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河南省洛陽經濟學校,河南 洛陽 471000)
會計專業(yè)的實用性較強,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極高,首先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算法能力,其次是要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這些能力恰巧是部分學生所不具備的,因此學生難以進入深層次學習。會計講究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且內容相對枯燥,若是不能理解的同學,聽課必然會味同嚼蠟。在新時期面對上述課堂教學問題,教師需要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策略,才能提升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會計專業(yè)知識面廣,涵蓋內容眾多,屬于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還需要擁有較強的計算和實踐應用能力,但是部分中職學校在開展該門課程時,并未考慮全面的考慮,所以導致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懵懂狀態(tài),對于該種現(xiàn)象中職院校必須要加以解決,提升會計課堂教學能力。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之間并未得到有效的平衡。學生在學習會計過程中需要獲得的基礎能力為財務分析能力和評估能力,獲得基礎能力的前提是進行長期的實踐訓練。但是由于學校在開展會計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并未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導致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無法運用在實踐訓練之中,久而久之學生便只能講理論,實踐能力卻極差。
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信息數(shù)據千變萬化,尤其是會計工作本身就是與信息數(shù)據打交道,但是由于中職學校并未根據新時期財務工作環(huán)境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導致學生所學的案例都是過時的案例,這些案例根本無法展現(xiàn)新時代財務工作特色,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的學以致用。因此,如何在新時期內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具體思考的問題。教育改革發(fā)展如火如荼,中職會計專業(yè)也需跟隨時代潮流,更新教學案例,改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將所學內容,用在實際操作之中。
在編撰中職會計教材過程中,編撰者主要是圍繞該階段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會計知識所編撰,在教材編撰過程中有許多會計專業(yè)的專家及教育人員參與其中,同時在編撰前期對新時期的財務工作進行全面了解,然后根據自身實踐經驗來進行編寫工作,讓教材中的內容更加具有前沿性和科學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復的進行閱讀,從而深層次的感受會計教材中的知識架構,并不斷的將其轉變?yōu)樽陨淼闹R體系。教師想要在新時期改變自身的教學效率,便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題型教學,比如:概念性基礎、交互式應用、實際案例等,并根據題型中所展現(xiàn)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需要與學生共同探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專注的進行課堂學習。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接收能力進行觀察,然后制定課后學習題目。同時,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然后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并進行針對性教學,讓學生能夠對教材中的初級概念理論內容有深刻的了解,并熟練的應用到后期的實踐教學中來。同時,教師需要明確會計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對具體的經濟業(yè)務進行有效核算,所以核算方法的掌握也極其重要,比如:資產、負債、利潤、股東權益、現(xiàn)金流量等,該種核算需要在不斷地練習中掌握并成為學生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如此才能夠將其運用在實際操作之中,并在進入社會工作時,獨立完成以上的計算工作。
21世紀屬于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身處信息之中,信息成為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信息化技術也逐漸成為教育界的主力,讓教育工作得到了新的發(fā)展,同時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尤其是會計專業(yè),實踐性較強、系統(tǒng)性較強且專業(yè)術語較多,想要進行有效學習,必然需要通過信息化技術進行案例教學,利用微課豐富學生課堂學習時間,緩解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提升學生的課堂課后學習能力。同時,學生也可自行利用信息化技術獲取更多的有效案例,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同時還可對當今企業(yè)財務管理的現(xiàn)狀進行清晰的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加大實操教學內容,提升學生會計電算化的能力。對于信息技術無處不在的時代,教師必須要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讓其成為會計課堂教學的最強輔助,不斷以集成化的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技術能力,實現(xiàn)會計教學的最終目的。中職學校也需要關注外界發(fā)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良好的實踐操作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熟練的應用各種記賬軟件,讓學生畢業(yè)后即可進入社會企業(yè)崗位進行實習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以客觀的角度對班級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針對性的分層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開展有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利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景,實現(xiàn)沉浸式學習,增加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其次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教學模式,增加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找出原因,更好的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進行正確的學習。會計知識復雜而瑣碎,且部分學生的基礎、理解能力較弱且反應較慢,思維方式也都不同,所以可能會在學習過程中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從而無法獲得有效知識。因此小組合作互助學習模式,能夠放緩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在小組互助學習過程中理解自己之前不懂的問題。比如“賬戶和復式記賬”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形式,讓小組內成員進行重難點的總結,經過小組討論之后,學生便會對會計科目概念進行分類排列,并對賬戶的基本結構進行了對比分析,然后以T字形賬戶進行借貸數(shù)據的填寫,并根據教師給出的案例進行金額增減的羅列,給小組提供充裕的討論時間,讓小組內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理解。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筆者會鼓勵學生課后時間進行討論,并進行討論總結。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極其的重要,少了哪一方都無法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課堂主導權,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開展新型教學,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會計教學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有趣的比喻、夸張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避免枯燥性的講述,讓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最為有效,案例教學能夠讓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更好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實現(xiàn)相互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發(fā)揮自己的引導能力,讓學生所學知識理論和案例相互結合。比如:“財產清查”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拋出案例,某公司記賬員憑借職務之便,私自挪用公款5萬元并肆意揮霍,5萬元很快就沒有了,該記賬員又通過其他的方式將公司收上來的3萬元據為己有,后來被公司的其他人員發(fā)現(xiàn),并交給公安機關處理。根據上述案例,提出問題“若你是公司高管,會通過何種形式來避免該種情況?”學生便可通過該問題,聯(lián)系本課所學“資產盤點”知識,對兩大盤存制度適用范圍的比較,在此基礎上筆者再次提問“會計職業(yè)生涯中最長接觸的就是錢,我們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應當要如何對待金錢?”這題屬于會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在案例總結完之后,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更好的明白自己作為財務人員的職責,在案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相關的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所以教師也需要熟練的應用案例教學,從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到對職業(yè)素養(yǎng)的思考,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yè)道德價值觀念。
會計專業(yè)是目前中職教育中最火的課程之一,學生在校期間通過不斷的課堂學習及實際訓練,掌握會計專業(yè)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從而進入社會企業(yè)崗位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實現(xiàn)自身的職業(yè)價值。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斷的完善自身教育方案,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多,實現(xiàn)會計專業(yè)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