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屈大均姓名字號考

2020-12-01 10:17陳丕武劉海珊
嶺南文史 2020年2期

陳丕武 劉海珊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明亡之后,積極參與抗清活動,一生經(jīng)歷極具傳奇色彩?!白酝鰢?,諸遺老多捍文網(wǎng),大均忽釋忽儒,又多任俠”。[1]因此,他的姓、名、字、號極多,而且大多能體現(xiàn)其人生經(jīng)歷、理想抱負、文化情懷、個人志趣、政治立場。如鄔慶時先生所說:“因先生之今名,屢見于雍正、乾隆時之上諭及奏牘,為清帝所深惡痛絕。又知先生為必傳之人,而其詩文又為必傳之詩文,雖觸時忌,仍不能不載。為畏時遠害起見,故不直書其今名,而以他名代之。甚或如刻本《漁洋詩話》僅留空格,令讀者想象而得之,故記載先生之名字最不一。而先生亦為畏時遠害之故,所用之名字,亦至不一?!盵2]這種復(fù)雜的情況給我們收集、整理他的著作,研究他在明清政局變動之際的心態(tài)和立場,帶來不便。因此,梳理其姓、名、字、號,對屈大均及其作品研究是很有意義的、必要的。

這一問題已引起學術(shù)界的關(guān)注。據(jù)汪宗衍等學者的考證,辨清了一些歷史事實;卜慶安的博士論文《屈大均研究》[3]也梳理了屈氏部分字號的含義。但前賢所做的研究并不夠全面,且有些結(jié)論還值得商榷?,F(xiàn)按姓、名、字、號順序作一番考究。

姓是用來區(qū)別血緣與種族的。在文明社會,人生而有姓?!栋谆⑼x》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盵4]人通常只有一個姓,在一生之中,沒有特殊原因,不會改易。但屈大均一生卻用了四個姓,極為罕見。茲依時間先后,一一梳理。

這是屈大均最早使用的姓氏。他曾姓邵,與其父親的特殊經(jīng)歷有關(guān)。大均之父名宜遇,字澹足,幼年時曾因某種原因被寄養(yǎng)于南海邵氏?!断瓤煎W愎幨克乃哨浔怼份d,宜遇“幼遭家多難,寄養(yǎng)于南海之邵氏”。[5]《屈氏族譜》載:“大均……澹足子。澹幼遭家多難,寄養(yǎng)于南海邵氏?!盵6]由于其父的這段曲折經(jīng)歷,屈大均一出生就用邵姓。

這是大均的本姓。大均由邵氏復(fù)此姓,時在清順治二年(1645)。《屈氏族譜》載:“大均生于邵家。……年甫十六,以邵龍名字補南海學生員?!盵7]《先考澹足公處士四松阡表》載:“(澹足公)嘗以魏恭簡公本姓李氏冒莊渠魏氏,歷三世而不能復(fù),以為不孝之在。故公年四十有八,以不孝孤大均初補諸生,即攜歸沙亭謁廟,復(fù)姓屈氏。”[8]可見屈宜遇是因有感于李冒魏姓三世難復(fù)之故事而讓大均認祖歸宗,時機選在兒子補南海諸生之后。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載:“父宜遇,幼寄養(yǎng)于南海邵氏家,精醫(yī)理,廣州破,乃返沙亭。”[9]依陳說,大均認祖歸宗事在清順治三年十二月清軍攻陷廣州城后,當誤。屈氏宗祠地在今番禺思賢村。番禺屈氏來自關(guān)中,稱南屈?!肚洝份d:“吾番禺之屈,初自關(guān)中而來,關(guān)中之屈則自楚江陵而來,與景、昭二閭為貴族,稱荊王孫。然未知其中有左徒之末胄與否?”[10]《西屈族祖姑韓安人遺詩序》曰:“南宋時,其孫迪功郎誠齋又遷于番禺沙亭,今子姓千有余人,輒稱三閭大夫之裔,復(fù)號為南屈,以別于關(guān)中之西屈?!盵11]雖然不能確定是不是屈原的后代,但屈大均還是很為自己的本姓而自豪,因為南屈也是楚王子孫。

