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韜 戴紅賢
如何有效地運用語言是亞里士多德寫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語言表達技巧、表達效果等問題。在他看來,語言的運用能力雖說與個體天賦有一定的關系,但修辭術作為一種技藝的學科,修辭能力可通過教學而增強,修辭水平可由刻苦練習而提高?!缎揶o學》作為寫作教材,對語言藝術的分析很具體、細致,相關內容比較集中地呈現(xiàn)了古希臘時期語言藝術的面貌,成為西方修辭學和風格理論的重要古典資源,其中不少內容至今仍有學術活力。
亞里士多德既研究了詩歌語言,也研究了散文語言,這兩種語言藝術有相通的地方。不過,由于詩歌是模仿藝術,散文是說服藝術,這種文體差異使得二者的語言運用存在諸多不同。本文重點闡釋亞里士多德《修辭學》所探究的散文語言藝術,兼及《詩學》的相關內容。亞里士多德所論述的散文語言藝術被概括為“修辭五藝”①[古羅馬]西塞羅:《論公共演講的理論》,《西塞羅全集·修辭學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頁。之“文體(style)”②羅念生先生將亞里士多德《修辭學》相關部分內容翻譯為“風格”;顏一先生翻譯為“用語藝術”;王曉朝翻譯西塞羅的修辭學時采用了“文體”概念,他又解釋說:“本書在涉及演講詞時譯為文體,在涉及演講時譯為風格?!蔽魅_則自己解釋說:“文體就是針對構思出來的事情采用恰當?shù)脑~句”,詳見[古羅馬]西塞羅:《西塞羅全集·修辭學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5、第3頁??梢娺@一部分屬于語言運用問題。由于“風格”“文體”兩個概念與用語問題有關,但它們還有其他的含義,故本文傾向于使用顏一先生的說法,即語言運用藝術。。本文擬從用語原則、修辭手法和行文特點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亞里士多德在其風格理論中開宗明義,指出散文風格應當明晰而適宜?!帮L格的美可以確定為明晰(證明是,一篇演說要是意思不清楚,就不能起到它應起的作用),既不能流于平凡,也不能提得太高,而應求其適合(詩的風格也許不平凡,但不適用于散文)?!雹伲酃畔ED]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明晰而適宜是散文用語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散文和詩歌語言藝術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則,因為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也強調“風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②[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并且指出即便是在詩里,有時也會為了需要把風格壓低或抬高一些,以使其符合語境③[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
為落實明晰而適宜的修辭原則,對語言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語言的正確性是風格的基礎④[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而語法是用語正確的保障。古希臘重視語言的準確性,語法學說創(chuàng)建甚早。普羅泰戈拉首先采用科學方法研究希臘語言,分析語法;普羅狄科斯則研究了同義字的區(qū)別和用法。亞里士多德繼承了這些學說,認為語言運用包括語音、連接詞、名詞、動詞、詞形變化、語句⑤[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又把詞劃分為連接詞、名詞和動詞等類型,初步探究了詞類的語法功能。其中名詞(廣義)包括名詞(狹義)、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關系代詞為連接詞)、形容詞、冠詞和不定式動詞,后面六種均可作名詞使用。在詞類研究的基礎上,亞里士多德總結出實現(xiàn)用語正確的五個方法:(1)善用聯(lián)系詞(起聯(lián)系作用的詞,包括小品詞、前置詞和連接詞);(2)使用本名而不使用屬名,如用具體名詞“狗”,不用抽象名詞“動物”;(3)不用含糊的詞句,除非有意把話說得籠統(tǒng),就像預言者說含糊的話、政治家說迂回的話那樣;(4)正確區(qū)分名詞的性,把名詞區(qū)分為男性、女性和無生物;(5)正確地說出多數(shù)、少數(shù)(即雙數(shù))和單數(shù)⑥[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
