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琦華
(廣西桂林市靈川縣海洋鄉(xiāng)海洋初級中學,廣西 桂林 541208)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主要從下面幾方面探討: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顆、扣人心弦的導語,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引人如勝,如教《三峽》,引導學生背誦李白的《朝發(fā)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詩句,然后問:“有誰見過三峽的景象嗎?”引發(fā)學生進人三峽的壯美景象中,激發(fā)學生一種向往之情。由“一位缺乏軍事才能但又是明君”這句矛盾的話引出《曹劌論戰(zhàn)》。好的導語設計,讓學生先人為主。為學生閱讀課文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提條件,驅動和控制了學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識和技能,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睂W習一篇古文,首先要從誦讀入手,誦讀分范讀、齊讀、分組讀、個別讀,交叉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通過教師范讀,使學生讀準字音,分清句讀。指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達到既定目標,能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誦讀過程中多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如教《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先由教師范讀,讀準字音、句讀,然后通過學生自讀、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再進一步分析課文,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讀起來自然有興趣,效果就不言而喻。
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為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樂學語文,愿上語文課,不怕古詩文,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古詩文教學課上得生動活潑,學生興趣盎然。如教學《核舟記》,課前要求學生準備畫具,課堂上通過記憶把“核舟”畫出來,許多學生一下子就來了興趣,但也有些學生說“太難了”“讓我們看看書吧”。在學生充滿求知欲時,老師允許他們看一會兒書。蓄足的勢一下子變成旺盛的活力,由興趣轉化為想學,由想學轉化為能學,由能學轉化為會學,學生很快就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扁鵲見蔡桓公》,可把課文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上臺表演,教學《愚公移山》可針對愚公愚不愚開辯論會。此外,還可以分角色郎讀、背誦比賽等語文活動,使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從實踐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學生在實踐中才智得到發(fā)揮,就會有快樂的情感體驗
“學則必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才有興趣,才會主動。為了啟發(fā)學生有大進,在古詩文教學中,我不斷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問題。并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呢?首先為學生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學生大膽設疑、質疑需要教師的鼓勵,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想質疑而疑慮重重,既怕老師瞧不起自己,又怕同學譏笑。這時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那怕是提出看起來幼稚可笑的問題,也要給以充分肯定。其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在思考中質疑,在釋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獲得新知。第三,還應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設疑、質疑的基本方法可以從認識事物的三個層面上考慮,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樣”,三是“為什么”。就一篇古詩文而言,可從字詞、句式、結構、主旨、語言特點等方面設疑、質疑。這樣能使學生有疑可質,學習興趣自然會提高。
課堂教學中,一個有思維價值的問題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fā)學生的思索創(chuàng)新欲望,因此,課堂上的發(fā)間,一定要精要有用。例如我在上《愛蓮說》時,采用比較式提問,自然界中的牡丹、菊花、蓮花各有什么突出的特征?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慣例,愛牡丹,愛菊花,愛蓮花的人各自會有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對這個問題,學生既要結合課文找依據(jù),又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積累去驗證。問題有深度,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就得到了鍛煉。
成語典故是我國浩如海洋的古代文化寶庫中的珠寶,每個幾乎都有動人的故事和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最易引人如勝。而且許多成語典故學生在許多現(xiàn)代文中已有接觸,因此,恰當引用成語典故作導語,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馬說》時適時講出伯樂相馬的典故,就能更好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個方法雖然老套,但不失為學習古文的好途徑。古人讀詩文叫吟”,吟者,唱也,唱起來,聲情并茂,那是要進入境界的?!翱谠伷溲?,心惟其義”,吟著詩文,體會感情,進入意境,教師在課堂上來段優(yōu)美的范讀,如《記承天寺夜游》將學生帶入一個優(yōu)美的情景之中,學生學起來也顯得游刃有余。學生讀書,展開想象的翅膀,浮想聯(lián)翩,形象迭出。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因此,興趣對古詩文的教學不容忽視。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待于在教學工作中努力探索。我在這里只是談了幾點粗淺的看法,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