按漢傳佛教規(guī)矩,僧尼出家后,均須去除俗姓,取姓釋氏,以示斬斷俗緣。屈大均在明清鼎革之后,曾出家十二年,是以用釋姓。《姓解》曰:“予弱冠以國變托跡為僧,歷數(shù)年?!盵12]大均為僧姓釋事在清順治七年(1650),時年二十一?!端棱帚憽吩唬骸坝枳愿鷨蕘y,即逃于禪。”[13]《髻人說》曰:“庚寅年二十一,又復(fù)髠,則予遂圓頂為僧?!盵14]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載:“己丑,父歿。大均削發(fā)為僧?!盵15]把大均出家的時間提前了一年。《屈氏族譜》則載:“(大均)不得已而為避亂計,尤為養(yǎng)終計,遂棄諸生為僧,名今種,時廿二歲也?!盵16]則又把大均為僧的時間后延了一歲。均誤。大均雖曾為僧十二年,但實是披上了緇衣的儒生。因此他一向“愛”屈姓而“不愛”釋姓。其《姓解》說:“吾屈為嶺南望族?!嵋葬屩詹蝗缥崆罩酪?。吾為帝高陽之苗裔,雖至不才,亦猶賢于為迦氏之徒也。且吾愛吾之姓,所以愛吾之祖與父。天使吾祖與父姓屈,復(fù)使我為屈氏之不才子孫。天之愛我亦甚矣,吾豈可以負之而姓釋乎?”[17]

代姓(景、昭)

春秋時,屈、景、昭三姓均為楚國貴族,但屈姓大彰于史,而景、昭兩姓卻不蕃。屈大均的宗族文化觀念極深,他并不滿足于光大屈姓,而且還想“提攜”景、昭二姓。因此在其詩文集中,常出現(xiàn)代景、昭二氏所作的“代姓”作品。如《代昭生朔州客邸作》、《烏蠻大灘謁伏波將軍祠代景大夫作》、《昭江春望代景子》等詩文,其中的“代景大夫”“代景子”“代昭生”,均為大均自指。這種代姓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早在清代就已為檀萃所發(fā)現(xiàn)。他在點評大均《可惜(乙卯作三首)》詩時說:“蓋乙卯間,楚游思歸作也。其游楚時,稱‘代景大夫’?!盵18]大均以屈姓之身而“代”景、昭二姓,除上述意義外,就是寄“三戶亡秦”之思。楊海文先生箋《代昭生朔州客邸作》曰:“代昭生,大均自指。屈、昭、景三姓為楚國大族,昭、景二姓不繁,大均因自稱‘代昭生’‘代景子’‘代景大夫’,以寄‘三戶亡秦’之意?!盵19]黃國聲先生箋《烏蠻大灘謁伏波將軍祠代景大夫作》曰:“代景大夫,即屈大均?!段耐狻芬弧蹲谥苡斡洝分^楚有屈、景、昭三族,‘景、昭二族不繁,惟屈氏繁’。屈氏詩中屢有‘代景大夫’‘代景子’‘代昭生’之題,實為大均自謂,非代人制作,殆屈氏欲以一身代景、昭二族,以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旨歟?故亦可視詩中之‘代景大夫’等為屈氏之自號矣?!盵20]也許在大均之語境中,“忘秦”包含有“亡清”之意。

《顏氏家訓(xùn)》曰:“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盵21]字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與名相表里,故又稱表字。一般人通常只有一名一字,但屈大均一生用過五個名六個字,且有的字跟名并無直接聯(lián)系。茲把名與字共梳理于下。

這是他幼隨父親寄食南海邵氏所用名。順治二年(1645)他參加南海生員的選拔考試,所用之名亦為此名。《屈氏族譜》載:“年甫十六,以邵龍名字補南海學生員。”[22]《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載:“年十六,以邵龍姓名補南海生員?!盵23]

