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平
近段時間的東南亞很熱鬧,上了“熱搜榜”。日本首相菅義偉、澳大利亞防長雷諾茲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國領導人、高官密集訪問東盟國家。
擱在以往,無論哪國官員出訪都無可厚非,但這次的背景頗不同。一是美國大選前,不少政客瘋狂攻擊中國,煽動建立“全球反華同盟”;二是三國加上印度,剛結束在東京召開的“四方安全對話”會議。
結合近期美國的行為邏輯看,針對東盟的中立立場,美國正調整策略,從威逼利誘拉攏東盟,向借“四方”國家之手各個擊破和離間東盟國家過渡,企圖最終把東盟綁上美國“大國競爭”的戰(zhàn)車。理想豐滿,但現(xiàn)實依然骨感。美國挖下的坑,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跳進去風險很大,“不跟”是東盟國家最睿智的選擇。
從2018年發(fā)起“經(jīng)貿(mào)戰(zhàn)”,到2019年升級“科技戰(zhàn)”,再到2020年全面啟動“軍事戰(zhàn)”,美國對華遏制戰(zhàn)略層層加碼,一波勝過一波。
東南亞地區(qū)是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地區(qū)的中心地帶,是美國“印太戰(zhàn)略”的“扁擔”,自然是美國認為必須牢牢攥在手里的砝碼。因為,如果不能把東盟國家拉在自己一邊,那么印太地區(qū)就會斷成兩截,遏制中國的包圍圈將出現(xiàn)巨大的豁口。正因為如此,美國想方設法試圖說服東盟國家,而南海問題就是美國時刻掛在嘴邊的說辭。
美國在挖一個很大的坑:先是炒作“南海軍事化”,鼓吹“中國軍事威脅”論,接著便鼓動東盟國家加強軍力建設,采取實際行動對抗中國,然后美國借機介入,煽動包括東盟國家在內(nèi)的所謂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反華同盟”。
今年2月,美國時任防長埃斯珀、國務卿蓬佩奧雙雙出席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并在會上大放厥詞,稱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中方構建“侵略性”的軍事姿態(tài),奉行“脅迫性的海洋政策”,對南海島礁實施“占領和軍事化”,挑戰(zhàn)并破壞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這只是開場白,其后美國的表演可謂不遺余力。
當?shù)貢r間7月13日,蓬佩奧就南海議題發(fā)表聲明,稱中國在南海的領土聲索“完全不合法”。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否認中國“九段線”主張。緊接著在8月2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制裁24家中國企業(yè),原因是這些企業(yè)“幫助中國軍方在南海修建人工島”。
在9月中旬結束的第53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上,蓬佩奧借南海局勢大肆攻擊中國,將對中國的指責上升到意識形態(tài)層面,危言聳聽且極具挑釁地對東盟國家頤指氣使,大肆抹黑詆毀中方,敦促東南亞國家“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而應對中國采取行動”。
9月27日,美國國務院更是點名指責“中國違背了2015年9月25日對南海非軍事化的承諾”,“將追究中國將南沙群島軍事化的責任”。蓬佩奧則繼續(xù)老調重彈,宣稱美國面臨的中長期最大外部威脅來自中共政權,但也同時道出了美國的新舉動,“美方正構建全球聯(lián)盟來對沖中國影響”。
進入10月,美國時任防長埃斯珀、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等人開啟歇斯底里模式,宣稱中國是“世紀威脅”,美國將建立“全球反華同盟”來應對。
在美國看來,否定中國“九段線”主張,無疑是送給東盟國家,特別是與中國在南海存在爭議的國家的“大禮包”,東盟國家必定感恩戴德;其后,美國振臂一呼,東盟國家便會緊緊團結在其周圍,共同劍指中國。只是,美國自己入戲太深,其表演更像是一場“自嗨”行為,東盟國家中應者寥寥。
