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照剛
【摘要】新課程改革將小學自然課改為小學科學課,并且從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角色也從傳統(tǒng)的教授者發(fā)生了轉變。文章依據(jù)課程標準,重新對教師的角色進行了梳理,并對新的角色要求和意義進行了詳細介紹,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教師進行角色轉變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教師角色;課程改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的小學課程系統(tǒng)發(fā)生了改變,小學自然課調整為小學科學課,這—調整不只是課程名稱的變化,還有教育理念的變革。新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反映了小學科學課程的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積極轉變自身角色,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的關注點在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關注度不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程背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按照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執(zhí)行,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一、做好課堂氛圍的構建者
人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下,思維會更加敏捷,記憶力也會更好。小學科學教師在日常課程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開展科學探究時,組織學生成立小組,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開展小組合作能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增強集體榮譽感。
另外,教師的講課形式也要調整,例如借鑒國外課堂的方式,選擇小組圍坐的形式,教師坐在學生的中間,成為探究性學習的一分子。除此之外,課堂的地點也可以變化,例如講解農(nóng)田、植物、花草等內容時,可以帶學生到大自然、林間、田野等地點進行科學探究。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知識的學習會更加高效。當然,小學生由于天性活潑好動,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會更加活躍,大腦中的問題也會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扮演多重角色,不僅是學生的良師,而且是學生的益友,并且作為課堂氛圍的構建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做好小學科學課程新理念的倡導者
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相較于原來的小學自然課程,小學科學課程在新的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程度有所提升,也是對小學科學課教師更加重視的體現(xiàn)。小學科學課教師要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響應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理念的倡導者。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強的自然科學課程,課程開設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學活動重視學生的實踐和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包括生活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科技發(fā)展等。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語數(shù)外學科,小學科學課程更加完整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課程的綜合性、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的關聯(lián)性。這些教學理念與小學科學課程完美契合。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不但要結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而且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同時要向學生和公眾宣傳和推廣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理念,做小學科學課程新理念的倡導者和推廣者。
三、做好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的促進者
原自然課程主要體現(xiàn)學科課程理念,教學關注點是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雖然也涉及科學自然觀、態(tài)度情感的培養(yǎng),但是在課程內容上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并且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單純地傳授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僅扮演了知識傳授者的角色。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進行了明確定位,在課程目標中詳細分析了科學素養(yǎng),并且在內容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了三維素養(yǎng)標準,使得小學科學課程成為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主的素質教育學科。教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促進者。這就需要教師在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時,還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出發(fā),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協(xié)調發(fā)展。
四、做好小學科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者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即其教學內容反映的不是某一學科的知識體系,更多的是體現(xiàn)跨學科知識的綜合性,并且綜合性不僅體現(xiàn)在理論知識方面,而且涉及知識技能與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關系和經(jīng)驗等。另外,綜合課程的組織方式也呈現(xiàn)多元化特性,例如以主題為中心的組織方式、以問題為中心的組織方式、以方法為中心的組織方式等。小學科學課程內容涵蓋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個領域的跨學科知識,并且這些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是對科學探究、價值觀以及科學知識三個方面的統(tǒng)一。小學科學課程內容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對于任課教師而言也存在著一定難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學科學課教師除了扮演著自然科學知識的掌握者之外,還是小學科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者。這就要求教師在原有自然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原有科學知識進行挖掘、分析和改造,擴大知識面,密切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按照課標要求將課程內容全面、細致地傳授給小學生。
五、做好小學生科學課程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合作者
原有的小學自然課程的教學大綱經(jīng)過多年的補充和優(yōu)化,其知識體系和教學要求已經(jīng)十分完善,教師只需要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即可,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學習和完成課程任務即可,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就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承擔的角色就是課程的講授者。而新課標指出,學生應作為學習的主體??茖W課程強調教學活動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入手進行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主動地參與,并且注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科學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不是教師講授科學知識就能夠形成的,需要學生親自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親身體驗和感悟,才能形成科學素養(yǎng)。從這個方面來看,教師又是科學課程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領者。
科學探究是師生共同參與科學學習,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學習活動。區(qū)別于以往的知識傳授教學活動,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提出問題、搜集和整理信息、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思考并作出總結、表達與交流等。在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對活動進行精心設計,組織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做好引導、組織和引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