邵龍

邵龍本是大均寄食于南海邵氏時所用的姓名。清順治二年(1645)他認祖歸宗、恢復(fù)屈姓之后,最初徑以此姓名作為新名?!肚献遄V》載:“大均,初名邵龍?!盵24]溫汝能《粵東詩?!份d:“一靈,俗姓屈,名大均,初名邵龍?!盵25]直接以邵龍為名,自然是因為便捷,但其中也可能包含有不忘邵氏養(yǎng)育之恩的意思。

紹隆

紹隆,系由“邵龍”音轉(zhuǎn)而來。溫汝能《粵東詩?!份d:“(屈大均)初名邵龍,又曰紹隆。”[26]朱希祖《屈大均傳》載:“初名邵龍(《屈氏族譜》),或曰紹隆(見《嶺南詩存》小傳)?!盵27]因為紹隆與邵龍兩名音同,且使用時間都很短暫,所以在文獻記載中有把二者相混淆的情況。如朱彝尊《明詩綜》載:“大均少補番禺縣學生,名紹隆。”[28]錢林《文獻征存錄》載:“屈大均,初名紹隆?!盵29]陳融《讀嶺南人詩絕句》載:“屈大均,本名紹隆?!盵30]這些記載,都有欠準確,實際上大均復(fù)屈姓后,初名邵龍,復(fù)名紹隆。大均易邵龍之名為紹隆,可能與清初南明的抗清政治形勢有關(guān)。順治三年(1646)八月,清兵陷汀洲,隆武帝聿鍵被害。十一月,蘇觀生擁立唐王聿于廣州,改元紹武。至十二月,廣州城陷,紹武帝遇害。屈宜遇攜全家返沙亭。大均復(fù)屈姓后不久,即參加其師陳邦彥(“嶺南三忠”之一)發(fā)動的抗清武裝起義,并在此前后把邵龍易名為紹隆。“時危見臣節(jié)”。此舉是為表達他對隆武、紹武二帝的哀悼之情和不與清廷合作之志。為表此志,屈大均當時還取了一個字翁山。

翁山

翁山本是廣東翁源縣一座小山,相傳周王曾封其庶子于此。不過,屈大均取字翁山,主要是跟他二十歲時做的一個夢有關(guān)。《字八子說》載:“予年二十時,夢登一峰,上有白玉臺,高可百尺。一人散發(fā)箕踞,手執(zhí)卷書,旁有一人指曰:‘此子之身,所謂翁山者也?!X而異之,因以翁山為字。”[31]《廣東新語》載:“翁源縣東百里有翁山,相傳周王以翁山封庶子,子孫因以山為氏,故曰翁山?!鑷L夢登其峰,有一白玉臺,高可百尺,一人散發(fā)箕踞,手執(zhí)卷書。旁有一人指曰,此子之身,所謂翁山者也。覺而異之,因以翁山為字?!盵32]看來,是夢中那個“散發(fā)箕踞”的人為他取的字。此字是屈氏二十歲時所取,因此,朱彝尊《明詩綜》謂:“大均……中年返儒服,更今名,字翁山?!盵33]葉衍蘭《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謂:“屈大均……后返儒服,更今名,字翁山。”[34]朱、葉二氏謂其返初服后取名大均并字翁山,所記必誤。實際上,屈氏遠在返初服之前,就已經(jīng)“更今名”。王士禛《池北偶談》謂:“旋棄去,學浮屠法,釋名一靈,字翁山?!盵35]所載更誤。取字翁山之意與紹隆同。據(jù)何侃基先生所考:“很可能他先是受了舟山人民堅持抗清‘翁山志不降’的精神感召而字翁山?!盵36]浙江是清初抗清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清廷對此地的鎮(zhèn)壓也最殘酷。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有“揚州十日”之屠、六月至八月有“嘉定三屠”。順治四年,屈大均獨當一隊隨陳邦彥抗清。順治六年奉父命至肇慶上《中興六大典書》,取字翁山正在本年,可見此字有很濃的政治色彩。