亞里士多德還把詞語分為普通字和奇字兩大類,并討論其使用規(guī)律。普通字指大家都使用的字,一般為日常語言中的詞匯;奇字包括借用字、隱喻字、裝飾字、新創(chuàng)字、衍體字、縮體字和變體字⑦[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普通字雖然表意清晰,但它會讓文章風格平淡無奇⑧[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奇字則能使文章顯得不平凡。亞里士多德說:“最能使風格既明白清晰而又不流于平淡無奇的字,是衍體字和變體字;它們因為和普通字有所不同而顯得奇異,所以能使風格不致流于平凡,同時因為和普通字有相同之處,所以又能使風格顯得明白清晰?!雹幔酃畔ED]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1頁。這里面的衍體字是指母音變長樂的字或音綴增加了的字;而一個字如果其中一部分是保留下來的,另一部分是創(chuàng)新的,這個字就是變體字。詳見本書第88頁。不過,雖然奇字可以使文章遣詞造句不平淡,但他也指出“每一種奇字的使用都要有分寸”,濫用奇字會顯得荒唐⑩[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因此,寫作藝術應當混合使用普通字和奇字,詞語的恰當選擇能夠使散文符合明晰而適宜的原則。
對詞語選擇的研究勢必觸及文體問題,散文用語的恰當與否和文體關系密切。盡管同樣遵循明晰而適宜的原則,但在詞語的具體使用上,詩歌和散文仍然存在一些差異。對于詩歌而言,各種奇字可以使詩歌風格富于裝飾意味而不流于平凡,詞匯上的變化可以使其風格顯得更加莊嚴,異鄉(xiāng)情調的語言使人感到愉快等等。但是,只有普通字、本義字和隱喻字才適合散文的用語,名詞中的奇字、雙字復合詞、新造字應當少用。原因在于,散文屬于公共說理藝術,題材主要來源于現(xiàn)實或歷史,藝術目的在于說服;而詩歌屬于模仿的藝術,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樣才能使觀眾身臨其境,并打動他們,而且詩歌往往取材于神話和英雄傳說,因此,各種奇字可以讓詩的風格不平凡,實現(xiàn)詩歌的藝術功能[11][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1、91、301、315、83、315-316、87、301、92、301-302頁。。
亞里士多德批評了當時演講詞修辭的諸多不當現(xiàn)象,認為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區(qū)分詩歌和散文的文體。例如高爾期亞所說的“‘詩丐似的’奉承者”,阿爾喀達馬斯所說的“充滿熱情的靈魂和‘火色的’面貌”等,這些雙字復合詞使演講詞表達含有詩意,因此不夠妥當。呂科佛戎稱薛西斯為“人‘怪’”,阿爾喀達馬斯說“在他的意志的強烈憤怒上‘磨礪過的’”等,這種奇字使用也模糊了詩與散文的語用差別。各種修飾詞語使用不當也是早期演講詞的普遍問題,亞里士多德認為散文的修飾詞語使用要節(jié)制。例如,阿爾喀達馬斯使用修飾語就過度了,他不說“汗”而說“潮濕的汗”,不說“赴伊斯特摩斯競技會”而說“赴伊斯特摩斯的泛希臘集會”,不說“法律”而說“城邦的君王——法律”,等等。亞里士多德說阿爾喀達馬斯的修飾詞語用得“那樣地密、那樣地長和那樣地顯眼”,累詞贅字引起了含混,破壞了行文的明晰。
在散文內部,不同文體的語言使用也有不同要求。政治演說和訴訟演說寫作要適合口頭的朗誦,而典禮演說辭屬于“筆寫的演說辭”,主要供人閱讀,很少用來朗讀①[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99-300頁,注釋9。。因此,在寫作時應當注意這種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用語差異。亞里士多德指出,筆寫文章的語言表達最精確;不過,法庭演說的用語也比較精確,尤其是面對單個審判者發(fā)表的演講,用語相對更精確一些;而政治演說的風格完全像一幅濃淡色調的風景畫:群眾越多,景色越遠,所以在這種風格和圖畫里,過于精確是浪費筆墨,反而效果糟糕②[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74、100、320、302頁。。
亞里士多德反復強調散文的明晰適宜原則,其落腳點是在增強說服力上。既然“由演說提供的或然式證明分三種。第一種是由演說者的性格造成的,第二種是由使聽者處于某種心情而造成的,第三種是由演說本身有所證明或似乎有所證明而造成的”③[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5頁。這里說的“性格”指演講者的道德品質,如果聽眾認為演講者是好人,就會傾向于相信他的話。,那么明晰而適宜的表達無非是對這三種證明的追求。在風格層面,修辭主要是訴諸前兩種說服手段,即性格和情感。亞里士多德特別強調散文語言要表現(xiàn)性格,他說:“有證明提出,我們的語言就一邊表現(xiàn)性格,一邊發(fā)揮證明的效力;沒有修辭式推論提出,我們的語言就只表現(xiàn)性格。一個有德行的人必須自己是一個好人,比表現(xiàn)自己是一個說話精明的人更為適宜?!雹埽酃畔ED]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74、100、320、302頁。