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高山僑園小學 何小兵
古詩詞的言語凝練含蓄,意蘊深遠優(yōu)美,構成了小學語文課程里最為主要的部分。正因為它言語簡練但內涵深刻,如果就文講文,沿用傳統(tǒng)守舊的模式,停留在讀寫層面,只有解詞背誦,那意境悠遠、營養(yǎng)豐富的古詩詞大餐就變成一堆索然無味的剩飯剩菜。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古詩詞的浸潤,能走近作者,理解詩意、體味意境、豐厚積累,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拓寬語文課程資源。課堂上要適時、適度、適量地進行拓展,讓有效拓展與古詩學習相融無痕,比翼雙飛,讓學生在古詩文的自然熏陶下逐步提升素養(yǎng)。
古詩文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忌平淡無趣,畢竟古詩詞與學生有距離感,學生閱歷又有限,因此導入要自然拓展,或展示圖片,或介紹詩人,或講述故事,或朗誦美文,引人入勝,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在執(zhí)教李白的《贈汪倫》一課時,課始我讓學生講一講他們心中的李白和汪倫,學生對李白比較熟悉,知道他是唐朝鼎鼎有名的大詩人,而對汪倫的了解卻不多。這時教師將問題拋出來:他們素昧平生,地位懸殊,兩人是如何成為摯友的呢?學生興趣盎然,做出諸多猜測。這時拓展袁枚的《隨園詩話》恰到好處,學生明白汪倫為了邀請到李白,信里開了善意的玩笑,運用“雙關”修辭。詩句用簡單的白話說:“喜歡出去玩嗎?這個地方有十里桃花。喜歡飲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家?!崩畎仔廊粊砗?,汪倫如實相告:“桃花只是十里外潭水的名字罷了,并不是滿山遍布的桃花。也沒有那么多的酒店,而是開酒店的人姓萬。”學生聽完哈哈大笑,教師繼續(xù)講述兩人后續(xù)的故事,此時的學生對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兩人的情誼有了初步體會,對接下來的詩文學習就充滿了期待。
古詩詞傳承千年,學生年紀尚淺,要突破難點,領會詩句背后的內涵,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關鍵處適時拓展,拓展于學生求通不通、求知不解、混沌疑惑之時,讓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在拓展中相融合,并有豁然開朗之感。
《清平樂·村居》這首詞中,“走進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是教學的難點。在福清市第三屆中小學教師技能大賽決賽中,城關小學的林瑜老師在執(zhí)教這首詞時,為了突破難點,關鍵處巧妙拓展辛棄疾的生平資料以及他在同一時間的其他作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走近作者,悟詞情”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錄如下。
師:不過是普普通通的茅草屋,不過是簡簡單單的農(nóng)家生活,辛棄疾為什么這么喜呢?
(學生沉默,無人舉手)
師適時出示資料。(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出生正值金兵占據(jù)北方。當時金兵的鐵蹄不斷侵入南宋王朝,百姓家破人亡,食不果腹。由于饑荒蔓延,人們吃腐爛的動物尸體,吃樹皮草根,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辛棄疾成了抗金將領后,帶兵抵抗,立志要收復被金兵掠奪的失地,他躊躇滿志,但朝廷不作為,奸臣一再陷害,他被罷免官職,長期閑居在江西農(nóng)村。)
師:從這份資料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呢?
生: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
生:因為金兵一直在攻陷南宋,所以當時有很多人無家可歸。
……
師:辛棄疾成為抗金將領后,能去打仗嗎?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被罷官,住在農(nóng)村。
師:這首詞就是他被罷免,在江西時所作的。從這段資料中,你感受到辛棄疾的“喜”了嗎?(沒有)那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生:是傷。
師:辛棄疾的大部分詩詞寫的就是這種情感的,他憂啊,憂的是在戰(zhàn)亂中,百姓流離失所,淚灑清江。(出示詩句: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師:他愁啊,愁的是什么時候才能重回戰(zhàn)場,殺敵報國呀。(出示詩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镀脐囎印殛愅x壯詞以寄之》)
師:他悲呀,悲的是何時能收復被金兵占領的長安啊。(出示詩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镀兴_蠻·書江西造口壁》)
師:他擔心呀,擔心的是神州大地,即將被金兵的鐵蹄踐踏啊。(出示詩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赌相l(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師:同學們,所以這些悲,這些愁,這些憂,都可以歸納成四個字,那就是——憂國憂民。
師:那喜從何而來?因為他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村莊的寧靜美好。
生:希望自己的家鄉(xiāng)也變得那么美好。
師:在戰(zhàn)亂中的辛棄疾,他看到了這樣一個祥和寧靜的村居,他怎么能夠不——歡喜!欣喜!驚喜!
師:他多么渴望呀,渴望什么呢?
