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澤
摘? ?要: 結構助詞“得”與不成詞語素“得”,因為形式相同,使用位置部分重合,常常讓人混淆。本文主要討論區(qū)分二者的方法。
關鍵詞: 得? ?語素? ?結構助詞? ?述補結構
一、理論依據
黃伯榮、廖序東版《現代漢語》對語素的定義是:“小的音義結合體?!睂τ谠~語的定義是:“最小的能獨立使用的語言單位”[1](216-218)。對這個定義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理解,“獨立運用”和“最小”。語素和詞是具有相關關系卻又不同層級的語言單位,語素和詞語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能否獨立使用。詞語一定能獨立使用,語素不一定能獨立使用。結構助詞“得”對應的語言單位是詞,語素“得”,像“對得起”中間的“得”雖然有音有義,但我們不將這個“得”字獨立出來單獨使用,因此對應的語法單位是不成詞語素。
在漢語中,漢字同語素并不一一對應[2](42-53),不對應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多個漢字對應一個語素,如連綿詞“徘徊”、音譯詞“咖啡”等;一種是一個漢字對應多個語素,“得”就是這樣的語素?!暗谩弊诌@一形式分別對應三種不同的讀音,代表三個不同語素[3](270-273)。這三個語素分別是A[dé]B[děi]C[de]。
A得[dé]
1.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2.適合:得勁。得當(dàng)。得法。得體。
3.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4.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
5.可以,許可:不得隨地吐痰。
6.口語詞(a.表禁止,如“得了,別跑了”;b.表同意,如“得,就這么辦”)。
B得[děi]
1.必須,須要:可得注意。
2.極舒服,極適意:這時要能洗上涼水澡,就得了。
C得[de]
1.用在動詞后表可能:要不得。
2.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做結構助詞?!八酶??!薄八煤芨摺!?/p>
讀陽平的帶“得”詞語如“得便、得利”和讀上聲的獨立詞“得”與結構助詞在語音上有差異,根據語音我們可以將它們區(qū)別開來。并且陽平的“得”字口語詞與上聲的“得”字是一個成詞語素,很容易區(qū)別。容易混淆而需要區(qū)分的是當“得”為輕聲即C時,它到底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結構助詞還是一個不成詞的構詞語素。結構助詞“得”和不成詞語素“得”有相同的語音形式,都讀輕聲,并且二者字體形式一致,使用位置部分重合,有時不容易分清到底哪些“得”是詞哪些是不成詞語素。
結構助詞“得”作為詞類的一種,是能夠獨立使用的。不成詞語素“得”需要與其他語素緊密結合,不能單用,若省掉了“得”,與之相關聯的詞義就瓦解了??傊?,在這里,能否省去是詞語獨立與否的重要標志。
二、省略法區(qū)分結構助詞“得”與不成詞語素“得”
(一)省略法普通語法單位中的“得”字區(qū)分
普通語法單位指與同形異級語法單位相對,沒有同形異級現象的語法單位。試比較下面的例句:
原句:? ? ? ? ? ? ? ? ? ? ? ? ? ? ? ? ? ? ?改句:
(1)他穿得太少了? ? ?==>? ? ?他穿太少了(√)
(2)他覺得太少了? ? ?==>? ? ?他覺太少了(?)
(3)他見得太少了? ? ?==>? ? ?他見太少了(√)
(4)他拿得太多了? ? ?==>? ? ?他拿太多了(√)
(5)他來得太早了? ? ?==>? ? ?他來太早了(√)
(6)他把這件事處理得很得宜? ? ?==>? ? ?他把這件事處理得很宜(?)
(7)這種菜他吃得來?? ? ==>? ?這種菜他吃來(?)
(8)這件事真是得不償失? ?==>? ?這件事真是不償失(?)
上面八個例句中既有“得”作為結構助詞連接動詞與補語的述補短語(1)(3)(4)(5),又有“得”做構詞語素而形成的詞,如(2)中的“覺得”(6)(7)(8)中的“得宜,吃得來,得不償失”。
(1)(4)句中的“得”是結構助詞,在述補結構中我們可以省略,省略后分別為“他穿太少了”“他拿太多了”“他跳太高了”。在省略掉“得”后,三個例句仍然是個主謂結構,謂語是個述補結構。語義上(1)句變換之后仍然是陳述他穿的衣服少這一事實,(3)(4)(5)是同原句的語義保持一致。
但在由不成詞語素“得”構成結構中“得”字不能省略。
(2)句“他覺得太少了”中的“得”字省掉之后,該句就變?yōu)椤八X太少”。改句和原句的意思完全不同,原句是說“他”主觀認為什么東西少了,省掉“得”的改句在意思上卻難以說通,容易與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句子“他覺(jiào)少了”混淆,讀去聲的“覺”是說他睡眠質量不好。省略之后結構上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2)是一個主謂結構,“他”是主語,“覺得太少了”是謂語。省掉“得”的改句“他覺太少了”卻是一個不成立的結構。陽平“覺”是一個不成語素,不能獨立使用,需要加上構詞語素“得”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詞語。同理(6)(7)(8)句中的“得”也不能省略。我們不說“他把這件事處理得很宜”“這種菜他吃來”“這件事真是不償失”。因為在這些句子中“得”承擔了一定的詞匯意義。(6)中的“得”有“合適,得當”的意義,(7)中的“得”有“會,擅長”的意義,(8)中的“得”有“獲得,得到”的語義。若去掉這個語素,詞義就無法得到完整的表達。其中(6)(8)還可以借助語音手段將其與結構助詞“得”區(qū)分開來。
(二)省略法區(qū)分同形異級語法單位中的“得”
省略法能夠有效地將上面的八個例句區(qū)別開來,但有一種特殊現象。試比較:
(9)這小伙子太靦腆了,竟比個女孩來得還害羞。
==>這小伙子太靦腆了,竟比個女孩來還害羞。(?)
