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貞,王美玲,周鵬程, 陳 慧,賈 銳, 瞿美金,王安陽
(1.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管理處,福建 福州 350001; 2.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感染科,湖南 長沙 410013; 3.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醫(yī)院感染控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13; 4.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胃癌是一種胃黏膜腺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居我國消化系統(tǒng)惡性疾病首位,且以老年人高發(fā)。目前外科手術是胃癌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案,而手術后肺炎(postoperative pneumonia, POP)是最常見的感染性并發(fā)癥之一[1],本課題組前期研究顯示胃部POP發(fā)病率為19.64%[2]。老年胃癌患者由于呼吸系統(tǒng)退行性改變、營養(yǎng)和免疫力低下、手術麻醉損傷、腫瘤等因素,易感性高,POP發(fā)病率可高達40%[3],手術后1~5年病死率為62.2%[4],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同時還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費用。POP病因復雜,常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目前針對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集束化防控措施并不完全適用,因此尋找有效防控老年胃癌患者POP發(fā)生的策略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激勵式呼吸訓練聯(lián)合口腔去污染應用于老年胃癌手術后患者,旨在探討其在降低POP發(fā)病率,幫助老年胃癌手術患者快速康復中的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 2019年1月—2020年6月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胃癌手術患者。
1.2 病例納入、排除及脫落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年齡≥60歲,入院前經(jīng)胃鏡病理診斷為原發(fā)性胃癌;(2)手術方式為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根治性全胃切除術/根治性胃大部切除術),采用經(jīng)口氣管插管全身麻醉;(3)患者神志清楚,無溝通交流障礙。
1.2.2 排除標準 (1)合并心、肺等其他器官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者;(2)急診手術;(3)術前合并肺部或其他部位感染;(4)術前接受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者;(5)術中僅行胃探查、短路或造口手術者;(6)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1.2.3 脫落標準 (1)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或不能耐受者;(2)患者中途轉院治療;(3)患者自行退出者或不能配合隨訪;(4)手術中及手術后24 h死亡。
1.3 分組 根據(jù)以上納入、排除、脫落標準進行篩選,病例追蹤到術后30 d。按入院時間先后順序依次編號,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入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試驗已通過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2018-KL014)。
1.4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胃腸外科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手術前即勸阻患者戒煙、有效咳嗽;手術后常規(guī)使用鎮(zhèn)痛泵鎮(zhèn)痛、留置胃管期間生理鹽水口腔護理(2次/日)、鼓勵手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等。
1.4.1 對照組 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方法+腹式深呼吸:指導患者取坐位或臥位,放松肌肉,經(jīng)鼻腔緩慢深吸氣后屏氣2~3 s,深吸氣末腹部隆起,然后緩慢經(jīng)口呼氣,腹部內(nèi)收。如此反復訓練,15 min/次,4次/日。
1.4.2 試驗組 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方法+激勵式肺計量器訓練聯(lián)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具體如下,(1)激勵式呼吸訓練:手術前3 d至手術后7 d(手術24 h后開始)由經(jīng)過培訓的護士指導患者采用激勵式肺計量器(Voldyne5000,泰利福醫(yī)療器械商貿(mào)上海有限公司)行吸氣訓練。根據(jù)患者身高體重設定對應目標值,指導取坐位或半臥位,一手固定吸管另一手將訓練器直立握好,充分呼氣后用口含住吸氣嘴,緩慢深吸氣,吸氣時保持流速浮標在推薦范圍,直到浮盤升至目標刻度以上,屏氣2~3 s,然后正常呼氣。重復以上步驟,每組訓練10次、每日4組,以不引起患者疲勞為宜。(2)口腔去污染:手術前予以0.12%洗必泰口腔護理液(上海利康有限公司,250 mL)漱口,每次15 mL,含漱2 min、共4次(分別于手術前1 d中餐后、晚餐后、睡前及手術日進手術室前)。
1.5 觀察指標
1.5.1 主要指標 包括POP、口咽部微生物定植菌、6 min步行距離、呼吸訓練依從性。(1)POP:參考文獻[1]中POP判斷標準,外科手術患者手術后30 d內(nèi)發(fā)生的肺炎,POP發(fā)病率=確診POP患者例數(shù)/該組患者總例數(shù)×100%。(2)口咽部微生物定植菌:兩組患者分別于入院當日、麻醉氣管插管前采集口咽部分泌物行微生物病原學培養(yǎng),采用瓊脂培養(yǎng)基(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菌種鑒定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國梅里埃公司)進行。(3)6 min步行距離:參照美國胸科協(xié)會制定6 min步行試驗(6MWT)指南[5],兩組患者分別在入院當日、手術后1周測試6 min內(nèi)所能完成的最遠步行距離。重復測量2次,2次之間至少相隔1 h,取2次中較遠的距離作為最終結果。(4)呼吸訓練依從性:應用自制的呼吸訓練登記表(包括基本信息、訓練起始時間等),由患者或家屬在每次訓練結束后自行填寫。呼吸訓練依從率=實際完成呼吸訓練次數(shù)總和/理論完成呼吸訓練次數(shù)總和×100%,呼吸訓練依從率≥80%為高依從率,<80%為低依從率。
1.5.2 次要指標 包括術中機械通氣時間、術后住院日數(shù)、抗菌藥物費用、總住院費用。
