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琨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分校 陜西 西安 710000)
中學階段的學生處于情感和意識形成的青春期,開始擁有自主意識,所以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為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所以老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就是老師一味說教的印象,用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來激發(fā)起中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引領學生集中精神參與進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使初中音樂的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之所在。音樂老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出發(f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為接下來的知識內容做好鋪墊。
比如學習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旨在讓學生了解蒙古民歌的基本常識,同時認識馬頭琴的音色。老師可以講解前進行引入設計:你去過草原嗎?草原在你心里是什么樣子的?“天蒼蒼野茫茫”下的草原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意境?接著為學生播放一段馬頭琴音樂,引出蒙古族獨特樂器馬頭琴的認識,然后播放完整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引導學生結合導入的問題內容和樂器知識去聆聽和感悟,學生邊聽邊揣摩這首歌有哪些特點,從節(jié)奏、旋律、歌詞、句幅角度來分析和理解。通過課前導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加深了對少數(shù)民族地域文化了解,提高了中學生對音樂鑒賞能力,樹立起音樂思維。
音樂情感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經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雖然學會了音樂技巧但是唱出來的歌卻缺乏感情,以至于很難打動人心,無法引起情感共鳴。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老師要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請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了解歌曲背后蘊藏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刻的領會歌曲的意境和歌者的情感表達,在深刻理解到基礎上學生才能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感情,才能唱出感染聽眾的歌曲。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愛我中華》時,為了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喚醒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老師可以準備一些歌頌祖國,體現(xiàn)出愛國主義精神的歌曲或者詩歌,比如《七子之歌》,詩朗誦《我驕傲,我是娃》等等,學生通過歌詞或者詩句來激發(fā)起對祖國的熱愛,親切體會到在外的游子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學生內心的情感被喚醒,不僅增強了歌唱過程中的情感表達,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中學教育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而言,信息技術手段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使教學方式更靈活,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空間中接觸更加廣泛的音樂知識,使學生完成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信息技術手段輔助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增強了中學生音樂課堂感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出高效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比如學習《沂蒙山小調》這首歌曲時,老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沂蒙山風光的宣傳片,帶領學生走近沂蒙山,聆聽大山中的美妙聲音,接著老師為學生播放沂蒙山小調在2010年全運會開幕式上的播放場景,激發(fā)起學生對《沂蒙山小調》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這首歌曲的音樂感受。
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讓學生學會欣賞歌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中學生的掌握基本的音樂技巧,會聽會唱。所以初中音樂老師要增加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互動活動中來,在互動的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訓練和思考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隨著音樂知識水平的提高,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從而實現(xiàn)了中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
比如學習七年級上冊《我的太陽》這首意大利名曲,旋律流暢、歌唱性強,這首歌主要以鑒賞為主,用來開展鑒賞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自己嘗試唱一唱,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老師首先為學生播放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唱的《我的太陽》讓學生進行賞析,在傾聽中感受男高音歌唱家明亮的音色、高區(qū)的穿透力充分展現(xiàn)出高音的魅力以及意大利歌曲的美。學生聆聽后老師對演唱者、歌詞意思及歌曲中渲染出的情感進行講解,對世界男高音音樂家進行知識拓展,學生在賞析和講解中拓展了知識儲備,提高了自身的音樂能力。
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音樂品味,同時也能夠提升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藝術水平,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多元的教學模式,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音樂思維、音樂情感、音樂能力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構建出高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