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岱林,杜 華,殷 琪,張 弦,王 坤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反應堆系統(tǒng)設計技術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
反應堆壓力容器是反應堆一回路的關鍵設備之一,壓力容器上的主螺栓孔又是保證一回路壓力邊界的關鍵點之一[1]。在反應堆裝堆過程中,會往主螺栓孔內加注潤滑劑與防咬合劑。在反應堆長期高溫運行過程中,主螺栓孔內易形成不規(guī)則的燒結物附著在主螺栓孔的內表面。每次裝堆前均需要對主螺栓孔進行拋光,以獲得良好的螺紋孔表面狀態(tài),為反應堆的復裝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2-3],而反應堆壓力容器主螺栓孔拋光機(以下簡稱拋光機)正是為完成這一任務而設計的專用設備[4]。
原有舊型拋光機在安裝以及使用過程中存在安裝困難,以及旋轉電機容易過熱燒毀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舊型拋光機進行改進研究。
如圖1所示,電控盒具有如下功能:手動運行模式,自動運行模式,狀態(tài)監(jiān)測及顯示,并可對拋光機進行邏輯控制。電控盒內的控制器采用雙面印刷電路板。
上接近開關和下接近開關限定了刷具組件的運行范圍;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是拋光機的外殼,其作為物理支撐來固定其他零部件;定位筒安裝在壓力容器主螺栓孔上部光孔段(主螺栓孔下部是螺紋段)上,使得拋光機與主螺栓孔正確定位;刷具組件上有兩個刷具,材料為帶磨料的尼龍,由旋轉電機帶動旋轉;升降電機、升降傳動組件、螺紋筒組件和升級螺母相互配合,帶動升降筒作升降運動,從而帶動旋轉電機和刷具組件上下運動。刷具組件一邊作升降運動,一邊作旋轉運動,實現對主螺栓孔拋光。
圖1 拋光機結構圖
1)拋光機就位較困難,具體表現為:拋光刷具在主螺栓孔的上部光孔段時就位比較容易,一旦進入到主螺栓孔的下部螺紋段,就很難往下插入。若打開旋轉電機,刷具旋轉起來后,則會較為順利地進入螺紋段部分。但打開旋轉電機安裝使得安裝難度增大,操作極為不便。
2)當旋轉電機拋光完一個主螺栓孔或每工作10 min時,必須停止工作5 min以上,否則電機易過熱燒毀。
1)對于拋光機就位困難這一問題,經分析是由于刷具組件的刷毛與螺紋孔壁的接觸力過大,導致拋光機就位時摩擦阻力過大。由經典力學可得摩擦力公式如下:
F=μN
(1)
式中:F為刷具組件與主螺栓孔間的摩擦力;N為二者間的正壓力;μ為摩擦系數。主螺栓孔的材料為16MND5,粗糙度為1.6 μm,刷具組件中刷毛的材料為帶磨料的尼龍,上述條件確定的情況下,μ值是確定的,因此只能從正壓力N尋求解決方法。經對影響正壓力N的因素分析發(fā)現,正壓力N與主螺栓孔和刷具組件刷毛的接觸過盈量相關,而接觸過盈量由刷具組件的制造累積誤差產生,計算公式為:
Δ=Δ1+Δ2+Δ3
(2)
式中:Δ為累積誤差;Δ1為刷具組件刷毛長度誤差;Δ2為零件的加工誤差;Δ3為裝配誤差。
①刷具組件刷毛長度誤差Δ1。隨機選取15組刷具組件刷毛進行測量,其最大絕對誤差為3.5 mm,最小絕對誤差為0.9 mm。
②零件的加工誤差Δ2。除了刷具組件的刷毛為非金屬件外,其他的零件均為金屬零件,因此其誤差取決于零件的上下偏差,所有零件的尺寸均小于300 mm,公差等級選用IT7,則絕對公差值均在0.052 mm以內。
③裝配誤差Δ3。刷具組件在安裝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誤差[5]。當刷具組件靠近主螺栓孔壁時,正壓力增大;反之正壓力減小。裝配誤差主要是零部件之間的預留間隙,對于刷具組件,設計預留間隙不大于0.1 mm。
由此可見,刷具組件刷毛的長度誤差Δ1為主要誤差,零件的加工誤差Δ2影響最小,取各個誤差的絕對值,可得累積誤差為:
Δ=Δ1+Δ2+Δ3=3.652(mm)
(3)
當累積誤差Δ使主螺栓孔和刷具組件刷毛的接觸過盈量增加時,則刷具組件與主螺栓孔之間的正壓力增加,造成了拋光機就位困難;反之則正壓力減小,就位容易,但刷具組件與主螺栓孔之間的正壓力不得過小,否則拋光效果不佳,達不到預期拋光效果。
2)對于旋轉電機容易過熱燒毀這一問題,分析旋轉電機附近的結構發(fā)現:旋轉電機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在下固定筒上開有2個排氣孔,孔徑為8 mm。當旋轉電機位于上極限位置時,距離排氣孔200 mm;當位于下極限位置時,距離排氣孔450 mm。排氣孔與旋轉電機之間的距離較遠,通過空氣自然對流很難將熱量帶走。如圖2所示。
圖2 旋轉電機周圍結構
旋轉電機易過熱燒毀的另一原因是,當刷具組件的制造誤差較大時,可能會導致其與主螺栓孔之間的摩擦力大于設計值,造成旋轉電機負荷過大從而燒毀。