2.1 基本特征 2019年1月—2020年6月該院普外科共收治胃癌手術患者135例。根據(jù)納入、排除、脫落標準進行篩選,共排除35例,脫落4例,最終共納入96例患者,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8例。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吸煙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基礎疾病、腫瘤TNM分期、ASA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基本特征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2 POP發(fā)生情況及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13例患者發(fā)生POP,POP發(fā)病率為13.54%。試驗組患者POP發(fā)病率為6.25%,低于對照組的20.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檢出率(6.25%)低于對照組(20.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7);干預后試驗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及呼吸訓練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患者術中機械通氣時間、術后住院日數(shù)、抗菌藥物費用、總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OP發(fā)生情況及相關臨床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occurrence of POP and related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POP患者口咽部微生物檢出情況 兩組患者入院時口咽部微生物定植菌檢出率為21.88%(21/96),共21株,其中革蘭陰性菌16株(76.19%),革蘭陽性菌3株(14.29%),其他定植菌2株(9.52%)。試驗組患者檢出11株,對照組患者檢出10株,兩組患者定植菌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3例POP患者入院時口咽部定植菌及POP發(fā)生時致病菌檢出情況見表3。
表3 13例POP患者入院時及POP發(fā)生時檢出微生物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microbial detection in 13 patients with POP at admission and at the time of POP occurrence
老年胃癌手術患者POP發(fā)病率高,治療周期長,難度大,病死率高,已成為影響其手術后快速康復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討老年胃癌患者POP的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提示激勵式呼吸訓練聯(lián)合口腔去污染有助于預防老年胃癌患者POP的發(fā)生。
研究[6-7]顯示采用激勵式肺計量器訓練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運動耐力,在訓練時患者以預定容量深吸氣并維持肺膨脹,避免小氣道閉鎖壓扁,有助于術后肺復張。深吸氣使進入肺內(nèi)氣體最大化,增加肺潮氣量和通氣量,提高呼吸功能和肺活量,減少呼吸肌能量消耗,降低通氣阻力,改善肺泡通氣和氣體分布,提高血氧飽和度。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POP發(fā)病率低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激勵式肺計量器訓練鍛煉了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加強了咳嗽排痰效果,減少了氣道分泌物堆積,從而降低感染率。同時該訓練器具有操作簡便、可控可調(diào)、效果可視化等優(yōu)點,患者可根據(jù)設定目標值,循序漸進,有助于提高自信心,依從性明顯提高,試驗組高依從性達到83.33%,優(yōu)于對照組。
6MWT易于操作且患者耐受性好,能反映患者整體的心肺功能及日常生活運動情況[8]。試驗組患者干預后6 min步行距離增加且優(yōu)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術中機械通氣時間低于對照組,提示激勵式肺計量器訓練有助于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運動耐量,且短期訓練有效;分析與患者在改善呼吸功能的同時,緩解了呼吸困難、疲乏等癥狀有關,提高了運動耐量;同時吸氣肌訓練還可降低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呼吸肌和骨骼肌血液能量供應,從而提高患者運動能力。
研究[9]顯示定植菌與感染密切相關,術前合并致病性氣道定植菌與POP發(fā)生密切相關,呼吸道致病菌與口咽部細菌大致相同。本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胃癌患者手術前口咽部細菌定植的存在,在接受手術、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時,易成為POP發(fā)生的主要致病菌,引起感染相關癥狀。干預后試驗組患者呼吸道定植菌檢出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洗必泰口腔護理有助于減少呼吸道定植菌。胃癌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術中對膈肌刺激或損傷使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難以清除,常規(guī)留置鼻胃管也會使胃內(nèi)容物返流,增加口咽定植菌,而致病菌可通過口腔分泌物、氣管插管管道等途徑下移至下呼吸道而誘發(fā)肺部感染。而洗必泰含漱液刺激性小,廣譜抗菌,對革蘭陰性和陽性菌均有較好效果,已有研究[10]證明洗必泰在預防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患者發(fā)生呼吸機相關肺炎方面有效。本研究提示圍手術期洗必泰口腔護理可以改善口腔內(nèi)微環(huán)境,有效減少口咽定植菌,從而減少下呼吸道定植菌,降低POP發(fā)生風險。
POP作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導致患者醫(yī)療成本增加和住院時間延長。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平均手術后住院日數(shù)、抗菌藥物費用、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通過激勵式呼吸訓練聯(lián)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降低了POP發(fā)病率,術后抗感染及相關診療費用也隨之減少;同時縮短了術中機械通氣時間,促進了患者早期肺復張和自身肺功能恢復,減少了手術后住院日,促使患者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激勵式呼吸訓練聯(lián)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提高老年胃癌患者心肺功能,減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發(fā)病率,加速患者康復,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但本研究由于病例數(shù)有限及干預時間較短,且為單中心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議擴大樣本量,拓寬研究范圍,進一步驗證結果增加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