生:渴望自己的家鄉(xiāng)能這么寧靜美好。
生:渴望人民可以就此快快樂樂地生活,沒有戰(zhàn)亂,沒有饑餓。
生:渴望全天下的百姓都有這樣美好幸福的生活。
一節(jié)好課,不但“起調”扣人心弦,“終曲”更要余音繞梁。一節(jié)課畫上句號,但新的探究學習開始了。結課時,我們可以通過“一枝紅杏”拓展開來,去感受古詩詞的“滿園春色”。
1.拓展同主題的古詩詞
以主題為橋梁,教一首,學一串,讓學生在“詩”緒飛揚中既開闊視野,又豐富詩的積累,潛移默化中慢慢提升古詩文的素養(yǎng),可謂一舉多得。如學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可以拓展他的另外的思鄉(xiāng)詩《春日席上》等;學了李白的《贈汪倫》,可以拓展他的其他經(jīng)典的送別詩……這樣的古詩文課堂是飽滿的,當學生詩詞積累日益豐厚的時候,還愁古詩詞的素養(yǎng)不能提升嗎?
2.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
一個詩人的語言風格,并不是一首詩詞就可以體會深刻的,那蘊藏的思想情感更需要深刻的領會。結課時拓展他的作品,這么做不僅能夠讓孩子們對詩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在一次次誦讀中,讓學生對詩人的語言風格有所了解。對古詩詞背后濃厚的底蘊有了初步感悟,詩人的形象也會愈來愈清晰。
如學習了陸游的《示兒》,結課時拓展詩人的愛國詩。師:年僅二十的陸游有崇高的志向,想要報效國家,他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有詩為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8 歲時換上戎裝,馳騁沙場,寫下了報國赤忱:“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庇捎诔⒅磺笃埌玻粓D光復,他只能無盡地感嘆著:“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2 歲被免官病愈后的他仍為國擔憂:“位卑未敢忘憂國?!碑斔黄葋G了官職之后,只能退隱回山陰故居,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本退阍?5 歲生命最后的時刻,他也沒有忘記叮囑家人,收復失地時,舉行家祭要將好消息告訴他。
古詩詞課堂的拓展內容一定要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解構古詩詞的能力,因為它是為學生服務的。
作者的生平簡介,寫作背景等資料的引入,能為學生學習搭橋鋪路,但這些資料的呈現(xiàn)忌照搬照抄,長篇大論。因為我們的對象是小學生,要考慮他們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如果對拓展資料不加以取舍,不進行加工,直接將其拿來教學,那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要教學的內容需要進行處理,力圖學生看得懂,讀得進,想得通。
古詩詞的課堂?!耙栽~解詞”,“以詩解詩”,這能夠更深層地幫助孩子們感悟詩詞的內涵,帶領孩子建立豐厚的文化底蘊。如果拓展的詩詞非常雜亂,超出學生可接受的范圍,教師還得花時間來幫助學生理解,這樣的拓展如同虛設,效果甚至適得其反,也就失去了拓展的意義。
在一次公開課中,某教師執(zhí)教《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為了讓學生理解“客舍青青柳色新”中“折柳送別”的文化內涵,拓展了白居易的《青門柳》,張籍的《薊北旅思》,王之渙的《送別》。課末又為學生拓展了多首有難度的送別詩,還介紹了古曲《陽關三疊》。這樣的拓展,看似課堂豐厚,實則脫離學情,拔高要求,學生收獲不多,拓展沒有價值。
而在福清市第三屆中小學教師技能大賽決賽中,教師高靜雯執(zhí)教的《送元二使安西》,為了讓學生感悟詩句背后飽含的真摯情誼,在孩子們的質疑時,適時將岑參的詩句《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精心節(jié)選的四句詩句呈現(xiàn)出來:“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边@首詩難度系數(shù)適中,“以詩解詩”,既能鞏固學法,又能體會出使途中環(huán)境惡劣,學生在角色體驗中,走入情境,體會離別,體會朋友間的深厚情誼。
適宜有效的拓展對學生理解詩詞,走近詩人,感悟詩詞的美妙大有裨益。但受到“拓展熱”的影響,有的古詩詞課堂,教師為了“拓展”而“拓展”,短短的四十分鐘,各種資料、圖片、音樂、詩詞等,五花八門,都一一呈現(xiàn)出來,一節(jié)課下來,該掌握的沒掌握,該理解的仍一知半解。
我聽過一節(jié)公開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課上拓展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故事,拓展了古詩改編的歌曲,拓展了古詩改編的視頻,還拓展了詩人李白以水喻情的多首送別詩,如《金陵酒肆留別》等。這樣的拓展看似熱鬧,實則數(shù)量過多內容過雜,導致學生直面詩詞的時間少了,誦讀感悟的時間少了,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學生所得甚微。所以古詩詞的拓展應該立足文本,數(shù)量一定要適宜,否則過猶不及。
總而言之,我們要根據(jù)教材,根據(jù)學情,抓住契機,適時適度適量地拓展,讓有效拓展與古詩學習相融無痕,比翼雙飛,這樣學生的古詩文素養(yǎng)才能得以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