而詩人“應盡量少用自己的身份說話,否則就不是模仿者了。因為劇中的人物各具有自己的性格,沒有一個劇中人物不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性格”⑤[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74、100、320、302頁。,這是說服藝術和模仿藝術的根本差別使然。至于情感,也是散文寫作需要表達的,因此應該注意語言的情感色彩。例如,只要談到暴行就應使用憤怒的語氣;談到大不敬或丑惡的行為就應使用厭惡和慎重的語氣;談到可贊頌的事物,就應使用欣賞的口吻;談到可憐憫的事物就應使用憂傷的口吻⑥[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74、100、320、302頁。。聽眾總是對動感情的演說者表示同樣的感受,在法庭演說中要特別注意通過用語來表達情感。
總而言之,明晰而適宜是散文修辭的原則,它建立在正確的語言使用基礎之上,受到文體的約束,并通過表現(xiàn)性格與情感實現(xiàn)說服聽者的修辭目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散文的修辭手法比韻文少,所以尤其要重視隱喻。他說:“隱喻字在詩里和散文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在散文里對隱喻字多下苦功,因為散文的手法比韻文少一些。隱喻字最能使風格顯得明晰,令人喜愛,并且使風格帶上異鄉(xiāng)情調?!雹撸酃畔ED]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74、100、320、302頁。使用隱喻有三個原則:合適;相似;生動。
合適,即在寫作中尋求更合適的字。想恭維人,就從同一類隱喻字中選取比較美好的事物;想挖苦人,則選取比較丑陋事物。例如,乞丐之乞討與祭司之祈禱,在懇請的方式上相類似,在使用隱喻時,可以說乞討者在祈禱,或祈禱者在乞討。隱喻適宜還包括隱喻之美感,應當從具有聲音之美或意義之美、或能引起視覺或其他感官美感的事物中取來。例如,“玫瑰色手指的曙光女神”的比喻勝于“紫色手指的曙光女神”,最糟糕的說法是“紅色手指的曙光女神”①[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
相似。隱喻應當從有關系的事物中取來,關系不能太顯著,然而也不能太遠,因為一個人要有敏銳的眼光才能從相差很遠的事物中看出它們的相似之點②[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因此不要從相差太遠的事物中取得隱喻字,最好從同類事物中取得隱喻字。如高爾吉亞所說的“淺綠色的、沒有血色的事件”、“你種下了羞恥,收獲了災難”,阿爾喀達馬斯稱哲學為“法律的堡壘”,稱《奧德賽》為“人類生活的明鏡”,還說“沒有把這種玩偶帶進詩里”,這些隱喻關系扯得太遠,意思含混不清,因此,這類話都沒有說服力③[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
生動。措詞要能使事物呈現(xiàn)在眼前,也能受歡迎,因為我們應當看得更清楚的是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而不是將來要發(fā)生的事情。隱喻就是這樣一種措辭。使事物活現(xiàn)在眼前的要訣是借用表示活動的詞,例如“正處在開花的盛年”“希臘人雙腳開動了”;把無生命之物說成有生命之物,例如“那莽撞的石頭又滾下平原”“那支箭飛了回來”“那支箭急于要飛向”“那些長槍栽進了土地,依然想吃飽肉”“那槍尖急于要殺人,刺穿了他的胸膛”等等。據亞里士多德說,荷馬就非常擅長使用這樣的技巧④[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
除上述三原則外,亞里士多德還認為,類比式隱喻最受人歡迎。他將隱喻分為四種:(1)借屬作種,例如,“我們的船停此”,不用種概念“泊”,而用屬概念“?!?;(2)借種作屬,例如,“俄底修斯曾做萬件勇敢的事”,“萬”是“多”的一種,借用代表“多”;(3)借種作種,例如,“用銅刀吸出血來”,借“吸”作“割”,二者都是“取”的方式;(4)類同字的借用,例如,老年之于生命,有如黃昏之于白日,因此可稱黃昏為白日的老年,稱老年為生命的黃昏⑤[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第四種即為類比式隱喻,其結構最復雜,表意豐富又委婉,故最受歡迎。類比式隱喻可以使讀者有所領悟,也就是能為人們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視角、新方法。亞里士多德說:“語言是表現(xiàn)思想的,能夠使我們把握新的思想的語言,是最為我們所喜歡的語言。陌生的詞匯使我們困惱,不易理解;平常的詞匯又不外老生常談,不能增加新的東西。而隱喻卻可以使我們最好地獲得某些新鮮的東西。當詩人用‘枯萎的樹干’來比喻老年,他使用了‘失去了青春’這樣一個兩方面都共有的概念來給我們表達了一種新的思想,新的事實。詩人的明喻,如果用得好,也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雹拮g文見束定芳:《亞里士多德與隱喻研究》,《外語研究》1996年第1期。
