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
(江西省南昌市城東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0)
在素質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方面應該從提升學生思維能力這一角度出發(fā),用問題驅動學生探究語文的熱情,引發(fā)學生的思維;還有要挖掘出閱讀方面的“留白”部分,讓學生產(chǎn)生發(fā)散思維;最后要抓住作品的主要矛盾,讓學生把閱讀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下面本人就來談談如何實現(xiàn)學生的素質教育,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高階閱讀,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朋友帶來新的思路。
“主問題”是在閱讀中可以引發(fā)學生從整體上引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思考,見解和回味,是能讓學生在學習方面積極向上的,也能夠讓學生愛上閱讀,這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而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上的主要問題是教師過于以學生為主,從好的層面說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實則是有些教師對閱讀方面不夠重視,覺得語文學科不應該把大部分時間用到閱讀上,從而導致教師少講少問,學生在閱讀上的問題泛濫,卻沒有得到解決,從而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別說是高階閱讀,很多學生連閱讀這道門都沒有進去,學生暈頭轉向,成績得不到提高,教師也很煩惱卻找不到問題的根源。教師為此應該尋求解決的辦法,比如:教師要去學生在課下閱讀課文作者的其他篇目,讓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上拓寬對作者的了解,積累閱讀技巧和相關知識,教師在課上還要對學生閱讀到的東西進行提問,提問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抓住細節(jié),精心設計問題,統(tǒng)籌全局,指向閱讀課程的主問題。
教師在閱讀課上進行對《我和我的羚羊木雕》這篇文章的授課時,要抓住重點——文章的最后一句“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和他和好?!边@個關鍵句子是閱讀的切入點,學生閱讀完后一定是帶有疑惑的,教師這時就要注意引導,將學生帶到作者文中的情境中去體會,其一是要讓學生精讀,讓學生從細節(jié)中體會作者當時的年紀和心性,讓學生浸入文章中與作者一起去感受木雕的故事和美好,學生定能體味到作者的情感,從而與作者感同身受理解作者以這樣“不完美”的方式結尾,其二是要讓學生體會其他配角的感受,這樣學生讀文章會更加具體、細膩,從而引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把閱讀當成習慣,步入高階閱讀,這需要學生與教師共同的努力。
在當下的小學語文課文中,大部分課文都有“留白”的情節(jié),很好的表達了“無聲之處聽驚雷”的藝術效果。這些優(yōu)秀范例就是教師教學的最佳素材,如何通過文章中的“留白”把學生引向高階閱讀呢?其實廣大教師朋友完全可以這樣做: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學到的知識,對課上的文章二次創(chuàng)作、補充,讓學生與作者對話,了解作者在文章創(chuàng)作背后的思想、教育意義和抒發(fā)的感情,在對課文“留白”彌補的過程中,學生會因為自身理解和表達方式的不同而對課文產(chǎn)生新的理解和認知,從而賦予課文不一樣的結局,體現(xiàn)不同的內涵。這些也是教師要挖掘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因材施教,帶領不同層次、性格的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把閱讀更上一層樓。
例如教師把小說《少年閏土》當作范文時,就要讓學彌補文章中的“留白”,文中的閏土與魯迅先生分別后經(jīng)歷了什么,這就是文章的空白部分,學生必然是好奇的,想要把文章的留白部分彌補起來,讓故事更加完整。這時學生大可打開想象,對文章進行補充,從提高學生的寫作以及閱讀能力,因為寫作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迅速把學生帶進高階閱讀
因為閱讀是一種問題思維,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有不同的閱讀策略,教師要善于把不同類型比較難以被學生接受的知識整合一下,變成易被學生吸收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每類文章的閱讀要素和閱讀價值,進行理解性的學習和思考,把文章中作者的見解、信息進行有層次的加工,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閱讀知識。
比如說《贈汪倫》和《靜夜思》都是李白的詩,學生對李白這位詩人熟悉的很,卻想象不到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教師這時就應該把這兩篇整合一下,讓學生理解到詩人是重情重義的,思念家人也厚待朋友,這樣讓學生思維立體化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以提升,教師與學生實現(xiàn)雙贏局面。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教師積極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素質教育的大綱中,讓學生憑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積累的知識,聚焦高階閱讀思維教學,努力引導學生發(fā)展閱讀思維能力,著眼學生未來,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