今種、一靈

這是屈大均出家后用的第一個法名、法字。大均于順治七年(1650)出家,曾先后師事天然函昰與覺浪道盛,今種、一靈是他在天然函昰門下所用的法名、法字。錢謙益《牧齋有學集》載:“目及華首侍者,今種、今照、今光也。”[37]朱彝尊《明詩綜》載:“大均……遭亂,棄去為僧,名今種,字一靈。”[38]《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載:“屈大均……削發(fā)為僧,事函昰于雷峰,名今種,字一靈。”[39]即屈大均事天然函昰于番禺雷峰海云寺,法名今種,唯《清史列傳》誤作“今釋”。[40]其實今釋是他的同門澹歸和尚(俗名金堡)的法名。法字一靈,毛奇齡《西河文集》誤作“一苓”,[41]王士禛《池北偶談》謂“釋名一靈”,[42]是把字誤作為名。名與字均寄寓了他對明朝的忠貞之志。錢謙益《牧齋有學集》曰:“以是詩句,舉揚妙喜,忠君憂國,一點熱血,使百千萬劫忠臣義士種性不斷,即是佛種不斷。則種師之筆管,與屠兒之屠刀,說法熾然,有何差別?”[43]可知,他雖著僧袍,反清之志猶在。

大均、騷馀

大均是屈氏最后使用、最為人所知的名。一般認為,這是他中年脫緇衣返儒服后所用的俗名。朱彝尊《明詩綜》載:“大均少補番禺縣學生……中年返儒服,更今名?!盵44]錢林《文獻征存錄》載:“屈大均……中年返初服,更今名?!盵45]其余史料亦謂其中年返儒服后改名大均。據(jù)汪宗衍《屈大均年譜》考證,屈大均還俗,時在其二次北游南返的當年,即康熙元年(1662)。但楊權(quán)先生最近撰文提出:大均之名,實為屈氏順治十五年(1658)脫離天然函昰、在金陵轉(zhuǎn)投覺浪道盛后取的新法名,是以僧名為俗名,騷馀就是與大均相表里的法字。[46]楊先生的結(jié)論是可靠的。騷馀本是屈大均祖上的詩集名。《西屈族祖姑韓安人遺詩序》曰:“(南屈)文風至明興始盛,有都護公仲舒者,與吾高祖滄洲處士,及從祖博翁,青野、五松、悅梅、楚鄉(xiāng),若而人所為詩,合為《騷馀》若干卷?!盵47]屈大均禮覺浪道盛時徑用作法字。此名與字亦有深意?!蹲宰帚鼍f》曰:“予大均,……為三閭大夫之子姓,學其人,又學其文,以大均為名者,思光大其能兼風雅之辭,與爭光日月之志也?!盵48]《字八子說》曰:“《蒙》卦之象,坤之土博厚而居中,為三、為四、為五,《坎》之水,淵深而居下為二,失水所以養(yǎng)土者也。吾名曰大均,均者,土之博厚也,水在其下,以養(yǎng)之。”[49]可見,其意是想光揚大志、厚植德業(yè),具有很深的文化意蘊。

泠君

泠君本是廣東樂昌六瀧的一座小山?!蹲宰帚鼍f》曰:“泠君者,山名,……又以泠君為字,使靈均之音長在于耳,人一稱之,不惟使予不忘靈均,亦使天下之人不忘靈均,斯予之所以為慈孫之心也。”[50]泠君之音與靈均同,用字泠君,也是光大屈原之意。

華夫

華夫與屈大均所有名都沒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但卻最見他的氣節(jié),頗具傳奇色彩??滴跷迥辏?666),他第二次北上,于山西迎娶王華姜,在華山古丈夫洞前結(jié)草堂而居。他認為,自己的遭遇與古丈夫相同,且因所作《西岳詩》而得妻,所以,很懷念這段經(jīng)歷。《古丈夫洞草堂歌》曰:“而吾妻,秦女也,亦慕高隱。今結(jié)草堂于二洞,與吾妻踐古丈夫、毛女二跡。則斯二洞也,前有古丈夫、毛女,后有吾夫若婦,天之生斯二洞,為不虛使。志西岳者采之,其為可傳何如也?且吾昔者為西岳詩百韻,秦人李天生見而悅焉,持以為蹇修,吾故得吾妻。夫昔以西岳得妻,今以妻還西岳,西岳之大有造于予,安可忘哉!于是予更字曰華夫,而吾妻曰華姜?!盵51]李天生喜愛屈大均歌頌秦賢人的詩,并以此詩為契機最終玉成屈大均與王華姜婚事。由于這段經(jīng)歷,屈大均取字華夫,并為其妻取字華姜。這不僅體現(xiàn)了他與華姜的夫妻情深,而且也顯示出他義不仕清的政治立場。