亞里士多德也提到了明喻,但他認為明喻與隱喻的差別很?。幻饔髟谏⑽睦镆灿杏锰?,但是應當少用一些,因為它們帶有詩意⑦[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
除了比喻之外,夸張也是一種值得重視的修辭手法。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夸張,是表達事情比較大或比較小、比較美或比較丑的效果的方法。詩歌可以寫極丑或極美的事物,而散文一般以表達符合人情事理的實際情況為主,不過,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還存在比較好或比較壞的屬性。故文章在證明事情屬實之后,即確定了事情性質之后,就應該對事情加以夸大或縮小,以打動聽者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憐憫、憤怒、憎恨、羨慕等情緒。論辯散文的這種特殊表達內容,在語言上往往是借助附加詞、指小詞、聯(lián)系詞、重復、描寫等方法實現(xiàn)的。
附加詞指性質名詞,包括性質形容詞。附加詞必須與所形容的名詞相適合⑧[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附加詞可以著眼于壞的或丑的意義,例如“殺母者”和“他父親的報仇人”;也可以指出事物所沒有的性質,例如“有一座多風的小山”“無琴的曲調”等等。這種方法可以同時用于事物的好的或壞的方面,視描寫的需要而定⑨[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
指小詞使事物顯得沒那么壞,或者沒那么好,例如,小金幣、小斗篷、小嘲弄、小病痛等等⑩[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附加詞和指小詞都用來描述和形容事物,使用時要小心謹慎,掌握分寸。
聯(lián)系詞指起聯(lián)系作用的詞,包括小品詞、前置詞和現(xiàn)代語法所說的連接詞[11][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4、342、309、341、87-88、312、305、319、304、316頁。。亞里士多德很重視聯(lián)系詞的運用。聯(lián)系詞在書面表達里不能省略,因為省略影響清晰;但它們有時可以在口頭表達里省略,因為重點突出,有利于聽眾的理解。不過,省略聯(lián)系詞的句子應該說得有變化,有差異,例如“我去到那里;我碰見他;我懇求他”,要能顯示出是三件事情,甚至說出三件事情之間的逐步加強的意味①[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聯(lián)系詞可以把許多事情融合成一件,那么去掉聯(lián)系詞后,就能獲得相反的效果:即把一件事情分成許多件。所以,省略聯(lián)系詞,可以起到夸大事情的表達效果。
重復的詞語在書面表達里應當省略,因為顯得冗余累贅。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在敘述一個人的事跡的時候,可以通過重復他的名字來進行夸大,荷馬的《伊利亞特》就曾使用這種辦法。重復的詞語在口頭表達里卻往往不需要省略,還要會利用,不過,在念重復的詞語時,一定要改變音調,起到強調的效果,例如,“偷了你們的是他,騙了你們的是他,終于要出賣你們的是他”②[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
描寫比稱名更有分量。例如,不說“圓”,而說“邊上各點距離中心等長的平面”;不過,稱名比描寫更簡明。表現(xiàn)丑惡或不體面的事物也可以采用此方法。因此,在需要強調時使用描寫,需要分散受眾的注意力時,采用稱名的方法③[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
隱喻和夸張經常聯(lián)合使用。亞里士多德甚至說受歡迎的夸張語也是隱喻,例如“他的腿彎彎曲曲像芹菜”,不過,夸張語言適合年輕人或發(fā)怒的人,但不適宜老年人,因為前者常用夸張表達激烈的情感,但老年人應該性格平和,性情穩(wěn)重。
除了上述的用語原則和修辭手法外,《修辭學》還分析了散文特有的行文特點,那就是節(jié)奏和語氣。
亞里士多德說:“散文的形式不應當有格律,也不應當沒有節(jié)奏?!雹埽酃畔ED]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論辯散文的語言藝術追求說服的力量,但是格律使語言表達不自然,做作的語言會削弱內容的可信度;格律還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因為聽眾會期待格律的重復出現(xiàn),因此,亞里士多德認為散文不應當有格律。但散文應該有節(jié)奏,因為沒有節(jié)奏就沒有限制,沒有限制的話語既不討人喜歡,也不好懂。簡言之,亞里士多德試圖在散文所受的行文約束方面取得一個平衡,即不過分受約束(沒有格律,包括節(jié)奏也不應太嚴格),但也不完全自由。
