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中縣岳家巷學校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fā)展?!痹娨獠⒉粌H僅是指那些寫在書上供人反復吟誦的作品,還指那些在課堂上讓師生感受到的生命的綻放、智慧的閃光,以及思想的碰撞、思維的激蕩。在近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天性活潑、易于啟發(fā)互動的特點,筆者嘗試探索語文詩意課堂的構建,教學成績顯著,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謂詩意的語文課,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纏綿;詩意的語文課,情景交融,自然奔放;詩意的語文課,師生融洽,興趣盎然。為了達到如此課堂效果,筆者首先潛心鉆研教材,挖掘文本詩意,因為文本作為師生之間對話的載體,洋溢著詩意的課文比比皆是,詩歌、散文,還有一些故事性較強的作品都閃爍著人性美、詩意美的光輝,感人肺腑。如,在教學《美麗的大公雞》一課時,筆者以“得意洋洋”為依據,讓學生由這個形容詞想象大公雞得意洋洋時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等,理解大公雞驕傲的性格特征,再加之教師充滿激情的教學語言,使課堂一下就有了靈動和詩意。再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筆者在指導學生看圖時,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當學生說到桂林的山像巨象時,我問:“巨象可能在干什么?”學生浮想聯(lián)翩:“低頭飲水”“靜靜思考”“觀賞漓江”“被桂林山水美景陶醉,舍不得離開”等等。學生的想象力完全被激發(fā)起來。這時我進一步啟發(fā):假如你乘上木筏,蕩舟漓江,你有何感受?課堂氣氛再次活躍起來,學生各抒已見,在詩意的課堂中既讓學生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也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在課前潛心與文本對話,充分感悟、挖掘文字背后的詩意,才能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在字里行間“悟讀”出獨特的感受,領略到其中的詩情畫意。
根據經驗,在課堂上,教師眉開眼笑,學生就會鶯歌燕舞;教師柔情似水,學生就會情深似海。詩是特別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的,語文教學也要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要能做到動靜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間、舒卷有致。如,在講評學生作文的課堂上,教師讀學生作文:“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夏天的時候,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回歸大樹地下的根。”學生都說寫得真是太好了!教師問:由“回歸大樹地下的根”這句話,你們想到了哪一句古詩?學生大聲背誦“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教師最后總結:葉美,因為有樹;樹美,因為有葉。如果每一片葉子都很美,那么這棵大樹一定美;如果每一位學生都很美,那么這個班級一定美;如果每一個人都很棒,那么這個民族一定有希望!因此,詩意的課堂應該是開放的、靈動的、充滿情感與智慧的。面對著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的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應充分考慮可能遇到的障礙或問題,兼顧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效果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差異,對教學程序進行大體的預設,對教學問題進行開放的設置,為教學過程的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為學生的主動學習留出時間和空間,為師生在課堂上的再創(chuàng)造留有余地和彈性。這樣,課堂才能富有詩意。
詩意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的創(chuàng)造投入,是一種良性的互動,而絕不是單向的給予。要做好這一點,首先,教師要能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個性,耐心地傾聽學生聲音,注意捕捉課堂上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敏銳觀察,準確判斷,因勢利導,使之成為鮮活的教學資源,成為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和再度探究的契機。其次,教師要注重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并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在對話過程中,應注重營造好對話氣氛,使對話在民主、寬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要組織好對話過程,使對話在穩(wěn)定有序的狀態(tài)中進行;要調控好對話方向,使對話始終圍繞當前的話題進行,使對話過程成為有效的師生互動過程。
在課堂上,師生都充滿激情地朗讀,會使課堂像交響樂一樣靈動優(yōu)美,震撼人心。教師的朗誦,不僅是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美地表達課文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更是一種讓文字立體化、氛圍鮮活化,使形象傳情的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學生的朗誦,能讓師生共同走進許多鮮活的故事,放飛心靈,回歸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