古代文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號。《周禮注疏》曰:“號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焉?!盵52]即號是尊稱或美稱。屈大均一生共取號十一個,茲按其取號先后,梳理如下。

非池

這是屈大均補南海生員所取的號。據(jù)《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載:“屈大均,……年十六以邵龍姓名補南海生員,號曰非池。”[53]汪兆鏞《嶺南畫征略》載:“屈大均……年十六,以邵龍姓名補南海學生員,號非池?!盵54]非池意思是不甘心于在池中生活,暗寓要翻騰、跳躍于湖海,與邵龍之名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

髻人

此號約取于清順治九年(1652),源自人們對他的戲稱。屈大均在廣州陷落后禮天然函昰,后為入城、事親之便而留發(fā),因此被人稱為髻人?!恩偃苏f》曰:“壬辰年二十三,為飄然遠游之舉,以城市中不可以幅巾出入,……又不可以僧而事親,于是復(fù)留發(fā)一握為小髻子,戴一偃月玉冠,人輒以羅浮道士稱之?;蛟谌巳簞t不識予姓名者,但稱之為有髻之人。……予今者年五十有余,發(fā)漸斑白而稀,髻且日小一日,吾憂夫人望而不見而髻也?!偃嗽唬何嵋源肆囊娢嵝灾醚伞!盵55]屈大均直到五十多歲仍好束發(fā),說是性情所好,這恐怕是表面意思?!堕L發(fā)乞人贊》曰:“無發(fā)則死,七尺何需?……無發(fā)則鬼,所在一車;有發(fā)則人,今惟一夫。汝獨人也,我非人乎?”[56]若按清廷的要求剃了發(fā),人便不成其為人了。早在順治二年(1645),清廷下詔:“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內(nèi)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矱發(fā)。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規(guī)避惜發(fā),巧辭爭辯,決不輕貸。”[57]要求所有的人都剪發(fā),屈大均束發(fā)不剪,公然無視清廷法令,這是無言的抗清行為。

花田酒田之農(nóng)

約在清順治十二年(1655),屈大均避居廣東羅浮梅花村,見村民用落梅釀酒,他題明代詩人高啟詩句于茅茨上,因此取號花田酒田之農(nóng)?!稄V東新語》載:“梅花村在山口。前對麻姑、玉女二峰,深竹寒溪,一往幽折,人多以藝梅為生,牛羊之所踐踏,皆梅也。冬春之際,以落梅醅酒,于村南麻姑酒田賣之。一茅茨有碑曰‘師雄夢處’。予因書高季迪句于楹云:‘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蕴栐换ㄌ锞铺镏r(nóng)。酒田一曰賣酒田。……信樂土也?!盵58]屈大均出家后心情苦悶,所以暫居此“樂土”,心情也較為開朗。

尸上人

清順治十五年(1658),屈大均自號“尸上人”,其時情緒低落。《尸上人將出榆關(guān)贈之》詩曰:“不及遼陽雁,乘風渡黑河。偏愁矰繳密,詎畏雪霜多。歲月愁中盡,滄桑夢里過。孤心寄明月,夜夜照蓬婆?!睏詈N南壬{曰:“順治十五年作,時將出榆關(guān),往潘陽訪函可。尸上人,疑為大均自稱。《死庵銘》云:‘予自庚寅喪亂,即逃于禪,而以所居為死庵?!棱种腥?,其為尸上人歟。若然,則此為自贈詩也。玩詩中語,亦近是。”[59]當時屈大均還在佛門未返儒服,稱上人亦可。此詩以雁渡黑河為喻,說自己茍活于世,所以有庵中死人之意。另外,上人本指持戒嚴格并精于佛學的僧侶?!夺屖弦[》稱:“內(nèi)有智德,外有勝行,在人之上,名上人?!盵60]大均“僧其貌而不僧其心”,對佛家的持戒并沒有嚴格的遵循,故用用此號。