格律由若干音步組成,每個音步內長音綴和短音綴的數(shù)目和安排是相同的;節(jié)奏則由限制語言形式的數(shù)目(指音綴和音步的數(shù)目)構成。節(jié)奏與散文句子的寫作有關,語句為含義的合成音,語句中的名詞和動詞含有意義,而連接詞則不含意義,這就為節(jié)奏的調整留下了空間。有兩種方法使語句成為一個整體:一是使它表示一個事物,如人是陸棲兩腳動物;二是用連接詞把許多語句連接起來構成篇章⑤[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
亞里士多德分析了各種節(jié)奏的特點。英雄格是史詩的節(jié)奏,最為莊嚴但不適合談話;短長格為多數(shù)人的語言節(jié)奏,長短格則是一種輕快的節(jié)奏,這二者比例相同,對于演講來說都過于輕佻;派安格介于兩者之間,最適合演講,因為只有它無法構成格律⑥[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換言之就是最符合散文風格。派安格節(jié)奏由一個長音節(jié)和三個短音節(jié)組成,長音節(jié)可以置于句首句末,或其他位置,比較靈活,它也因此不能構成格律。亞里士多德主張句子的結尾應當用節(jié)奏表明,而不應由抄寫人標明或用記號標明,例如在句首第一個字下面劃橫線表示上一個句子在該字之前結束⑦[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
在討論節(jié)奏時,亞里士多德重點強調了各種句法。他認為,散文的句法必須像散漫的酒神頌那樣串連起來,用聯(lián)系詞聯(lián)系起來,或者像舊詩人的回舞歌那樣回旋⑧[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350、318、324、84、324、325-327、328頁。。串聯(lián)體是直線式的,各子句之間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回旋體是轉圈式的,各子句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這樣就形成了串連句和環(huán)形句這兩種句式。串連句指本身沒有結尾,要等事情說完了才告結束的句子,它屬于直線式松散的句型;環(huán)形句本身有頭尾,有易于掌握的長度的句子,它屬于圓圈式的緊湊的句型。亞里士多德認為串連句由于沒有限制而不討人喜歡,所以他重點闡述了環(huán)形句的寫作。
環(huán)形句可分為復雜和簡單兩種,前者由幾個子句組成,后者由一個子句構成。環(huán)形句不應太短,也不宜太長。表現(xiàn)力較強的是對立式環(huán)形句,即不同子句內對立的詞相并列,或同一字管住兩個對立詞。例如:“他們讓留在家里的人和跟隨他們的人都嘗到了甜頭,因為他們給后者弄到了比在家中更多的土地,給前者在家中留下了充足的土地。”又如有人在法庭上這樣控告佩托拉俄斯和呂科富?。骸斑@些人在家中出賣了你們,在這里又想收買你們?!睂α⑹江h(huán)形句討人喜歡,易于理解,并具有三段論意味,因為把對立的意思放在一起,可以顯示其中的謬誤,成為一種否定式三段論①[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81、367、368、369、379頁。。
此外,還有平衡句、諧音句等句式。平衡句的兩個子句等長;諧音句的兩個子句的尾音綴彼此相似,相似的尾音綴或者在句頭,或者在句尾。平衡句和諧音句類似中國的對仗句和押韻句,具有形式整齊、語音和諧之美。有些環(huán)形句把對立子句、平衡子句和諧音子句集于一體,句子寫得非常漂亮精彩。據說亞里士多德早期的修辭學著作《忒俄得克忒亞》列舉了許多優(yōu)美的環(huán)形句,看來他專門研究過句子的寫作。
在散文行文中,除了節(jié)奏,語氣也非常值得關注,因為當時的散文主要還是面向演講,語氣的不同對演講效果影響很大。亞里士多德把語氣視為語言運用研究的一個專門項目,涉及命令、祈求、陳述、恐嚇、發(fā)問、回答等語氣問題。他在《詩學》中說“一個詩人懂不懂這些語氣,不致引起對于他的詩的藝術值得嚴肅看待的指責”,因此這門學問“屬于演說藝術與這門藝術的專家的研究范圍”②[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81、367、368、369、379頁。?!缎揶o學》重點闡釋了其中的陳述、發(fā)問、回答以及譏笑等問題。
