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卒姆托所說的“Presence”,我理解為 “即時場景感”“現場氛圍感”,類似于“Scenarios”,或者更冗長地理解為“在有或沒有預先設計的情緒空間里產生的共鳴”。我很喜歡他演講中的幾句話:“作品是需要創(chuàng)作者的,我們必須運用智慧去做一些事;我對自己說,我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建筑,它將是純粹的構造,沒有寓意,沒有評論,因為我確信沒有辦法用建筑來評說這段歷史。也許在其他領域可以,但是建筑不可以;意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仍然堅持不會追求它,不會主動賦予建筑任何意義”。
我經常和我的團隊講,希望我們“設計一個場景,發(fā)生一個故事”,或是“設置一個場景氛圍,促使某類事情的發(fā)生”。在海峽文化藝術中心項目中,我們設計了一些方便上下空間聯系的坡道,希望給年輕人更酷的體驗。最近,我發(fā)現這幾處報道成為福州拍婚紗攝影的網紅打卡地,冷峻的“酷炫”變成了“攜子之手”的溫情,雖然情感共鳴點發(fā)生了變異,但也是一種“Presence”。去年10月,我專門去了瓦爾斯溫泉浴場(Therma Vals)和圣本尼迪克特禮拜堂(Saint Benedict Chapel),體會那種“Presence in Architecture”。
說到2020年伊始的疫情與居家隔離的經歷,作為職業(yè)建筑師,對居“家”生活、工作有了新的體會與思量,但最關注的莫過于方艙醫(yī)院的建設。大量方艙醫(yī)院的改造,由于沒有針對性的前期設計預留,只是簡單地利用大空間,雖然也進行了必要的增設,但畢竟是權宜之計。所以,未來的大型公共建筑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考慮必要的改造可能性,如同人防設計一樣,將緊急流行病防疫的后勤與治療區(qū)功能做彈性融入式設計,為今后臨時改變空間屬性和置換相應設備預留出改造的可能性,或成為城市公共建筑設計的一個新的環(huán)節(jié)。
此外,中醫(yī)講求“治未病”“未病先防、防在治前”,經過這次疫情,健康設計勢必作為建筑設計中一個重要的評價因素,打造“健康建筑”有可能要提到日程上來。有幾點建議:1)光照是人們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主動式光照設計變得更加重要;2)打造健康的室內空氣環(huán)境,改善建筑的通風體系;3)公共建筑出入口設計中預留過渡空間,利用無接觸檢測等技術設置高效的檢疫設備,實現無病毒過渡,保證以健康狀態(tài)進入室內空間;4)避免因過度交叉帶來互相感染的可能性,各功能區(qū)之間可考慮設置過渡空間;5)充足的室外活動是保持健康的基礎,在設計中增加更多的室外空間非常重要;6)打造立體綠色空間,利用植物調節(jié)建筑的溫度、濕度、使用舒適感,并消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疫情尚未遠行,吾輩更需努力,打造“健康建筑”使疾病離我們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