舂山

屈大均《舂山草堂感懷十七首》抒發(fā)復(fù)雜心情,其中有“四十道無成”語。[61]汪先生認為此詩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作,則大均自號舂山亦約在此前后。舂山是屈大均沙亭住宅后的小山,因“舂山”與“翁山”音相近,人們又稱他為舂山?!稄V東新語》載:“予所居沙亭宅后,有山曰覆船,其名不美。予以山上多古松,其聲與風濤相舂,響震四壁,因名之曰舂山。匾曰舂山草堂,舂音與翁相近。予字翁山,使人或誤稱為舂山,無不可者?!家愿诮K其身。杵臼之間,其敢自以為苦乎!高舂而作,下舂而息,與日而無窮焉,其志足矣。”[62]屈大均當時心情苦悶,而其父于廣州再陷后曾勉勵他耕稼終身,所以他于杵臼之間勞苦耕稼以排解愁緒。

九卦先生

屈大均用此號約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居沙亭之舂山時?!兑兹~冢銘有序》曰:“于沙亭之春山為冢以藏,名曰易葉冢?!盵63]按此“春山”當為“舂山”。大均用此號與他欲繼黎美周之志撰成《易史》有關(guān)。《自題易葉軒》詩曰:“九卦先生憂患余,年衰一倍惜居諸。思求《易史》蓮須閣,表里《春秋》作一書。(九卦先生,予之自號也。黎美周太仆曩撰《易史》未成,予將繼之。蓮須閣,太仆讀書處)。”[64]由于有這種想法,他自號九卦先生。九卦本出于《系辭下》:“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fù),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薄墩x》曰:“以為憂患,行德為本也。六十四卦悉為修德防患之事,但于此九卦,最是修德之甚,故特舉以言焉,以防憂患之事?!盵65]《易》因憂患而作,圣人以此九卦作為亂世修德的根本。大均積極抗清,至晚年雖憂患之心仍在,但已深知明亡不可避免,所以修德自持。《自字泠君說》曰:“自今以往,其益以修能為事?!盵66]卜慶安說:“他自號為‘九卦先生’,當是以字畫為象的八卦,和自己身心之卦爻相和共為九卦,足以看出屈大均的自負與狂放?!盵67]卜氏似未得其意。

三外野人

此號約用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度庖叭速潯份d:“予嘗見元張叔夏《山中白云詞》卷有《三外野人序》,蓋鄭所南氏也。予不幸生與所南之時不異,而嘗有《翁山易外》、《詩外》、《文外》三書行世,自稱‘屈子三外’。…… 所南之身,以為在天、地、人之外,其時之天、地、人,不可以身在其內(nèi)也。嗟夫,世有人焉,生于天、地、人之內(nèi),而乃以為在天、地、人之外,又非游方之外者可同日語,則其人豈非天下之至窮而無所歸者哉?予所著三外之書,非此之謂,而其人則與所南同矣?!盵68]《番禺縣續(xù)志》載:“又號三外野人,以《文外》、《易外》、《詩外》而言也。”[69]據(jù)汪宗衍先生《屈大均年譜》所考,《翁山詩外》、《翁山文外》二書刻成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翁山易外》刻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據(jù)此,則取號約在此時。鄭所南即鄭思肖(1241—1318),宋遺民,他“尊正統(tǒng),抑夷狄,褒忠臣,誅逆賊”。[70]屈、鄭二人都對故國情深,都不見容于新朝,這是大均取號的原因。再者,清朝已立國,抗清也不太現(xiàn)實,所以他遺落世事,全心待母,樂于以野人自號。