陳述就是說明事情,提出問題。陳述的速度,重要的不是快慢的問題,而是是否適中。所謂適中,是指用簡短的話就把事情講清楚。例如,使聽眾相信事情發(fā)生了,造成了傷害或構成了罪行,或足夠表明事情是如你想造成的印象那么重大就行了③[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81、367、368、369、379頁。。陳述有一些技巧。例如,在陳述中,把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轉化為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來講述,可以起到引起憐憫或憤慨的情感效果。例如《奧德賽》中,奧德賽反用了這一技巧,他在向妻子講述自己的故事時采用過去式,免得佩涅羅佩聽了心里難受④[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70頁,注釋6。。陳述還應當表現(xiàn)修辭藝術,如陳述時,應當順便講一些足以表現(xiàn)作者美德的話。例如:“我總是勸他為人要正直,不要撇下他的兒女。”或者講一些表現(xiàn)對方的邪惡的話,如:“可是他回答道,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能生一些別的兒女?!被蛘唔槺阒v一些使陪審員喜歡的話⑤[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81、367、368、369、379頁。。這些說話技巧旨在影響聽眾的判斷。陳述應當表現(xiàn)性格,使聽眾認為你是這樣的人,例如,“我愿意這樣,我寧肯這樣;盡管無利可圖,還是這樣好”。前兩句話表示有德行;后兩句話表示有見識。有德行的人追求高尚的事情;有見識的人追求有益的事情。因此亞里士多德認為應該使用前者。陳述還要能表現(xiàn)情感,例如,“他瞪了我一眼就走了”,“他嗤之以鼻,揮舞著拳頭”,這種話有說服力⑥[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81、367、368、369、379頁。。
發(fā)問和回答既是語氣問題,又是辯證問題。從辯證角度來看,它們非常復雜,亞里士多德的分析學說里有大量的討論,這里不予贅述,僅從語氣角度來了解發(fā)問和回答。問句則包括反問句和疑問句,二者的差別在于,前者是結論,后者是問題⑦[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0、81、367、368、369、379頁。。
亞里士多德總結了四種發(fā)問的最好時機。在發(fā)問時,意欲提問的人首先應當找到進行抨擊的根據;其次,提出問題并逐個整理;最后,把這些問題推向被質疑者⑧[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工具論》,張留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09頁。。發(fā)問的根本旨趣在于通過提問來支配論證過程,以使回答者由其論題必然地說出最悖理的答案來①[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工具論》,張留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18、420-421、418頁。。因此,不應當在推出了結論之后再發(fā)問,也不應用發(fā)問的方式提出結論,除非真理在自己這一邊。
亞里士多德指出,對于不同的問題,有相應的合適的回答方法。例如,如果問題是大家同意且又與論證不相關的,回答者就應承認和同意它;如果是大家不同意且又不與論證相關,回答者也應承認,但是,說明大家不同意這個問題,以防頭腦簡單的人草率對待;如果它與論證相關且又被大家同意,回答者就應說明,雖然它是大家同意的,但是離起點太近,并且,如果要認可它,設定的命題就會被破壞;若它與論證相關,卻不是大家所同意的公理,回答者就應當指出,如果確立這個,就會導致極其蠢笨的結果,等等②[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工具論》,張留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18、420-421、418頁。??偟幕卮鹪瓌t是,指出結論的不成立或悖理似乎不是由他自己負責,而是在于對方的論題;因為最初那個不應該設定的論題可能是某一類錯誤,而且對方在設定之后又沒能適當?shù)鼐S護它③[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工具論》,張留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18、420-421、418頁。。
關于譏笑,亞里士多德認為“在論戰(zhàn)中似乎有一些用處”,正如高爾期亞所說:應當用戲謔擾亂對方的正經,用正經壓住對方的戲謔。《詩學》中提到了譏笑的內容,即滑稽的事物是某種不引起痛苦或傷害的錯誤或丑陋④[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380、301、頁。。但要注意有些譏笑并不適宜“自由人”使用,比如嘲弄比打諢更符合自由人身份⑤[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380、301、頁。。這種差異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演講姿態(tài)問題,“自由人”(即城邦公民,或者說,男性奴隸主)不需要取悅別人,因此不適宜使用打諢方式。