除越南“時機巧合”地跟著美國發(fā)表指責中方在西沙海域演習的聲明外,其他國家明確表示不選邊站。
進入10月,美國時任防長埃斯珀、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等人開啟歇斯底里模式,宣稱中國是“世紀威脅”,美國將建立“全球反華同盟”來應對。
印尼拒絕了美海軍P-8A“海神”海上巡邏機在印尼降落和加油的請求;印尼外長蕾特諾在9月舉行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上表態(tài):“東盟和印尼希望告訴所有人,我們已準備好成為合作伙伴。我們不希望被卷入對抗?!庇∧崆案蓖忾L、前駐美大使賈拉爾更是直言不諱稱,印尼不想被騙進一場反華運動。
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表示,繼續(xù)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不會在介入地區(qū)事務的大國間選邊站,不會同意讓美軍重回菲律賓的軍事基地,更不會在相關南海議題上與中方搞對抗、唱反調。
馬來西亞外長希山慕丁也表示,東盟各國必須共同合作,確保不被卷入中美紛爭,并呼吁大國“避免擺出軍事姿態(tài)”。
很顯然,美國以“中國軍事威脅”為幌子,無論是想強化自身在南海的軍事活動,還是欲拉東盟國家建立統(tǒng)一的反華戰(zhàn)線,都未能獲得東盟國家的掌聲,甚至可以說相當冷場。
東盟素來堅持“中心性”原則,即指東盟在促進區(qū)域和平與安全方面發(fā)揮核心作用,具體表現(xiàn)之一就是在大國博弈中保持“中立”,從而能夠左右逢源。美國盡管反復強調尊重上述原則,但卻口是心非,其做法是強迫東盟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當然得不到東盟的支持。
美國一計不成,再出狠招,鼓動“四方”國家分別出動去拉攏東盟各國,欲借他國之手,從內(nèi)部攻破東盟整體防線,侵蝕乃至瓦解“東盟中心性”原則,以達到其“脅迫”東盟的目的。
東京“四方安全對話”會議強調四國深化安全合作,明確推動“網(wǎng)絡化區(qū)域”(新的多邊和多層聯(lián)盟體系)建設。會后,這場新的爭奪大戲就迅速展開。
10月18日至21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訪問越南及印尼。這是菅義偉坐上首相寶座后的首次出訪,一路上大撒日元,處處談南海問題。在越南,總理阮春福親自到機場迎接,在兩天的行程中幾乎全程陪同。菅義偉與越共總書記、國家主席阮富仲、政府總理阮春福、國會主席阮氏金銀和外長范平明挨個會面,簽署了12個協(xié)議和文件,總價值約40億美元。雙方還就防衛(wèi)裝備和技術轉讓達成原則性協(xié)議,這是兩國在安全領域邁出的一大步。
在印尼,菅義偉與佐科總統(tǒng)舉行會談,聲稱反對任何升級東海和南海緊張局勢的行動,承諾幫助東南亞國家加強海上安全能力。菅義偉承諾向印尼提供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的優(yōu)惠貸款,穩(wěn)步促進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包括雅加達-泗水中速鐵路建設等。
日本官方在菅義偉結束訪問后于推特上表示,訪問取得豐碩的外交成果。此推特獲得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的點贊和轉發(fā)。兩國心照不宣的背后,是澳大利亞防長雷諾茲在10月18日前往日本訪問,隨后轉道東南亞出訪新加坡、文萊和菲律賓三國。
雷諾茲在行前的聲明中表示,地區(qū)安全形勢處于二戰(zhàn)結束以來最重要的調整之中,“我將利用這次訪問,加深與這些重要伙伴和朋友的雙邊接觸,共同建立一個開放、包容和繁榮的印度–太平洋地區(qū)”。言詞與莫里森對日本推特的點評如出一轍。
在此訪中,雷諾茲先后與新加坡防長黃永宏、總理李顯龍,文萊第二國防部長佩欣·霍爾比、蘇丹博爾基亞,菲律賓防長洛倫扎納和國家安全顧問埃斯佩龍會談。除雙邊關系外,各方談得最多的是區(qū)域安全問題,澳還決定在文萊設立常駐防務顧問。在此前的10月上旬,澳外長佩恩也訪問了新加坡。
