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五個月籌備、三個月拍攝+后期、上映一周票房突破5億元……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zhí)導的電影《金剛川》,成為近期電影市場的焦點。截至11月6日,該片票房突破8億元。
《金剛川》聚焦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即中國人民志愿軍在金剛川守衛(wèi)“生命之橋”的戰(zhàn)斗,講述了一個堪稱奇跡的故事。中國人民志愿軍克服敵我力量懸殊的劣勢,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取得最終勝利。從制作周期看,這部影片從開拍到上映只用了三個月時間,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非線性敘事 聚焦普通戰(zhàn)士
金剛川是朝鮮境內的一條山谷,地勢險峻,山谷內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守住橋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當務之急。電影《金剛川》以“守護一座橋”為主題,采用非線性敘事手法,以小見大,從四個角度講述抗美援朝這一宏大戰(zhàn)爭概念。影片被拆分為士兵、對手、高炮連、橋四個篇章,前三篇章為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第四篇章為整個故事的升華。
不同于同類題材電影著重表現(xiàn)正面戰(zhàn)斗,《金剛川》另辟蹊徑,聚焦三名普通戰(zhàn)士:張譯飾演的高炮排排長張飛、吳京飾演的高炮班班長關磊、李九霄飾演的步兵班班長劉浩?!八麄兪酋r活的人,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他們如何感受世界、感受自己和戰(zhàn)爭的關系?我們想找到個人的情感,探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導演路陽表示,團隊想做一部不一樣的戰(zhàn)爭片,更多地表現(xiàn)個體。
正是無數(shù)個體,融合成千千 萬萬志愿軍戰(zhàn)士,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談及影片想表達的主題,路陽表示,“中國人雖然歷經苦難,但還是頑強走過來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無論面臨任何艱難險阻,都一往無前,這種精神代代相傳?!?/p>
重視溝通 團隊默契協(xié)作
《金剛川》的拍攝過程,共集結演員1174人,劇組工作人員2479人,特效人員2600人,后期人員1302人,最終的成片鏡頭數(shù)量定格為1249個。很難想象,這樣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影片,整個拍攝周期只用了不到三個月。
該片總制片人梁靜介紹,在只有400字劇本大綱時,她就開始著手擬定合約,定做劇組需要的特殊道具(槍炮及彈藥)、服裝等。與此同時,劇本創(chuàng)作同步進行,美術團隊也集體飛往丹東開展工作。
項目啟動后的每一天都在與時間賽跑,三位導演默契合作,保證拍攝高效完成。管虎身兼監(jiān)制、編劇、導演三職,是整部影片的主導;因《流浪地球》被觀眾熟知的郭帆是典型的技術控,主控影片的特效部分,用宏觀視角呈現(xiàn)戰(zhàn)斗;路陽則多以士兵視角切入,著重刻畫細膩情感。
三位導演攜手創(chuàng)作同一個故事,最大難點在于“溝通”。郭帆坦言,“溝通成本會比別的影片高很多,不論前期還是后期,需要進行大量溝通、協(xié)調,爭取趨向統(tǒng)一?!背爽F(xiàn)場溝通協(xié)調,創(chuàng)作團隊還建了若干溝通群,三位導演也有專門的小群,每天保持溝通,分享工作進度。首次搭檔的三位導演,在合作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出了默契,主動詢問對方是否需要配合,比如相互幫對方拍攝一些空鏡頭。路陽感嘆,“完成高難度的任務需要密切配合,第一次體驗這種合作形式,感覺很新鮮?!?/p>
“預拍”方式? 電影工業(yè)化探索
趕工完成的《金剛川》可看性如何?影片質量是否大打折扣?電影上映后,多數(shù)觀眾對影片予以肯定,“電影完成度很高,越到后面越震撼”“IMAX版本效果很好,戰(zhàn)爭場面太震撼了”“演員演技炸裂,張譯值得一個‘影帝”,但也有部分觀眾對敘事手法及劇情重復提出質疑,甚至認為“同一事件講述多次,有湊時長嫌疑”。
對此,梁靜解釋,重復鏡頭是想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如果沒有重復鏡頭,觀眾不一定知道是同一時間發(fā)生的故事?!绷红o說,三個視角的重復鏡頭,是為了鋪墊情緒,細節(jié)和角度其實各有不同。比如影片開始是借步兵班班長劉浩之口,告訴觀眾,炮兵要“自殺”,后面兩個視角才詳細告訴大家,炮兵具體是怎么做的。
從映后觀眾的評價可以看出,《金剛川》并非一部完美的電影。但影片的創(chuàng)作歷程,為電影工業(yè)化提供了寶貴經驗。正如梁靜所言,如果不是劇本本身就極具制片意識,《金剛川》很難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拍攝制作。此外,影片在制作流程上采用“預拍”方式,也是一種全新探索。郭帆介紹,《金剛川》的制作流程是基于故事,把所有分鏡先做出來?!白龇昼R用了4天時間,然后花了4天時間虛擬拍攝,虛擬拍攝是之前沒有嘗試過的。虛擬拍攝完成之后,團隊又花了4天時間剪輯,一共12天時間,完成整個動態(tài)預覽。虛擬拍攝的好處是,增加了動作捕捉、增加了表演,后期再做剪輯時精準度較高?!?/p>
外界普遍認為,《金剛川》的拍攝模式為主旋律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但梁靜認為,創(chuàng)作經驗可供借鑒,但項目的特殊性使其很難被復制,《金剛川》不應成為影視公司效仿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