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稱體重再點菜”
不是節(jié)約好主意
湖南一家餐廳推出“稱體重點餐”奇招,很多網(wǎng)友認為此舉是搞噱頭蹭熱度。8月15日,這家“稱體重點餐”的餐廳通過官方微博發(fā)出致歉聲明。記者對此獨家采訪該餐飲品牌總裁譚艷,她回應稱活動初衷是為制止餐飲浪費,也并非強制要求稱體重。(《瀟湘晨報》2020年8月15日)
即便一切如該餐飲店所稱,此舉是為引導食客適量點餐,杜絕浪費,同時還為食客免費提供打包盒,讓大家自覺力行“光盤”行動,初衷可能是好的,但餐飲業(yè)祭出這樣的營銷措施,卻有些荒誕。起碼,對于特殊人群,如患有肥胖癥的人群、廣大年輕女性,極可能是一種侮辱,或涉嫌侵犯隱私。
餐飲業(yè)對消費者出售的是餐飲服務,除了牽涉公共安全的必要防護或檢查,如特殊時期的體溫檢測、驗看健康碼等,諸如消費者的體重、年齡、身高等,都不該列入檢查范圍。否則,就涉嫌違法,涉嫌踐踏公序良俗。一句話,吃飯就是吃飯,不能管得太寬,更不要越界。拒絕餐飲浪費,完全可以由服務人員根據(jù)用餐人數(shù),善意提醒點餐人員,吃飽吃好即可,不要礙于面子過多點菜、點飯,造成浪費。餐后,及時提醒就餐人員將剩飯菜打包帶走。
——賈志勇
“勞動教育”不應成為附屬品
我所居住城市的市教委近日發(fā)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擬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在大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選修課。同時,將建立完善勞動教育評價制度,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評優(yōu)評先和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
聞此,禁不住叫好!
近些年,雖然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然而“分是命根兒”“只要學習好,勞動可以不強調”等教育理念,卻一直是存在于學校和家長的潛意識里。于是,曾經(jīng)有“奶奶扛著掃帚進小學校替孫子做衛(wèi)生”;小學生中午在學校吃盒飯,吃煮雞蛋不會剝皮;大學生上學,母親成隨身保姆;還有的大學生為了不洗襪子,帶著500雙襪子上大學,換一雙扔一雙等奇聞見諸報端。
素質教育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勞動教育理應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成為科學文化教育的附屬品。將勞動素養(yǎng)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掛鉤,是防止“勞”與全面“提素”脫鉤的硬核舉措。
在這里筆者想強調的是,欲把勞動教育課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必須學校、社會和家庭三力合一,避免脫節(jié),尤其是莫蹈素質教育學校文化課減負,家長卻給孩子開小灶加碼的覆轍——學校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家長不讓孩子“染指”勞動。鑒此,筆者用一位哲人的話告誡家長:“一個人給孩子勤勉的習慣,比給他們一份財產(chǎn)還要好?!薄稇?zhàn)國策》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中有句關于教育子女的千古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倘若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未來如何成為國家棟梁之材?若如此,非難“為之計深遠”,恐存“淺近”之憂了。
——芳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