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昌浩
一
道聽途說茶園村久矣。想象中令人神往的茶園村,是濃蔭掩映的古驛道北側的古村落。茶樹星散,民居錯落,小徑蜿蜒,一路往上走,就是郁郁蒼蒼的森林,連著煙嵐流動的云天。
百聞不如一見。景致與想象倒是不謀而合,位置卻是大相徑庭?!皺M云斷嶺疑無路,曲水流觴又一村”,正是去往灣潭鎮(zhèn)茶園村的際遇。
遠方有多遠?當你放棄迫切的追問,生出隨遇而安的平和,就到了遠方的茶園村。
茶園村藏于群山萬壑之中,在逼仄險峻的山間生出一片放闊,贈與有緣人,辟出塊塊田疇,筑起棟棟吊腳樓。繁衍生息,開枝散葉,成為村莊。
村莊不局促一處,山里人家就如山間花叢,隨著山野天然起伏,這里一團,那里一簇,散聚有道。散而為戶,三五戶為塊,塊聚成莊,相對獨立,雞犬相聞,互通聲氣,千百年來保留的古村落傳統(tǒng),是村莊最好的姿態(tài)與格局。
如果茶園村是璀璨的星空,古民居和古茶樹就是灼灼其華的雙子星座;如果茶園村是碧波蕩漾的荷湖,古民居和古茶樹就是相依相伴的并蒂蓮。
二
去往古老吊腳樓群的十字路口,矗立著一棟氣勢恢宏的吊腳樓,呈“7”字型,正屋是方方正正的五間板壁屋,轉角處向前延伸,兩間廂房中的一間成為典范的吊腳樓。雖年深日久,木椽木柱不翹不裂,門庭窗欞花紋雕飾栩栩如生。聽現(xiàn)在的主人介紹得知,此間曾經(jīng)是40多年前的學堂,那時村里沒有專門的校舍,就選村子里最好的房子做學堂。地理位置要最好,在往來的要道上;地勢要平坦,學童們玩耍才安全;房子要最寬敞,能容納全村的孩子……細觀此處,正是如此。無緣得見舊主人,但可以想見,房東肯定是風范卓然,樂于助學,有仁人之心。
板壁上遺留著辦學的痕跡,讓人遙想起育紅班的零星記憶:蒲公英拌的假飯,用石板盛著,比玉盤珍饈還要珍貴;野花扎成的花環(huán),戴在“新娘”的頭上,她的長發(fā)剪了,又已及腰;茶葉摘了又發(fā),時時年年催新葉;老師溫柔美麗,更像媽媽……光陰回到兒時學堂的吊腳樓,那些愛與親情,該是教育最好的啟蒙。
平地坡地的阡陌,皆由青石板鋪就,路中的青石板已經(jīng)黝黑發(fā)亮,連通家家戶戶。
300余棟土家吊腳樓,順應自然的安排,妙解平地不足的先天難題,敬仰工匠精神時正是在仰望前人的智慧。
三
現(xiàn)代茶園多為盆景式,或直或曲的一行行,是古詞的長短句,是現(xiàn)代詩的分行,遠觀壯美,近賞玲瓏。
茶園村當然也有盆景式的茶園,更有別出心裁的茶山小幺妹,把茶行修剪成起伏的波紋式的茶流,招搖出別具一格的美感。
物以稀為貴,人無我有、人有我豐的古茶樹是茶園村的標簽。雖然五峰的茶樹王在采花鄉(xiāng)境內,但是古茶樹群落以此為豐。若要探尋年代久遠,存量巨大的古茶樹群落,非茶園村莫屬。
茶園村現(xiàn)存古茶樹10000株以上,其中樹齡200年以上連片的達到500余株,分布范圍10余平方公里。在茶園村,邂逅一株或者一片古貌之姿的茶樹,再尋常不過。
“高山頂上一蔸茶,年年摘來年年發(fā)”,茶樹的量詞在這里還原為“蔸”。一蔸蔸隨心所欲的生長,采茶時攀梯而為,視野開闊,春風拂面,茶生幽香,心曠神怡,土家茶歌在美好的勞動中誕生,唱響群山。
茶歌在茶山回蕩,百轉千回里,風霜像小魚一樣游到了茶山小幺妹的眼角,土家漢子心疼女人,砍去一些高高伸向天空的茶枝,修剪成球狀的一蔸蔸茶樹,像一顆顆綠色的寶石。
于是茶園村的古茶樹有原生態(tài)型和修剪型兩種。漢子把高大巍峨的茶樹留給自己,把綠寶石贈給女人。女人拎著男人打造的獨腳小板凳去采茶,就像隨身攜帶著男人的愛意。
無論平地坡地,土家人用獨腳小板凳來減輕采茶時站立的勞累。一手拎著裝茶的布袋,一手提著小板凳,圍著茶樹轉圈,或者轉場到另外一棵茶樹。獨腳小板凳的原理和打杵一樣,T字型,都有一根站木,打杵用一根橫木支撐背伕的背架,獨腳小板凳用一塊小木板讓采茶人落座。