(10)改正后的這次實驗,所有的條件都齊備,怎見得就不對了呢?
==>改正后的這次實驗,所有的條件都齊備,怎見就不對了呢?(?)
在這兩個句子中“見得”“來得”可以省略,在(3)(5)中“見得”“來得”卻不可以省略,省略法的使用看起來受到了限制。
這是因為在漢語中存在一批同形異級語法單位,即同一個形式可以對應多個不同層級的語法單位[4](17-18)?!耙姷谩迸c“來得”就是這樣的例子,它們既可以作為詞又可以作為詞組。
(10)句中的“見得”整體是一個詞[5](1302+14284)。《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知道,看出”。元·范康《竹葉舟》楔子:“或者他肯濟助我,也未見得?!濒斞浮都饧の乃嚺c政治的歧途》:“剛才我來演講,大家一陣子拍手,這拍手就見得我并不怎樣偉大?!保?0)句中“見得”就對應了這個義項“知道、看到”。此時“見得”是一個完整的詞,而“得”字則作為不成詞語素承擔著詞匯意義,不能省略。(3)句的“見得”整體上則是一個詞組,不和《漢語大詞典》中給出的義項相對應,此時的“得”是一個獨立的虛詞,整個詞組沒有凝固的意思,語義上是“見”與“得”的簡單相加,可以在中間加入否定詞“不”對原來的形式進行擴展。
(9)句中的“來得”亦對應兩級語法單位。當其整體作為一個詞時,在《漢語大詞典》上有兩個義項:
第一,“能干,可以勝任”。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這英布手腳好生來得?!北摹锻砬缂び浺患铍y忘的事情》:“我媽媽總夸她能干,學習,家務,樣樣來得?!?/p>
第二,“顯得”。瞿秋白《亂彈·“鐵流”在巴黎》:“任何蓄意宣傳鼓動的小說詩歌,都沒有這種真實的平心靜氣的紀事本末來得響亮,來得雄壯?!碑敗皝淼谩笔沁@兩個義項的意思時,“得”是不成詞語素,承擔了詞匯意義,不能隨意擴展省略。
(9)句對應第二個義項。而(5)中的“來得”則沒有上面這兩個義項的意思。僅是位移動詞“來”與虛詞“得”的簡單相加,意義結合不緊密,結構松散,可以擴展省略。
能夠用讀音來區(qū)別的,就限于“得2”與“得1”“得3”之間?!暗?”“得3”則需要借助省略法解決。(3)(5)是典型的詞與詞組同形現象,“得”字省略時,這時“見得”“來得”是詞組,“得”字不能省略時,這時“見得”“來得”是詞。不止“見得”“來得”,詞與詞組同形都適合這種方法。可見同形異級的語法單位并不能否定省略法的價值。省略法不僅能有效鑒別結構助詞“得”與不成詞語素“得”,而且是辨析這種同形異級語法單位的重要依據。
三、余論
虛詞的語法化問題,即虛詞的產生一直是語言學老大難的問題[6](1-6+42)。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不同就不足為奇了。特別是像這種歷時演化的東西,由于不在同一歷史平面,無法獲得直接的語料,只能在文獻中尋找相應的材料來論證,使得論證更加開放。一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因為在學習中對結構助詞“得”的區(qū)分遇到了問題。結構助詞“得”“的”“地”三個不同的詞,卻有著相同的語音形式,由于語音的相近,平時口語上就不太講究。但這三個在書面上有著不同的語法位置,可以將它們區(qū)分開來。但是對于“得”字是詞還是語素,語音可能相同,位置可能相同,這種情況就對平時的分析造成了疑難點。正如前面所說,來源問題的開放性,使得最后得出的結論可能不準確,但結論其實應該是一個歷時性的東西,需要時間的積累,并在時間中檢測它的合理性。對于提出的省略法區(qū)分結構助詞“得”與語素“得”,這里只是對這個問題提出的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有一種現象就解決不了。
(11)他跳得高。
(12)他跳得很高。
兩個句子中“跳得”是詞組,“得”是詞,但(11)句的“得”不能省,省略之后句子即使能成立,但和原句在語法結構和語義上不同。(11)句省略之后謂語結構由原來的述補變成了動賓,語義由補充說明關系變?yōu)榱酥渑c被支配的語義關系。(12)句省略之后就不存在這些問題。省略法一定有一個范圍限制,在這個范圍內的,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不在這個范圍內的,用省略法也無濟于事,關鍵是這個范圍到底有多大,它的界限在哪里,超出這個范圍的該怎么辦,在界限上的該怎樣處理?這是這篇論文還無法解決的問題,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陳重愚.關于語素理論的思考[J].漢字文化,1991(01).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4]安華林.論語法單位的層級關系[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02).
[5]羅竹風.漢語大字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6]邵敬敏.關于漢語虛詞研究的幾點新思考[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