在日、澳之后,美國親自出馬。蓬佩奧在新德里參加美印“2+2”對話后,旋風般訪問了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接著在10月29日飛到雅加達與印尼總統(tǒng)佐科、外長蕾特諾會談。
早前在10月15日至19日,印尼防長普拉博沃破天荒到訪華盛頓。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普拉博沃曾是印尼陸軍將軍,也曾是前總統(tǒng)蘇哈托的女婿,被認為與1997年和1998年印尼13名激進分子失蹤案件有關,20多年間被美國禁止入境。但為籠絡住東盟“龍頭老大”印尼,美國政府不顧各方人權組織的抗議,毅然為普拉博沃開出了路條,“收買”印尼之意十分明顯。
按照計劃,印尼是蓬佩奧之行的最后一站,可就在訪問接近尾聲的時候,越南在突然間被塞進了行程單。10月29日至30日,蓬佩奧“應邀”前往河內(nèi)訪問。美國務院的聲明稱,此訪是為“再次確認美越全面合作關系,推動兩國維護區(qū)域和平與繁榮的共同目標”。但越南媒體援引澳大利亞專家的話說,蓬佩奧最優(yōu)先的事項是兜售“印太戰(zhàn)略”,具體討論的議題可能包括升級兩國在南海巡邏合作,以及敦促越南允許P-8A“海神”海上巡邏機等美機“從越南起飛”等。
美國雖然一超獨大,但由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管蓬佩奧等人如何攻擊中國,如何拼湊“反華同盟”,除了少數(shù)國家響應外,更多的國家清醒認識到,中國是地區(qū)與世界和平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美國以冷戰(zhàn)思維行遏制中國之策行不通,也辦不到。于是,美國在法國、德國、捷克、韓國等歐亞多國屢被“打臉”。不過美國不甘失利,繼續(xù)高舉“大國競爭”的大旗。
東京“四方安全對話”會議強調四國深化安全合作,明確推動“網(wǎng)絡化區(qū)域”(新的多邊和多層聯(lián)盟體系)建設。會后,這場新的爭奪大戲就迅速展開。
利用“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國分化東盟,是美國在之前策略不奏效背景下的產(chǎn)物,目的是在“四方”機制日趨軍事化、盟約化的基礎上,通過旗下成員國與東盟國家加強雙邊合作,形成多條交錯的關系和利益鏈條,最終把東盟國家拴住,納入美國新的“網(wǎng)絡化區(qū)域”聯(lián)盟體系。
近期美國的操作是精心布局的。首先是“四方”國家集體出動,印度雖近日無行動,但一直在強化與新加坡、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的防務關系。其次是出訪的國家都具有重要地位,印尼和越南是東盟重要的支柱,日美要員先后到兩國訪問;新加坡、文萊、菲律賓是南海周邊國家。由于馬、泰兩國政局動蕩,暫時沒有要員前往。再則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剛在10月9日至15日完成對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泰國及新加坡的訪問,以及接待印尼總統(tǒng)特使、菲外長等外交活動,美國及盟國的要員即群起出訪東南亞,時機很巧。
然而,美國不管是自己動手,還是借他國之力,將中國描繪成威脅東盟安全與自由的國家,并將自身打扮成保護者,妄圖把東盟綁上美國戰(zhàn)車,是難以完成的任務。理由很簡單:中國和東盟不僅有能力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wěn)定,而且在政治、經(jīng)貿(mào)、安全等領域的合作持續(xù)深入。2020年上半年,東盟超越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
美國步步緊逼的反華舉動,在東南亞并不被廣泛認可。這里流傳著一句諺語:大象打架,鼠鹿遭殃。東南亞國家都是中小國家,出于安全和發(fā)展的需要,不愿在大國角力之間選邊站,而是希望同各大國都發(fā)展友好合作的關系。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四方”國家要員訪問印尼、菲律賓等國,無論怎樣拿南海問題挑事,印尼和菲律賓等方均顧左右而言他的重要原因。
美國的套路很深,來訪沒有問題,坑還是不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