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 博
2020年10月23~ 25日,備受矚目的“2020‘海上爭鋒’中國智能船艇挑戰(zhàn)賽決賽暨第三屆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研討活動”在日照召開。本次大賽根據去年比賽中凝練的關鍵技術問題,從設計概念創(chuàng)新、感知識別算法、自主避障行為等角度切入,設計測試驗證科目,以線上、線下這種“虛實融合”的形式開展比賽,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高校,中國船舶工業(yè)系統(tǒng)工程研究院、中國船舶第716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鵬程實驗室等科研院所,以及關注無人智能裝備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共計231支隊伍、326名參賽者參加了各科目比賽,通過為期兩個月的設計與算法測試,最終,28支隊伍入圍現(xiàn)場答辯。
今年,大賽組委會聚焦人工智能與船艇裝備結合過程中的前沿問題,依托實海域無人艇測試場與線上虛擬測試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競賽科目,豐富競賽內涵,在保留經典“海上爭鋒2020”賽道的基礎上,特別設置了智能船艇概念設計賽道與兩個關鍵技術問題算法賽道。
智能船艇概念設計科目(A組)由大賽組委會與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日照港發(fā)力建設的智慧綠色新石臼港區(qū)(該港區(qū)進出港船舶類型以10-30萬噸級散貨船為主)為任務場景,參賽隊伍需從總體概念、船型結構、動力形式等角度設計一款新型智能拖輪。最終,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呂惠子團隊與來自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馬良團隊脫穎而出,并列A組一等獎。
在實海域目標識別算法賽(B組)決賽的答辯現(xiàn)場,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龍澤升團隊充分展示了他們對于智能船舶與動力定位的研究水平,以優(yōu)質的數(shù)據增強方法、強大的網絡模型,以及精確的目標識別結果突出重圍,獲得該組第一的好成績。
除了概念設計賽和實海域目標識別算法賽,大賽組委會解耦智能船艇控制關鍵問題,與中國船級社(CCS)共同發(fā)布無人商船海上自主避障控制算法賽,這是國內開展的首次基于商船避碰規(guī)則的線上競賽,聚焦無人商船海上自主避讓機動船舶算法,考察高精度仿真環(huán)境下船舶自動避碰功能,參賽團隊需通過算法設計,完成海上會遇態(tài)勢自動識別及避碰決策,實現(xiàn)航向自動恢復、航線自主規(guī)劃等功能。比賽科目全部根據《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的有關要求設計,通過典型的測試場景及定性定量的評價指標,對選手設計、提交的算法展開全面測試。在C組比賽中,來自集美大學的李麗娜團隊憑借“PIDVCA算法”獲評本組冠軍。
海上爭鋒2020(D組)決賽在實海域進行,參賽團隊使用具備自主只能決策能力的船艇,按規(guī)定時間、航線和相關要求航行,總航程約10公里。在繞過17個點標并成功智尋標的后,上海交通大學黃一團隊設計的“追夢3號”獲得最高分,力壓其余三艘參賽船艇,在本次大賽D組比賽中排名第一。
賽后據大賽組委會統(tǒng)計,“2020‘海上爭鋒’中國智能船艇挑戰(zhàn)賽決賽暨第三屆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研討活動”共計吸引了超過10000名觀眾通過直播形式觀看了競賽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