四
五峰以茶名世,但茶園村卻是唯一以茶命名的村落。傳說稱,該村黃巖上曾有3株枝繁葉茂的參天茶樹,年年落果,茶籽落地生根,漸成茶園,故名“茶園村”。
沒有真正的絕境,茶園村再往前走,就是中俄萬里茶道重要的地理標識——百順橋,連通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與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邊界。凡邊界者,不外有二,或為荒涼,或為繁華。百順橋流泉清脆,遺世而獨立,古老的石頭和歲月的風霜同色,仿佛風雨洗禮后的平靜。
在百順橋,荒蕪里依稀有當年騾馬逶迤,人群往來的勝景。在我心里,茶園村的來歷是這樣的:南來北往的茶客走過百順橋,途經(jīng)茶園村,有精通茶道者,發(fā)現(xiàn)這里零星生長的茶樹郁郁蔥蔥,識得這是一塊種茶的風水寶地,便帶來最好的茶籽播種,最好的茶苗移栽,一年一年,茶園深山走出大道的時候,茶圃成了茶園,種茶人也老了,禁不起路途遙遙,厭倦了漂泊,就在這里落腳落戶。
茶園初始只是園子,和自家院子里栽種一樣,用以自給自足,叫茶園叫順了口,就成了地名。后來茶園蓬勃成為茶山,仍保留了茶園的稱謂。
五
茶園古村茶的創(chuàng)始人龍西洲,是一位遠見卓識的經(jīng)濟能人,在許多領域取得了成功,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赤子之心,為這方土地做的兩件事,兩件繼承傳統(tǒng)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事。
保護好彌足珍貴的古茶樹群落,莫過于發(fā)揮古茶樹的價值,煥發(fā)古茶樹的活力。龍西洲研發(fā)生產(chǎn)的茶園古村茶,以采摘古茶樹小葉茶為原料,傳統(tǒng)工藝匹配現(xiàn)代設備,成品是土家人奉為臻品的小家碧玉型茶,地道的板栗香,綠豆湯,栗香馥郁,湯汁若春。演繹了一座山成全一杯茶的美好。如今茶園古村茶早已走出山門,成為愛茶人之寵。
龍西洲匠心獨具,在茶廠區(qū)建了一棟三層的板壁吊腳樓,推陳出新,氣勢恢宏。集生產(chǎn)、展覽、倉儲、休閑、住宿于一體,美觀而實用,有復制推廣的樣本功能。
本土企業(yè)家更有洞悉故土精髓的眼界,張弛有道的格局,多予少取的胸襟,天作之合的產(chǎn)業(yè)成就了龍西洲,也給了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百姓生活的美滿。山長綠,茶長青,人自在,一如純粹的向往一樣。
六
茶園里栽種了大量的被譽為活化石的珙桐,飄飄欲飛的鴿子花與綿延不絕的古茶樹,這無異于一場珠聯(lián)璧合的傾心相遇,守護一方子民,靈動一方山水。
歷史是時間的孩子。古民居和古茶樹保存如此完好,固然有藏于深山,戰(zhàn)亂少侵之故,更有茶園古村人浩蕩古風一脈傳承之因。茶園古村這些年聲名鵲起,卻不急功近利,一如既往吹著遙遠歲月的風,有純粹的寧靜。是古老的土家,是珍貴的童年,可以不慌張,可以回頭望。
《異鄉(xiāng)人》里寫道:“故鄉(xiāng)安置不了肉身,從此有了漂泊,有了遠方。異鄉(xiāng)安置不了靈魂,從此有了歸鄉(xiāng),有了故鄉(xiāng)。”人們總是渴望到遠方去,人生本就是一場漂泊的漫旅。世界遼闊,地理版圖的遠方無窮無盡,心靈可以皈依的遠方寥如晨星。
在這個老宅安好、以茶為名的古村,一半煙遮,一半云埋,未染塵埃,地偏心遠。遙遠若童年,鄉(xiāng)情若童年,純粹若童年,有了遠方,也有了歸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