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網(wǎng)有一個關于“貧窮會導致判斷力下降嗎”的帖子,很讓我受益。排名第一的答案,是一位網(wǎng)友的自述。
這位網(wǎng)友小時候家里很窮。少年時代,父母又相繼過世,家里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上大學時,他的學費要靠親戚和剛上班的哥哥接濟,生活費則要靠自己做家教、寫文章掙,生活非常困頓。因為貧窮,他放棄了當導演的夢想,早早開始工作,努力掙錢。為了能掙更多的錢,他變得短視,不停地在各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之間跳來跳去。
因為頻繁跳槽,他失去了好幾次真正擺脫貧窮的機會——這些機會只需要他放棄掙扎,安心等待就可以得到。他待過的好幾家公司,要么上市,要么被收購,如果繼續(xù)待著,他也很可能因為期權身家千萬甚至上億,但他等不了。蹉跎多年以后,他總結說:“如果把我走過的這40年比作一場戰(zhàn)爭,那我就是一支一直糧草不足的軍隊。做不了正規(guī)軍,只能做胸無大志的流寇了?!?/p>
從文章描述看,這位網(wǎng)友無疑非常努力上進,在他的圈子里也很厲害。可就是這樣的人,也沒能擺脫貧窮的影響,真讓人唏噓。
行為經(jīng)濟學家穆來納森和沙菲在《稀缺》中指出,長期的資源匱乏會導致大腦的注意力被稀缺資源俘獲。當注意力被太多的稀缺資源占據(jù)后,人會失去理智決策所需要的認知資源,他們把這種認知資源叫“帶寬”?!皫挕钡娜狈е氯藗冞^度關注當前利益而無法考慮長遠利益。
因此,匱乏并不只是一種客觀狀態(tài),也是一種心理模式。即便人們幸運地暫時擺脫了匱乏的狀態(tài),也會被這種匱乏的心理模式糾纏很久,這種心理模式很容易讓人們重新陷入?yún)T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