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隋增行
底棲硅藻是一種附著性的單細胞藻類,是稚鮑的主要餌料。底棲硅藻的培育是人工育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⒈藻種的選擇。選用當時當地繁殖生長的適宜底棲硅藻作藻種,一般可選擇小型的舟形藻、菱形藻和心形藻等。這些藻類可以從常流水的海水管口或在貯積海水的池壁上用海綿或脫脂棉等擦取,清洗到三角燒瓶中,培養(yǎng)后加以選擇。亦可將塑料薄膜掛于海區(qū)的養(yǎng)殖筏架上,等5 ~7 天采集到一定量的底棲硅藻后再洗刷下來供接種用?;驈暮I先』厥笪苍宓群衷孱愒谶^濾海水中洗刷,將附著的底棲硅藻刷下,所得藻液用雙層NX103 篩絹過濾2 ~3 遍作藻種,但此法所得藻類多半為較大型的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等。
⒉接種與培養(yǎng)。將高錳酸鉀或漂白粉消毒過的餌料板(或薄膜) 插入鮑的采苗架上( 其規(guī)格見采苗板的選擇),于采苗前一個多月置于經陶瓷過濾器過濾的海水中(或經棉花過濾、消毒過的海水),按單細胞藻培養(yǎng)要求加入營 養(yǎng) 鹽( 即N ∶P ∶Fe ∶Si =20 ∶1 ∶1 ∶1);然后將適量藻液(種)均勻地潑于池中,使藻種附于餌料板(膜)上,3 天后將采苗架倒置,并投營養(yǎng)鹽,以后每3 ~5 天半量換水,再投營養(yǎng)鹽。
此外,也可用篩絹過濾海水入池中,將海水中帶的底棲硅藻作自然藻種,不需要另行接種,僅按上述方法定量投營養(yǎng)鹽,待半月后每隔3 ~5 天,半量換水,再投營養(yǎng)鹽。但此法需在采苗前2 ~3 個月將餌料板(膜)浸入池中。
在培養(yǎng)過程中應避免強光,否則將會使綠藻大量繁殖而使底棲硅藻受到抑制。一般光照在1000 ~2000 勒克斯較宜??山洺7磸偷怪貌擅缂埽⒃谝欢ǔ潭壬弦种凭G藻的繁生。
底棲硅藻的附著形態(tài)根據群體形成的有無與群體形狀、黏液的分泌形式、運動性及附著力四個性狀,可分成A ~H8 種類型。A ~G 為羽紋硅藻類,H 為圓心磚藻類。
A 型:細胞單個生活。殼面完全附著于基質,運動活躍,附著力弱。舟形藻屬,菱形藻屬。
B 型:細胞單個生活。殼面完全附著于基質,有縱溝,可運動,但不活躍。附著力很強。卵形藻屬。
C 型:細胞單獨生活,或相連成射出狀或扇狀群體。無運動性,附著力弱。星桿藻屬,斑條藻屬,脆桿藻屬。
D 型:細胞細長,多細胞相連形成群體。有具運動性的種類,也有無運動性的種類。附著力弱。多為針桿藻屬的種類。
E 型:細胞單獨生活,或相連成小群體。有膠質柄附著在基質上,附著力強。彎桿藻屬。
F 型:群體像扇子形狀,借膠質柄附著在基質上。無運動性,附著力強。楔形藻屬。
G 型:多細胞形成囊狀群體。無運動性,附著力強。盒形藻屬,舟形藻屬,菱形藻屬。
H 型:多細胞連接形成絲狀群體。末端細胞附著于基質,無運動性,附著力弱。直鏈藻屬。
僅有殼面上具有縱溝的種類,可以通過縱溝分泌黏液,進行滑行運動(每秒1 ~25 微米)。通過對附著板上底棲硅藻群落變化的觀察,發(fā)現A 型硅藻最先成為優(yōu)勢種,之后D 型、E 型和G 型的硅藻逐漸增加,最后B 型硅藻成為優(yōu)勢種。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附著形態(tài)不同的硅藻,其增殖速度、光照需求、鮑攝食的難易程度不同造成的。光照條件差、攝食壓力強的情況下,形成大群體的D、F、G、H 型減少,最終僅剩下B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