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甜甜 洛陽廣播電視大學
作為體育教學的基礎項目,體育運動訓練是指學生在專業(yè)的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在規(guī)范動作、技能提升、運動思維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以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施教活動。大學生通過系統(tǒng)性體育運動的訓練練習能夠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而且規(guī)律性的訓練能夠鍛煉學生思維意識,在做事情的時候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則意識,對于日后步入社會順利進行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研究新時代高校體育中應用健身瑜伽的措施。
健身瑜伽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通過自身的體位訓練、氣息調控和心理調節(jié)等手段,可以改善體姿、增強身體活力、延緩機體衰老,是體育養(yǎng)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把握健身瑜伽的內涵特征,首先,要把健身瑜伽與傳統(tǒng)瑜伽區(qū)別開來,其次,要把健身瑜伽與其他體育項目區(qū)別開來。
從健身瑜伽與傳統(tǒng)瑜伽的區(qū)別,以及與其他運動項目的不同特征分析看,不難發(fā)現(xiàn)健身瑜伽特有的內涵特征和本質屬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健身瑜伽的健身目標和功能,均具有體育的內涵和特征,應屬于體育的范疇。二是健身瑜伽特有的呼吸法和體位法及與冥想結合的運動形式,是判斷健身瑜伽內涵和本質屬性的重要因素。
健身瑜伽與傳統(tǒng)瑜伽的最大區(qū)別是目標不同,傳統(tǒng)瑜伽以追求“梵我合一”為終極目的,且?guī)в袧夂竦淖诮躺?;健身瑜伽主要以健身為目標,是逐步生活化了的瑜伽,從某種意義上說,大眾健身日趨多元化的需求是健身瑜伽概念產生的直接原因。
其次,健身瑜伽與傳統(tǒng)瑜伽在運動形式上也存在著很大不同,傳統(tǒng)瑜伽習練以體位、呼吸、冥想為主要手段,尤以冥想為實現(xiàn)“梵我合一”目標的重要方式;健身瑜伽在運動形式上雖然繼承了傳統(tǒng)瑜伽的習練手段,但不以冥想為重點,只是作為一種放松手段,健身瑜伽的習練更側重體位與呼吸的結合,以“身心合一”為目標。
從形式上看,健身瑜伽與體育鍛煉、體操、健美操、健身氣功、健身太極等其他體育項目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運動特性方面卻有很大不同。首先,健身瑜伽不等同于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屬于消耗能量的動態(tài)運動,運動后會感覺疲勞,且疲勞后也需要長時間的恢復;健身瑜伽習練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身心平衡、緩解身心壓力,達到健身育體的效果,屬于釋放能量的靜態(tài)運動,運動后可以使身心重新充滿活力,減輕疲勞。
其次,健身瑜伽習練方式注重體位與呼吸相結合,習練者關注的是內在的精神世界;體操、健美操等體育項目主要注重的是強健體魄,習練者關注的是肌肉和外在形體的變化。另外,健身氣功、健身太極等,雖然也都注重呼吸對健身的影響,但其運動形式主要是通過有意識調節(jié)胸式或腹式呼吸,來達到“形意”相通的效果;而健身瑜伽習練所運用的調息呼吸法,通常是在“身、心、靈”的和諧狀態(tài)下,改善非意識肌的運動狀態(tài),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氧氣吸收,減輕心臟疲勞,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效果。
培養(yǎng)學生體育教學,一方面,需要學生掌握更為豐富的與體育運動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加強體育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各項體育運動技能。但縱觀現(xiàn)階段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大多數高校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技能技巧訓練方面,相較于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學生對體育運動技巧的掌握。事實上,體育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一樣,理論知識的傳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實踐需要大量理論知識的指導,針對性理論知識的指導能夠促使學生加快掌握技能。此外,體育教學的樹立也需要學生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看待終身體育鍛煉的現(xiàn)實意義,而強化學生體育理論知識,更有助于學生理解體育鍛煉對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積極影響。
體育教學是否具有趣味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雖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相較于趣味性,學生更注重體育教學技術性的提升,若二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也會致使體育教學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事實上,現(xiàn)階段學生對高校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但大多數高校并未清晰地認識到學生這一復雜化、多元化的需求。在體育教學技術性要求的沖擊下,趣味性缺乏也導致學生失去了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和動力。