為消除刷具組件和主螺栓孔之間不確定性的正壓力N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刷具組件和傳動軸之間設計一橡膠彈簧。當正壓力N過大時,刷具組件反饋到橡膠彈簧上的力促使橡膠彈簧產生形變,刷具組件產生微小位移,從而使得刷具組件和主螺栓孔之間的正壓力N減小。但同時又需保證合理的正壓力N以獲得理想的拋光效果,因為正壓力N過小拋光效果不佳。
對于刷具組件與主螺栓孔之間所需合理的正壓力N,通過實驗可知,N值大于8 N時,螺栓孔容易被拋光干凈。若N值過大,易造成旋轉電機堵轉,且有可能過度拋光導致螺紋孔表面的磷化層脫落。實驗測得N值不得大于18 N,因此N值應介于8~18 N。
由2.2節(jié)可知,刷具組件的最大絕對誤差Δ為3.652 mm,若橡膠彈簧能夠將此誤差范圍(±3.652 mm)涵蓋,且在該變形量內,保證刷具組件與主螺栓孔之間的正壓力N位于8~18 N,即可滿足要求。利用式(4)對橡膠彈簧進行設計:
(4)
式中:σ為應力;E為彈性模量;ε為應變;P為受到的載荷;S為承載面積;f為變形量;k為橡膠彈簧的總高度[6]。
當選用彈性模量E=0.15 MPa的彈性材料時,可設計外徑約35 mm、高度約20 mm的圓柱形橡膠彈簧。當累積誤差Δ達到極值使得刷具組件遠離主螺栓孔壁3.652 mm時,正壓力N值為8.12 N;反之當累積誤差達到極值使得刷具組件靠近主螺栓孔壁3.652 mm時,刷具組件與主螺栓孔之間的正壓力為17.89 N,滿足實驗要求。
刷具組件的結構優(yōu)化如圖3所示。橡膠彈簧位于刷具和傳動軸之間,底擋板對刷具進行軸向固定,固定銷將傳動軸的動力傳遞給刷具。刷具上與固定銷相配的圓孔孔徑比固定銷直徑大,使得刷具具有一定的水平自由度,保證刷具組件可在±3.652 mm的偏移值內移動。
圖3 刷具組件結構優(yōu)化圖
為防止旋轉電機過熱燒毀,設計一強制對流系統(tǒng),從而將相對封閉空間內的熱量及時排出[7]。在升降筒的下部增設若干對流孔,利用負壓風機使對流孔與上部排氣孔形成散熱流場,將旋轉電機包裹其中。對流熱交換公式為:
Q=hA(T1-T2)
(5)
式中:Q為面積A上的傳熱功率;h為表面對流傳熱系數;A為熱交換面積;T1為固體表面溫度;T2為流體表面溫度。
旋轉電機的絕緣等級為E級,工作溫度不超過75 ℃(T1),拋光機工作時的環(huán)境溫度不超過35 ℃(T2)。在拋光機結構形式以及工作環(huán)境確定的情況下,表面對流傳熱系數與流體的速度相關[8],因負壓風機功率及抽吸管道內徑為定值,所以可將對流傳熱系數h視為恒定值。經以上分析,當對流傳熱系數h以及T1和T2確定時,要使傳熱功率Q增大,只能增加熱交換面積A,即盡可能增大空氣流場與旋轉電機的接觸面積。
如圖4所示,在升降筒下部設計一些對流孔,對流孔在周向上均勻布置。在下固定筒的上部設計排氣孔,用氣管將排氣孔和負壓風機相連。負壓風機運行時,在下固定筒和升降筒之間形成一包絡電機的散熱流場。
圖4 旋轉電機散熱結構優(yōu)化圖
利用CFD(計算流體力學)對流場進行建模分析。邊界條件為:將空氣視為牛頓流體,將流場空間的邊界視為絕熱材料,入口風速為6 m/s,出口壓力為大氣壓力,溫度為293.2 K。對不同的開孔位置做仿真分析。
1)舊型拋光機只在下固定筒的上部開有兩個排氣孔,無主動對流功能。現假設其具有主動對流功能,一孔進空氣,一孔出空氣。其流動跡線如圖5(a)所示。
2)若下固定筒的上部開1個排氣孔,升降筒下部開2個對流孔,2個對流孔在排氣孔的兩側對稱布置。其流動跡線如圖5(b)所示。
3)若下固定筒的上部開1個排氣孔,升降筒下部開2個對流孔,2個對流孔和排氣孔在同一豎直平面內。其流動跡線如圖5(c)所示。
4)若下固定筒的上部開1個排氣孔,升降筒下部開4個對流孔,4個對流孔中有兩個對稱的對流孔和排氣孔在同一豎直平面內。其流動跡線如圖5(d)所示。
5)若下固定筒的上部開1個排氣孔,升降筒下部開8個對流孔,8個對流孔中有兩個對稱的對流孔和排氣孔在同一豎直平面內。其流動跡線如圖5(e)所示。
圖5 CFD分析跡線圖
通過跡線圖可以發(fā)現,即使在優(yōu)化前的拋光機上增加主動對流功能,對流空氣亦很難流經電機表面,空氣在上部區(qū)域打轉,散熱效率低。當上部開一個排氣孔,隨著下部對流孔的數量增加,對流空氣流經電機表面更加均勻,覆蓋電機的表面積也越大,且空氣流通更加順暢(不打轉)。
本文采取了圖5(e)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實踐證明拋光機可連續(xù)穩(wěn)定工作3 h以上。
優(yōu)化后的拋光機已成功應用于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主螺栓孔的拋光。安裝就位方便,無卡阻現象,拋光效果好,連續(xù)作業(yè)3 h情況下旋轉電機無過熱燒毀現象。對其他類似情況,如接觸受力為不確定值且有一定范圍要求的問題,可考慮使用橡膠彈簧;如圓柱形且較為封閉空間的散熱問題,可使用強迫對流,將排氣孔和對流孔布置在封閉空間的兩端,對流孔盡可能多且均勻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