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邯山區(qū)明珠實驗小學,河北 邯鄲 056000)
“磨刀不誤砍柴工”。無論做什么事情事先做好充分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數學知識亦如此。平時教學中,很多學生缺乏經驗或者不具備預習的觀念,認為第二天教師還會要講的,預習新知識既白學,又浪費時間。這樣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究其原因,為什么很多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沒有取得理想效果呢?如何才能做好課前預習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十分感性,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持之以恒,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不會理會,所以,要想提高預習的效率,就必須培養(yǎng)和保持小學生預習的興趣。在低年段我特別重視學生預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保持。從事低段教學的教師也許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學生看到老師教新課,會興奮地告訴你,這題他會了。到了課上,見別的學生不會而自己會,他就很開心,如果老師予以表揚,他們就更開心,以后課前預習就更主動了,其他學生一看,也都會效仿他。這種熱情要注意保護,并有意地渲染,擴大。久而久之,大多數學生就能養(yǎng)成自覺預習的好習慣。
常見的預習方法有以下幾種:首先,是閱讀法,也是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閱讀課本教材,并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勾畫下來,將其作為課堂上重點學習的部分。例如,在學習“乘法”時,學生需要在預習中解決的部分就是有關于定義的內容,把握乘法的概念,為后續(xù)的課堂打好基礎。其次,是筆記法,在課本上將自己不理解、有感悟的地方勾畫下來,引導學生將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點、自己探索發(fā)現的內容以及自己的疑惑都記錄下來,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從而提醒自己在上課中需要著重關注的部分。例如,在學習“自然數”這一內容時,學生將自然數的定義、人們已有的計數方法和十進制的算法記為自己已掌握的內容;探索發(fā)現的內容為“算法”的定義;然后將自然數的排列方式、最大的自然數是什么列為自己有困惑的部分。第三,是反思法,學生可以嘗試解決預習部分的例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結合例題的講解部分思考,自己的方法在哪里出現了錯誤,為什么例題要采用這樣的方法解題等等,這樣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
進行多元化的互動指的就是在教學上的互動進行深化與優(yōu)化,對學生進行預習可以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然后形成多層面和全方位和諧的互動,在教學上產生共振,使數學在預習上的效果得到提升。新課標學習理念倡導“探究、合作、自主”,其理念的本質就是老師進行指導、學生作為主體進行教學上多元化的互動。若是想讓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那么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tǒng)教學形式進行轉變,將學生作為整堂課的主人,進行場景的模擬,使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教師在設計預習作業(yè)之前,必須認真鉆研數學教材,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度,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再設計精當的預習作業(yè),引導學生有效開展前置性學習。
比如在“容積單位”一課的教學時,我在研讀教材時,發(fā)現學生對容積單位“升、毫升”不太熟悉。為了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形成對“升”和“毫升”的直觀感性認識,我精心設計了如下預習作業(yè):1.從家中找一些瓶瓶罐罐,把它們的容量記下來;2.比較自己記錄的容量數據,感知容積單位的大小。3.預習教材,分析比較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升、毫升之間的聯系。有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預習作業(yè)的鋪墊,新課學習時,學生紛紛匯報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交流了許多生活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東西(如水杯、茶瓶、藥瓶子、可口可樂瓶子、酒瓶、電飯煲等)的容量。學習交流的氛圍異?;钴S,在充分展示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了“升”和“毫升”的容量大小。
很多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只是簡單應付教師,并沒有用心做,甚至沒有真正的去預習。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管。這方面家長就應起到其應有的監(jiān)督作用,在學生預習完以后,家長應簽名,簽署孩子的預習內容、預習的日期和家長姓名。有了家長把第一道關,我們檢查所花費的時間就相對少多了,而且效果也更好。要做到這一點,與家長的溝通很重要。其實很多家長不是不愿意管孩子,而是不知怎樣管。因為不知道如何去監(jiān)督,造成學生“鉆空子”:家長簽了名,教師就以為學生的預習任務都完成了,其實這些預習任務根本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于是,我們要通過家長會、電話、短信、校訊通等形式不斷與家長溝通,告訴家長如何監(jiān)督學生預習,并在每次預習任務布置下去以后告訴家長老師的預習要求、預習步驟、檢查方法等,在檢查學生的預習時,就會很自然、有序、高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最終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而學好數學,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前預習不但可以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好課前預習,既可以明確新課的重點和難點,發(fā)現不懂的問題,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學習,而且有益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