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佳雨
印染區(qū)域活動作為幼兒美術教育的內容之一,有著教學過程開放、輕松、幼兒自主性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特點。
印染區(qū)域活動給了幼兒足夠的空間進行自主性創(chuàng)作,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為了激發(fā)幼兒對印染區(qū)域活動的興趣,保證印染區(qū)域活動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思想,讓幼兒借助印染區(qū)域活動自主探索美術的奧秘。
印染區(qū)域活動開展前的
準備工作
陶行知先生倡導“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因此在開展印染區(qū)域活動時,教師要打破教學課本、教室空間對幼兒的限制,結合日常生活開展教學活動。
在印染區(qū)域活動的準備工作中,教師可以先搜集一些采用了印染工藝的生活常見物品,例如服飾、家居紡織品等,在正式教學活動中用“老師要給大家展示一些有好看花紋的小裙子、小被子,大家想不想學習怎樣做這種漂亮的花紋?”等引導式提問激發(fā)幼兒對印染的興趣。
此外,在準備印染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選擇一些難易適中的內容,例如單雙色印染、折疊印染等。為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結合季節(jié)和幼兒的興趣點等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梅花、小金魚、葡萄熟了等印染教學內容,讓幼兒從熟悉的生活事物出發(fā)開展印染區(qū)域活動,將自己日??吹降氖挛锿ㄟ^印染這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表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結合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對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進行再創(chuàng)造。
此外,為了保證印染區(qū)域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還可以準備充足的活動材料,為幼兒的印染創(chuàng)造提供最基本的物質保障。在準備材料時,教師至少需要準備幼兒人數(shù)兩倍數(shù)量的餐巾紙和適量的顏料、濕毛巾和范例等。
活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
寬松活躍的環(huán)境
陶行知先生提倡“六個解放”,即讓幼兒在寬松活躍的環(huán)境中學習。
第一,教師要解放幼兒的頭腦,在教學活動中減少對幼兒的思想限制,不以唯一性的標準約束幼兒創(chuàng)造性行為,而要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在自身已有經的驗基礎上自由想象未知的事物,讓幼兒自由暢想、敢于想象。因此在印染區(qū)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不要限制幼兒印染的色彩選擇、主題內容選擇等。例如有的幼兒在印染小金魚圖案時選擇了藍色的主體色調,此時,教師不可以粗暴地告訴幼兒金魚是黃色或者橘色的,幼兒所選擇的顏色不對,而是應該鼓勵幼兒了解金魚的顏色,讓幼兒在開展印染活動之外增長見識。
第二,教師要解放幼兒雙手。讓幼兒動手展開實踐,在動手做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印染的樂趣,同時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第三,教師要解放幼兒嘴巴。印染區(qū)域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困難和不懂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地問,表達自己在印染活動中的想法。
第四,教師要解放幼兒的眼睛,讓幼兒在生活中多觀察、多看,對照教師提供的范例進行印染,也可以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進行印染。
第五,教師要解放幼兒的時間。給幼兒留足時間,讓幼兒自己動手做,自己動腦思考。
第六,教師要解放幼兒的學習空間。給予幼兒更多的機會去和大自然接觸,為印染區(qū)域活動的開展積累更多的素材。
平等溝通,提供更加
多樣化的指導
教師在印染區(qū)域活動中應保持適當參與度,以平等的關系為幼兒提供指導,在完成自己教學示范的模塊后,尊重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有足夠的空間去自己動手做。此外,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幼兒的印染操作情況和個人特點提供多樣化的指導,面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要耐心示范,鼓勵他們大膽動手嘗試。面對想象力豐富的幼兒,要和他們保持溝通,共同探討,了解幼兒的想法。
優(yōu)化活動評價機制
陶行知先生提倡“審美教育”,其本質含義是指通過教學活動美化幼兒的心靈,塑造幼兒真善美統(tǒng)一的品格。在“審美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優(yōu)化印染區(qū)域活動的評價機制,讓幼兒參與到印染活動的評價中來。一方面,幼兒可以表達這次印染區(qū)域活動帶給自己的感受,自己在這次活動之中不足的地方,以及對下次活動的期望和想法。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就彼此的印染作品展開溝通交流,了解其他同學的創(chuàng)作感悟,互相取長補短。在這種活動評價機制之下,幼兒學會謙虛和肯定他人,學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并總結自己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進而塑造真誠、善良和美好的品格。
(作者單位:
昆山高新區(qū)西塘幼兒園〔虹祺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