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7年,西奧多·赫茲爾創(chuàng)立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該組織是猶太民族主義和猶太民族國家成立的基礎(chǔ)。從成立之初,俄國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就成為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核心力量,它參與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鑒于俄國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猶太復國主義組織與俄國革命運動中的突出地位,考查俄國猶太人尤其是俄國猶太知識分子對這場運動的態(tài)度是十分有必要。
關(guān)鍵詞:俄國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知識分子
一、各階層俄國猶太人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態(tài)度
俄國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發(fā)展過程中通常比較吸引俄國猶太中產(chǎn)階級,這些中產(chǎn)階級猶太人大多來自俄國的南部,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猶太移民。他們并沒有像俄國境內(nèi)的立陶宛或波蘭猶太人那樣有著根深蒂固的猶太傳統(tǒng),但他們也保留著一定程度的猶太思想和生活方式。因此對猶太復國主義這種新趨勢他們是持開放和歡迎的態(tài)度的。
早期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并未對猶太年輕人和學生起到什么大的吸引力。他們認為它與宗教和對錫安的傳統(tǒng)向往聯(lián)系太緊密。直到1900年俄國猶太復國主義領(lǐng)導人決定采取雙重政策——既追求猶太復國主義者重返以色列的最初目標,又要進行一場致力于改善俄國猶太人生存狀況的民族運動。這種轉(zhuǎn)變后來被稱為Gegenwartsarbeit(“當前活動”)。自此一段時間它在青年和學生中產(chǎn)生了某種潮流。
俄國猶太工人階級在運動初期是比較傾向于躲避這場運動。直到后來他們中的一小部分才漸漸被被這場運動所吸引并參與到運動中去。
隨著俄國猶太工人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由俄國猶太手工業(yè)者組織起來的政治組織——崩得開始發(fā)起了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攻擊。
1897年崩得與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同時誕生。但二者卻成為了一個國家內(nèi)同一民族的潛在競爭對手。為了贏得猶太人的支持,崩得加大了他們與猶太復國主義者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和階級差異的宣傳。從1900年開始,猶太復國主義在俄國猶太人的圈子里日漸流行,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猶太復國主義社會主義聯(lián)盟成立。于是崩得分子開始強調(diào)二者之間的階級區(qū)別,在他們的宣傳里猶太復國主義被視為代表小資產(chǎn)階級和中等資產(chǎn)階級,來反對代表猶太無產(chǎn)階級——崩得的組織。由此,崩得通過強調(diào)階級壁壘,把一部分猶太人從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轉(zhuǎn)移到了崩得。
二、俄國知識分子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批評
大部分俄國猶太知識分子寧愿融入普通社會,甚至反抗崩得,也不愿加入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去。他們將猶太復國主義者視為“無恥的冒險家”,并將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意識形態(tài)視為“病態(tài)想象的果實”。他們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提出的各種觀點也紛紛進行了駁斥。
俄國猶太知識分子在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批評中說道:“猶太民族這一概念只不過是一種病態(tài)的想象的結(jié)果,這是由統(tǒng)治俄國數(shù)以百萬計猶太人口生活的不平等的司法所引起的想象。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根本不是一場要爭取徹底解放的運動斗爭,而是想方設(shè)法使猶太人與俄國的社會環(huán)境分離并逐漸疏遠。猶太復國主義根本就是在一個已經(jīng)接受了歐洲文化并已經(jīng)接近歐洲人民的民族中重新建立起了自我孤立的墻壁。猶太復國主義是一個虛假的魔咒,它能吸引900萬人到一個難以支撐一百萬人口的國家去,難道不是一個愚蠢而虛假的幻想嗎 ”
俄國猶太歷史學家P. N. Milyukov提出的觀點要比上述觀點溫和一些。他不僅沒有直接譴責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甚至還表示希望看到它“克服為它準備的障礙和沖突”。但是,與其他知識分子一樣,他也認為該運動不是“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正確或完整解決方案”。
俄國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革命者中的猶太知識分子也出來反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他們宣稱:“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命運是注定的。
三、總結(jié)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從一開始主要吸引的就是俄國的猶太中產(chǎn)階級,特別是那些早就脫離了束縛他們父輩的傳統(tǒng)行為模式的俄國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領(lǐng)導人試圖吸引其他社會群體,特別是俄國的猶太知識分子,但是這一努力被證明是徒勞的。參加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俄國猶太知識分子少之又少。
與幾乎所有其他社會文化問題上的意見分歧相反,俄國猶太知識分子幾乎一致反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究其原因,或許在于俄國猶太知識分子思想中的理性主義,該理性主義決定了知識分子們在二十世紀初期的觀點與理論。與之相反,他們認為猶太復國主義所提出的許多想法從理性主義來看仍然是烏托邦式的,是將對猶太復國的渴望和猶太宗教末世論的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了。而這些思想是在知識分子的理性的、理智的世界之外的,故自出現(xiàn)就遭受了俄國大部分猶太人尤其是猶太知識分子的反對。
參考文獻:
[1] Anita Shapira.Labour Zionism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M].London: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1989.
[2] Walid Sharif.Soviet Marxism and Zionism[M].California: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 1977.
作者簡介:邢佳軒(1995—),女,河北廊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