相較于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設置,高校體育教學在形式與內容等方面有著自身獨特的教學特點。但在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總的來說,高校體育教學更側重于后者,教學形式雖然更加多元化,教學內容設置卻稍顯僵化。
從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來看,大多數高校均開設了包括籃球、足球、健美操、藝術體操等課程,但大眾化、集中式的體育教學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而除去每周2課時的體育教學安排之外,大多數學生又被網絡游戲、熱播劇、綜藝影視等吸引,有效的體育鍛煉時間嚴重缺乏。所以,高校還需基于不同學生之間身體素質的差別,建立多樣性的體育教學項目,吸引學生興趣,進而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茖W、合理、全面的教學評價是體育課程教學效果的客觀反映,而且通過教學評價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還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內容相對單一、考評機制更傾向于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與評價,對學習效果的檢驗與評價有待優(yōu)化。
作為高等院校的教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還要勇于創(chuàng)新,不可以一直局限在傳統(tǒng)教學內容以及教材中。21世紀是一個科技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若健身瑜伽教師教授的教學內容一如既往地停留在以往十分傳統(tǒng)的編排以及套路上,并不能將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
基于此,高校的健身瑜伽教師應當在傳統(tǒng)健身瑜伽基礎之上,合理融入滲透現(xiàn)今最為流行的瑜伽、有氧舞蹈以及拉丁舞等運動項目,創(chuàng)編出具有一定實踐性以及時代性的健身瑜伽新路徑。因此,健身瑜伽教師不僅要豐富教學內容,還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學生學習健身瑜伽課程的興趣和熱情。
現(xiàn)階段,絕大多數高校的健身瑜伽教學都采用了如出一轍的教學模式,而這種類似于“大雜燴”的教學以及訓練方法,并無法滿足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對于高校而言,其在設計和訓練健身瑜伽教學實際過程中,應當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課程水平進行充分考慮。
具體而言,第一,高校應當通過多樣化形式對學生學習需求、舞蹈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等諸多基本情況進行更加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如座談會、調查問卷等;第二,在深入調查基礎之上,健身瑜伽教師還需改革現(xiàn)行訓練方法和教學方式,以學生自身基本素質為依據,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并采取分段式訓練方法或者分層次訓練方法。對于部分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沒有任何健身瑜伽基礎的學生,健身瑜伽教師應當先教授其基礎動作,反復多次訓練,讓學生牢固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然而對于身體協(xié)調能力較強以及具有一定健身瑜伽基礎的學生,教師應當將教學基礎動作的流程合理簡化,直接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的舞蹈教學,抑或者在編排和教學時采用時下最為流行的現(xiàn)代舞曲;對于具有十分牢靠健身瑜伽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教授其舞蹈創(chuàng)編、健身瑜伽靈魂以及健身瑜伽思想等高階層次內容。
從教學方法方面來看,高校的健身瑜伽教師應該摒棄舊內容,接受新知識,在實際教學和訓練過程中,應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第一,瑜伽訓練法。由于愈加和健身瑜伽二者之間存在諸多共性,如音樂和場地等,而且提升學生內在修養(yǎng)以及形體美則是二者的共同目的。基于此,在健身瑜伽實際教學中,健身瑜伽教師可以使用瑜伽教學當中常用的熱身動作和調節(jié)呼吸的方法等。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身柔韌性,又可以讓學生快速放松身心,并通過不斷調整呼吸來加快身體動作。
第二,形體訓練法。對這種方法進行充分利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所做的姿勢和動作更加到位,還能夠讓學生個人氣質得到有效提升;第三,有氧舞蹈訓練方法。在現(xiàn)代社會中,該種方法具有較高流行度,其不僅融合了多種舞蹈風格,還可以讓教學和訓練的娛樂性和表演性有所提升,將學生學習健身瑜伽的熱情充分激發(fā)出來。例如,在高校實際健身瑜伽教學當中,在拉伸肌肉和韌帶時,健身瑜伽教師可以對芭蕾形體練習和把桿練習等方式進行合理利用,同樣,健身瑜伽教師在訓練學生節(jié)奏感時,可以充分利用爵士舞的音樂。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環(huán)境背景下,高校健身瑜伽教師既要對健身瑜伽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又要對健身瑜伽的訓練內容和方法進行合理規(guī)劃,并幫助大學生熟練掌握健身瑜伽的各種基本動作。積極引導大學生對健身瑜伽的一些基本要領進行深刻理解,全面提升大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從而達到高等院校健身瑜伽課程的教學目標,促進健身瑜伽教學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