嘉蓮榜眼

此號跟《嘉蓮》詩有關(guān),詩作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則取號也當在此前后。屈大均應(yīng)汪栗亭之請作詩為汪右湘祝壽,詩冠余人?!队癖住沸蛟唬骸巴衾跬ぷ造h貽書,屬予為其族父右湘作《嘉蓮》詩二章。右湘見詩嘆賞,以為在所征同人百余篇之上。謂昔黎美周以黃牡丹詩稱‘牡丹狀元’,鄭超宗赍以金罍二器,今屈子亦可稱‘嘉蓮榜眼’,因以一玉杯自所居黃山之下阮溪四千余里貽余,為予壽。無以報之,亦為之賦《玉杯》二章云爾?!盵71]屈大均《嘉蓮》詩雖在當時第一,但后于黎美周,所以自己戲稱榜眼。此號是為紀念與汪栗亭的友情?!稄?fù)汪右湘書》曰:“仆從《嘉蓮》而知吾子,因吾子而得《嘉蓮》詩二章……二詩未工,而吾子以之刻箋流傳白下,謂在諸君子《嘉蓮》百篇之上。中江則以黎美周牡丹狀頭相比,鄭超宗昔以金罍酬美周,而吾子今以玉杯貺仆,仆則誠愧,而吾子之意不可忘,而《嘉蓮》之事終,而玉杯之事又始矣。嗟夫,嘉蓮之生,猶之無根之草,無源醴泉,一見不可復(fù)見。而玉杯長在仆手,因玉杯而念吾子,因吾子而念嘉蓮?!盵72]《復(fù)汪栗亭書》曰:“墨之上有嘉蓮焉,一蒂而兩花,兩華而一朵,又似仆與足下相交好之象。有此嘉蓮,而墨不可磨也。仆與足下之相交,亦將長如此墨,以示膝前兒女,使知吾二人相與之膠固焉?!盵73]汪氏把玉杯放在水中,順流四千里為大均祝壽,又繪嘉蓮圖以贈,可見二人友情深厚。

少萊

陳恭尹《續(xù)王礎(chǔ)塵少萊子歌為屈翁山壽》有“子年六十母九十”語,[74]則用此號約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此號表明大均盡心侍親與歸隱田園的志趣。《廣東新語》曰:“相傳老萊子以萊為杖,故稱老萊,吾茲且自稱曰少萊。可乎?”[75]《老萊子傳》曰:“吾于古之隱君子,最好慕老萊,以吾有老母在焉。母年八十有七,吾亦六旬而加一也。嘗作嬰兒以自娛,以娛吾母?!盵76]屈大均也要效仿老萊子隱居侍母。

八泉翁

此號大約取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與翁山的八泉有關(guān),屈大均用此八泉為自己的兒女命名?!稄V東新語》載:“翁源縣東百里有翁山,……上有八泉,……八泉:曰甘、曰香、曰乳、曰涌、曰溫、曰龍、曰珍、曰玉,分為飛流而下,入于湞江?!蝗送街躺蕉恢趟釋⒁晕趟治崞?,若生八子女,則以八泉分字之,其亦于翁山不負矣乎!”[77]《字八子說》曰:“乃年四十有四,生一子,逾四年,又生一子,而皆夭殤。四十有九所生則明洪也。五十有三,則明泳也。五十有四,則明治也。五十八,則明渲也。六十有一,則明澫。六十有四,則明潚也。于是予遂有六子,乃字洪曰甘泉,泳乳泉,治龍泉,渲涌泉,澫溫泉,潚香泉,而若珍、若玉二泉,更須二子,乃足其數(shù)。則今有二女焉,曰明洙,曰明涇,姑以珍泉、玉泉寄之。若又生二男,則以珍泉、玉泉還之,否則竟以字之矣?!胖邪俗诱撸舭嗽藙P,八士八龍,是皆以才稱者也。予今雖有六子,其才之不才皆未可知?!B(yǎng)之以正,則泉也果其行而成大川,育其德而生萬物,是泉之以亨行也。泉之以亨行也,其道在養(yǎng),蓋在乎發(fā)其蒙以養(yǎng)之于始,包其蒙以養(yǎng)之于中,系其蒙以養(yǎng)之于終,而后圣者之功以成焉?!枞胀涓饔幸晕课乙苍??!盵78]兒女是八泉,父親自然就是八泉翁了。屈大均重視童蒙教育,以此為號,是希望兒女德養(yǎng)有成。

