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蘭,謝 鳳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種心臟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多見于老年人,主要是由冠心病、高血壓和退行性瓣膜病導致,且其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病人的長期生存率不足28%[1]。目前,臨床上診斷CHF主要依靠臨床癥狀、體征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局限性是無法實時反映病人的病情變化,往往延誤治療。腦利鈉肽(BNP)是心室心肌細胞分泌的一種具有排鈉排水、舒張血管活性的多肽,可以反映心臟前后負荷的變化,多項臨床研究證明外周血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NT-proBNP)是診斷CHF病情及預后的可靠指標[2],但NT-proBNP易受到年齡、體質指數(shù)(BMI)、心肌肥厚等多種因素的干擾。因此,尋找一種穩(wěn)定的反映CHF病情的生物學指標成為研究的熱點[3-4]。血清卵泡抑素樣蛋白1(FSTL1)是一種細胞外糖蛋白,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5]。本研究檢測120例老年CHF病人血清卵泡抑素樣蛋白1(FSTL1)、NT-proBNP以及左心室重構相關指標,探討FSTL1與老年CHF病人病情的相關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診的120例老年CHF病人作為觀察組,病程4~9(6.92±2.13)年。CHF診斷參照《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6],心功能分級參照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標準,其中Ⅱ級24例,Ⅲ級82例,Ⅳ級14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③外周血NT-proBNP≥600 pg/mL;④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排除標準:①收縮壓(SBP)<100 mmHg(1 mmHg=0.133 kPa);②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伴有惡性腫瘤;④伴有嚴重的免疫系統(tǒng)疾病;⑤嚴重肺部疾病導致的急性心力衰竭。選取同期于我院門診體檢的60名健康老年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年齡、收縮壓、心率、BMI及糖尿病史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血清FSTL1和NT-proBNP測定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清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反應試劑盒(江蘇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實驗步驟檢測病人血清FSTL1和NT-proBNP含量,按測得的吸光度值計算濃度。
1.2.2 左心室重構相關指標檢測 采用美國GE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設置探頭頻率為3.0 Hz,測量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室間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質量(LVM)的計算公式[7]:LVM =[(LVEDD+IVSD+PWT)3-LVEDD3]×1.04-13.6;左心室質量指數(shù)(LVMI)的計算公式:LVMI=LVM/體表面積。同時記錄LVEF和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
2.1 觀察組不同NYHA心功能分級病人與對照組血清FSTL1水平比較 觀察組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和Ⅳ級病人血清FSTL1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人血清FSTL1水平隨著NYHA心功能分級的遞增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00.027,P=0.001), NYHA Ⅲ級病人血清FSTL1水平明顯高于NYHA Ⅱ級病人(t=9.581,P=0.001),NYHA Ⅳ級病人血清FSTL1水平明顯高于NYHAⅡ級病人(t=13.913,P=0.001)和NYHA Ⅲ級病人(t=8.491,P=0.00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病人與對照組血清FSTL1水平比較(±s) 單位:ng/L
2.2 兩組左心室重構相關指標和NT-proBNP比較 觀察組LVEDD、LVM、LVMI和NT-proBNP明顯高于對照組,LVEF和LVFS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3。
表3 兩組左心室重構相關指標和NT-proBNP比較(±s)
2.3 血清FSTL1與超聲心動圖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血清FSTL1水平與LVEDD(r=0.51,P=0.006)、LVM(r=0.46,P=0.041)、LVMI(r=0.39,P=0.021)、NT-proBNP(r=0.73,P=0.001)呈正相關,與LVEF(r=-0.48,P=0.015)、LVFS(r=-0.48,P=0.015)呈負相關。
隨著我國人口逐步老齡化,老年CHF病人所占比例已經超過總發(fā)病人群的30%[8],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已經開始逐步應用一些便捷、靈敏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幫助臨床醫(yī)生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判斷病情動態(tài)變化及預后。已經被報道證實的指標有LVEF,但局限性是當CHF病人LVEF低于25%時不能準確評估[9]。BNP是由心室心肌細胞分泌的一種利鈉、利水激素,能夠直接反映心室功能的動態(tài)變化,病人心臟功能受損越嚴重,血循環(huán)中的BNP含量越高[10]。NT-proBNP是一種無活性的包含氨基末端的BNP前體,半衰期明顯長于BNP,方便實驗室進行檢測,結果更為可靠。當心臟前負荷或者后負荷增加時,心室肌感受到壓力的變化,BNP的合成和分泌明顯增加,循環(huán)中NT-proBNP的水平也相應增加。大量臨床研究證明,血漿NT-proBNP水平可以作為CHF病人長期預后評估的可靠指標,且其診斷效能優(yōu)于LVEF[11]。一項大樣本量的臨床研究顯示,CHF病人外周血中NT-proBNP表達水平與再入院率、死亡率呈正相關[12]。但也有部分研究報道,NT-proBNP易受到年齡、BMI、心肌肥厚等多種因素的干擾[3],因此,尋找一種更加穩(wěn)定的、能夠反映CHF病情的檢測指標成為研究的熱點。
FSTL1是一種在人體廣泛表達的細胞外糖蛋白,在細胞的增殖、凋亡,機體的生長發(fā)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經有大量的文獻報道FSTL1在肺癌、乳腺癌等腫瘤疾病,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炎癥性疾病病人血清中呈高表達的狀態(tài)[13-15]。Lau等[16]報道食管癌病人血清FSTL1水平與食管癌的病理分期、惡性程度呈正相關。另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哮喘病人支氣管組織切片的FSTL1免疫組化染色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加,且其表達水平與哮喘的嚴重程度成正比,與氣道重構密切相關[13]。FSTL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還較少。動物實驗結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局部過表達FSTL1,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面積明顯縮小,心肌細胞的凋亡減少[17]。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研究中,F(xiàn)STL1已被證實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外周血中表達水平明顯升高,若病人并發(fā)急性心力衰竭,則FSTL1水平進一步升高,與BNP表達水平呈正相關(r=0.504,P<0.05)[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Ⅲ級和Ⅳ級病人血清FSTL1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血清FSTL1水平隨著心功能等級遞增而逐漸升高(P<0.05);血清FSTL1水平與LVEDD、LVM和LVMI均呈正相關(P<0.05),與能夠反映CHF病人預后的血清學指標NT-proBNP呈正相關(r=0.73,P=0.001)。以上結果說明,F(xiàn)STL1是反映老年CHF病人心功能程度和左心室重塑程度的有效指標,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