萬俊
(晉江磁灶中學,福建 晉江 362214)
“體育精神”一詞源于西方。最初,學者們把它定義為:產(chǎn)生于有組織的、以規(guī)則為指導的競爭性身體活動過程,又在各種體育活動實踐中不斷豐富延伸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價值觀念體系。主要包括追求卓越精神、公平競爭精神、自由和平精神、契約體育精神以及運動家的體育精神。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靈魂與核心,在理想信念培育、愛國主義熏陶、職業(yè)精神塑造、健康人格養(yǎng)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發(fā)揚體育精神,就要充分挖掘并拓展體育的內涵和外延,促使其人文價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矯治得到充分有效地發(fā)揮。
體育精神也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夠樹立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學生不輕言放棄、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體育不僅是德育、美育的重要載體,而且是促進人格塑造和道德提升的有效手段。偉大的體育家顧拜旦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從促進青少年全面、均衡、協(xié)調發(fā)展的角度,提出了“將教育思想融入體育思想中”,并強調奧林匹克不但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哲學,同時也是一種健康、積極、自由以及和諧的現(xiàn)代倫理,更是一種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遺產(chǎn)。該種體育精神,要求把體育運動滲入于文化以及教育之中,以此來激發(fā)青少年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提升的意識,促使青少年能夠以樂觀的態(tài)度以及強健的來面對和追求美好生活,讓他們的品質和精神、身體和心理趨于和諧化地發(fā)展,促使其自身的美德和潛能得到充分良好地開發(fā)。在體育精神中,倫理價值倡導既要尊重人們的自由創(chuàng)造和潛能,也要尊重人類的優(yōu)良秩序和文明,進而促使人類一切的倫理規(guī)范以及優(yōu)良道德得以良好地宣揚和傳承,這種體育教育理念與德育的完美結合,揭示了學校體育的根本任務不僅是健康的教育,也是一種品德教育。體育精神所蘊涵的積極進取、勇于拼搏、遵守規(guī)則、公平競爭等體育精髓,也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品質,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開學初,通過了解體育運動,讓學生了解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為國爭光的先進事跡,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信心。例如,女排精神對一代人的鼓勵。中國女子排球隊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冠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并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奧運會四度奪冠,2019年,郎平帶著新一代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上成功衛(wèi)冕。1981年到2019年,中國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賽上奪得冠軍。每一次的奪冠歷程不盡相同,有5連冠時代的水到渠成,有雅典奧運會上的驚天逆轉,也有像今年這樣的“十全十美”。中國女排的10冠王,不僅在中國三大球當中成績最好,放眼世界體壇,能在不到40年間十奪世界冠軍,也是極其少見的。而作為中學生,應當將女排勇敢拼搏以及完全戰(zhàn)斗的精神作為學習目標,要想女排隊員一樣勤奮學習,刻苦訓練,敢于拼搏,無所畏懼,團結友愛、努力鉆研,勇攀高峰,為國家爭光,為人民建功。
在日常體育運動中,諸如長跑運動中遇到“極點”,是勇于堅持還是半途而廢;接力比賽中,應當互相鼓勵還是計較埋怨;籃球比賽中遇到侵人犯規(guī),是禮貌面對,還是“以牙還牙”,這些都要求在體育運動中不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yǎng)。例如,田徑運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球類比賽對學生進行集體榮譽感的教育;整隊集合,報告人數(shù),隊列,隊形的調動是對學生進行步調一致的教育,組織學生布置場地,收拾器材,練習過程中的相互保護與幫助,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又如,體育運動常見的競賽能激勵學生奮勇拼搏,不怕困難,力爭上游;評比能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協(xié)調他們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獎勵優(yōu)勝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不甘失敗的心理素質。
在每年的校運會動員班會上,我們都要求學生在體育游戲和比賽中遵守規(guī)則,尊敬裁判,服從判罰,遵守體育場地使用規(guī)則,與同學一起共同維護體育場地和健身器材,維護場地清潔、衛(wèi)生。在比賽中調控自己的情緒、行為,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維護體育環(huán)境和氛圍。在交流中能夠平等地對待同學,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相互信任。能夠在比賽和游戲中給同伴更多的機會和援助,能夠主動承擔對同伴的保護與幫助,并增強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