五岳外史

汪宗衍先生《屈大均年譜》謂此號見于《番禺屈氏藏詩箋》,然筆者未能得見此書,而其余資料又未見載此號,故其號之用俟考。

介子

王士禛《池北偶談》載:“南海屈介子(大均)?!盵79]清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載:“屈大均,字翁山,又字介子?!盵80]溫汝能《粵東詩?!份d:“一靈,俗姓屈,名大均……一字介子?!盵81]其他文獻所載亦同,唯陳融《讀嶺南人詩絕句》誤作別號:“屈大均……字翁山(介子、華夫,皆其別號)?!盵82]介子之意何在,以資料不足俟考。

注釋:

[1][23][39][53][80]梁鼎芬、丁仁長、吳道镕:《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第229、229、229、229、229頁,2003。

[2]鄔慶時:《屈大均年譜》。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第3頁,2006。

[3][67]卜慶安:《屈大均研究》。揚州:揚州大學中文系,第7-13、9頁,2010。

[4]陳立:《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第401頁,1994。

[5][6][7][8][10][11][12][13][14][16][17][22][24][27][29][31][45][47][48] [49][50][55][56][63][66][68][69][72][73][74][76][78]歐初、王貴忱:《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第137、2114、2114、137、314、82-83、174-175、191、471、2114、174、2114、2114、2103、2089、390、2098、83、127、390、127、471-472、205-209、206、128、209、2115、408-409、409、2053、104、390-391頁,1996。

[9][15]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東莞:樂水園,第32、32頁,2003。

[18]檀萃:《楚庭稗珠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第158頁,1982。

[19][20][51][59][61][64][71]陳永正主編:《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第261、434、237、78、320、738、844頁,2000。

[21]王利器:《顏氏家訓(xùn)集解》。北京:中華書局,第92頁,1993。

[25][26][81]溫汝能:《粵東詩?!?。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第1859、1859、1859頁,1999。

[28][33][38][44]朱彝尊:《明詩綜》。北京:中華書局,第4074、4074、4074、4074頁,2007。

[30][82]陳融:《讀嶺南人詩絕句》。油印本,第166、166頁。

[32][58][62][75][77]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第93-94、93-94、106、718、106頁,1985。

[34]葉衍蘭:《清代學者像傳》。臺北:文海出版社,第36頁,1969。

[35][42][79]王士禛:《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第250、468、468頁,1982。

[36]何侃基:《關(guān)于屈大均字翁山的試索》?!都o念屈大均文選》。番禺:番禺炎黃文化研究會籌備組出版,第67-68頁,1996。

[37][43]錢謙益:《牧齋有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70、886頁,1996。

[40]王鐘翰點校:《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第5699頁,1987。

[41]毛奇齡:《西河文集》。北京:商務(wù)印書館,第2290頁,民國26年(1937)。

[46]楊權(quán):《屈大均之名本為法名》。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第64-70頁。

[52][65]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第809、89頁,1980。

[54]汪兆鏞:《嶺南畫征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第73頁,1988。

[57]《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第151頁,1985。

[60]《佛學三書》,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fù)制中心,第839頁,1995。

[70]陳??担骸多嵥衔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97-198頁,1991。

昭苏县| 科尔| 虞城县| 武安市| 犍为县| 松潘县| 黄陵县| 枞阳县| 如东县| 宁夏| 龙里县| 湖南省| 宣汉县| 玉树县| 深水埗区| 呈贡县| 科技| 长阳| 德钦县| 北京市| 当雄县| 平远县| 扶沟县| 封丘县| 辽源市| 镇康县| 北票市| 普格县| 郓城县| 香格里拉县| 红河县| 浦江县| 会东县| 长治县| 中牟县| 荣昌县| 乌兰察布市| 上饶县| 丹阳市| 灯塔市|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