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xué)高三(10)班 陳宇輝 指導(dǎo)老師:王淦生
謙卑,本是同情與幫助的高貴表達方式,就像和煦的春風(fēng),有著一股直擊人心的力量。謙卑地親吻每一雙求助的手,那手上定能綻放出芬芳的玫瑰。
也許是天生的同情心泛濫,每次在街角看見乞討者,我都會萌生出一種惻隱之心,然后習(xí)慣地摸索口袋,希望能找到一點零錢。就在這時,我常常會看見許多“善人”,他們會漫不經(jīng)心地拋下幾枚硬幣,甚至連腳步也不曾放慢一分,竟也能“百發(fā)百中”。我揣摩他們此刻的表情,絕不會是那種因為憐憫與幫助別人而產(chǎn)生的欣慰,而是糅雜了一種不屑與自負——因為施舍別人而讓他們獲得的一種優(yōu)越感。
我不由感慨:世人在墮落,墮落到要通過這種近乎凌辱的施舍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既然并非真心憐憫,為何又要給那些乞討者以施舍?當(dāng)然,乞討者也許不會這樣想。他們抑或已經(jīng)習(xí)慣于用一種謙恭與卑微的姿態(tài)去換取別人一絲絲高傲的“憐憫”。這已經(jīng)完全變成了一種“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招式:他們雙方可以說是各取所需——而這卻更令人嘆惋。
而我更習(xí)慣于在那些乞討者面前蹲下身,輕輕地在他們身前放的那只碗里放下一枚硬幣,就像一個小女孩放下她從田野里采摘的一朵野花。我不想以一種高高在上的神情面對那顫巍著伸來的雙手,那樣會讓我慚愧。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應(yīng)當(dāng)擁有上天賦予他的一份尊嚴(yán)。若非被生活逼迫到走投無路,有誰愿意向一個個陌生人伸出那本可以用來勞作的雙手呢?
我想,那種居高臨下的施舍絕不能算作幫助,因為這樣的施舍看似無償,實則有償。因為它讓施舍者獲得了他們心中一直暗暗盤算著甚至斤斤計較的那些東西、那種感覺。你能說這樣的幫助是無私的嗎?恐怕不能。
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到過一位猶太婦女給加沙地帶的難民發(fā)放救濟物資,她給女人送上面包和水,給孩子送去糖果。令我感到震驚的是,她竟對每一雙伸出的手,不管那雙手是沾滿塵土泥垢還是粗糙殘疾,都會溫柔地親吻一下。我覺得在加沙地帶充滿著死亡氣息的煙塵下,她的微笑才是真正驅(qū)散人們心頭陰霾的一輪暖陽。她的形象并非因她謙卑的吻而變得渺小,反而更顯高大,更加熠熠生輝。
謙卑,本是同情與幫助的高貴表達方式,就像和煦的春風(fēng),有著一股直擊人心的力量。在歲月的風(fēng)塵里,那些高高在上,有如瀑布般傾瀉而下的施舍,留給人的常常是心靈上的刺痛;惟有那些謙卑的,宛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的善意,才是投向求乞者暗淡的心靈深處的一顆溫潤而明媚的珍珠。
謙卑地親吻每一雙求助的手,那手上定能綻放出芬芳的玫瑰。
點評:
作者不僅有一種悲憫的情懷,更有一顆細膩善感的心。他能從那些給予者的神情中判別出他們究竟是一種真心的悲憫與幫助,還是一種或沽名釣譽或為了尋求一種居高臨下的滿足感的施舍。眾生平等,就算是發(fā)自肺腑的同情和由衷的幫助,也應(yīng)當(dāng)以一種平等甚至謙卑的姿態(tài)獻出。謙卑的姿態(tài),只會反襯出奉獻者形象的挺拔。文章通過鮮明的對比,借助典型的實例,揭示了真心的幫助和傲慢的施舍之間的差異,直逼人心,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