總之,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修辭術作為一種技藝的學科,需要使用各種技巧以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不過,各種言說技巧必須不露痕跡,使文章語言顯得自然而不矯揉造作,因為話說得自然才有說服力,而矯揉造作只會適得其反;從日常語言中選擇詞匯,能把手法巧妙地遮掩起來⑥[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380、301、頁。。這是亞里士多德對于修辭風格的基本態(tài)度。
亞里士多德的散文語言學說繼承了古希臘修辭學成果,例如,高爾期亞(前483?—前436?)甚至認為修辭是最重要的問題,主張采用詩的辭藻,講究對偶⑦[古希臘]亞理斯多德:《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羅念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0頁,注釋11。。柏拉圖(前427—前347)認為基本用語應該界定,詞類應該恰當安排⑧從萊庭等編著:《西方修辭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頁。。伊索格拉底主張散文應當有節(jié)奏,強調隱喻字的重要性,重視字音的和諧,主張環(huán)形句,認為風格應當與題材和時機相適合⑨羅念生:《古希臘羅馬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0頁。。據西塞羅講,亞里士多德收集了古希臘修辭學的早期著作,精心考察了每一位作家提出來的規(guī)則,用清晰的語言把它們寫下來,并努力解釋困難部分,在吸引力和簡潔方面超越了原著。因此,熟悉了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也就熟悉了其他人的修辭學⑩[古羅馬]西塞羅:《西塞羅全集·修辭學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202頁。。
亞里士多德散文風格理論影響深遠。一般認為,中世紀修辭學更多是西塞羅的,然而西塞羅風格理論本就源于亞里士多德。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就容易理解為何波愛修斯(480—524)如此熱衷于翻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文藝復興時期,“西塞羅派”(又稱傳統(tǒng)派)繼續(xù)發(fā)揚亞里士多德—西塞羅一脈的傳統(tǒng);拉米斯(1515—1572)不僅像亞里士多德一樣對辭格和演講格外關注,更重要的是他把構思取材和謀篇布局歸于邏輯學之下,修辭學被縮小為對文體風格和演講技巧的研究。拉米斯的“修辭學革命”深刻影響了其身后直到17世紀的學術格局,對修辭學整體來說,它作為一門學科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文體風格研究卻得到了高度重視。不過,隨著英語文學、法語文學、意大利語文學等歐洲民族文學的興起,文體風格研究也顯示出偏重文學的態(tài)勢。當然,亞里士多德兼言文學和修辭學風格理論的遺風仍在修辭學論著中時隱時現(xiàn)。威克納格(1806—1869)的《詩學·修辭學·風格論》說:“散文正好跟詩相反,是詩的對立面,它是內心知覺的語言表現(xiàn);這種內心知覺以智力為基礎,以真實為客觀材料?!⑽氖沁@樣一種形式,在那里,智力作為一種科學好奇心的器官記錄并表現(xiàn)它本身的經驗和意見,換言之,它本身的知識,其目的是通過這種再現(xiàn)使得在別人心中開始活躍起來的智力可以獲取同樣的知識?!薄帮L格是語言的表現(xiàn)形態(tài)?!雹伲鄣拢萃思{格:《詩學·修辭學·風格論》,王元化:《王元化集 卷二 文藝評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06、315頁。T.E.休姆(1883—1917)在《語言及風格筆記》中強調詩歌語言再現(xiàn)形象的能力,認為它必須“具體到可以把帽子掛在上面”;與之相對,散文語言則只是籌碼,是代數(shù)符號,“不作任何想象就能得出結論”,這一觀點被后來的新批評派所繼承②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306頁。。威克納格和休姆對散文語言藝術的理解與亞里士多德的散文語言學說存在一定的出入。不過,他們對詩歌和散文這兩種語言藝術特征的比較分析,與亞里士多德用《詩學》《修辭學》探究文體風格的方式頗為接近。
作為古希臘修辭學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的修辭學理論,孕育了不少學科的理論胚芽,例如其中的情感訴求涉及的聽眾及其心理對現(xiàn)代傳播學和心理學有很大的啟發(fā)。與此類似,亞里士多德的散文文體學說也成為西方語言學、風格學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