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qū)鐘樓小學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各種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開始廣泛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視頻,可以使豐富的教學內容直觀呈現(xiàn),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微視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在進一步探討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思考以及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可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在當今社會進入快速發(fā)展的微時代后,微視頻也不期而至地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并發(fā)揮出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教學工具。微視頻具有制作方便、可傳輸定位,以及制作內容精練等特點,一般情況下,可以制作為時長約30秒至20分鐘左右的視頻,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將其限定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集中的5分鐘小課件比較適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視頻可以充分滿足小學生的趣味性學習要求
以小學四年級《題西林壁》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富有感情地背誦,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心境情感,并通過自身感受分享來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進一步探討與認知。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三個方面的微視頻:廬山秀麗風光剪輯(4分鐘左右),作者蘇軾生平境遇與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2分鐘左右),不同角度的廬山美景(1分鐘左右)。
1.教學創(chuàng)新。首先,在第一段微視頻播放中,可以讓學生對廬山有初步認識,并在“同學們覺得廬山美不美”的問題引導下使學生對廬山產生一定的感性認知,由此導出蘇軾的《題西林壁》,讓學生充分體驗古人眼中的廬山到底有多美。其次,在進行古詩閱讀后,播放第二段微視頻,使學生們在了解蘇軾其人之后,能夠進一步明確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最后,在第三段微視頻播放后,引導學生從“橫看”與“側看”兩個角度,以及從“嶺”與“峰”的不同之處抒發(fā)感想與感悟,使學生在深切感受中增強對詩詞意蘊的理解,并能由此聲情并茂地朗讀古詩。
2.教學思考。在這一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脫離了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講解模式,而且在激發(fā)學生閱讀情感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想象力,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其產生自主閱讀與自主探究的愿望。
3.經驗總結。微視頻應用既能將閱讀畫面直觀地呈現(xiàn)于學生眼前,同時也能使其對畫面有感而發(fā),教師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也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激發(fā)學生自主意識的覺醒,實現(xiàn)學生全面充分的發(fā)展。
以小學語文《貓》一課的教學為例,按要求教師需教會學生認識并掌握20個生字,還要進行“屏息凝視”“變化多端”“無憂無慮”等字詞的正確讀寫。教師可以通過2分鐘左右微視頻輔助教學,在生字教學中直觀展現(xiàn)字的讀音與筆畫書寫,并進一步展開字詞造句與詞組含義解釋。
1.教學創(chuàng)新。在微視頻設計制作中,教師可以對部分生字有針對性地講解,尤其是比較難于書寫與記憶的字詞,需要教師重點強調,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按學生反饋情況進行反復播放。微視頻的應用讓學生在新媒體的科學引導下理解記憶,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幫助其提高識字效率。
2.教學思考。微視頻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模仿認讀,而是在微視頻信息技術支持下,以情境氛圍的營造為主,在增強學生感觀認知下以更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引導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并在其自主意識的提升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經驗總結。識字教學作為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歷來都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不僅需要學生刻苦努力打下扎實的基本功,更需要對字詞結構更加深入地研究。微視頻以其應用的可行性與實效性,在識字教學中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日益生動而鮮活,尤其是微視頻以其“短、快、精、活”的特點,進一步革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微視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對于拓展學生知識面、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乃至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