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民(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
拜新月
⊙李 端
開簾見新月,
便即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
北風吹裙帶。
唐代婦女拜新月的風俗流行,不僅宮廷及貴族間有,民間也有,被稱作一種優(yōu)美有趣、極富詩意的風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響到后世。古代婦女往往用拜月之俗來寄托內(nèi)心的心愿或哀思。詩人李端不循常人之思路,對月暢訴心靈,企求賜福,如愿以償。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边@兩句寫閨中女子開簾見月,立刻下階便拜,寫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開簾一句,揣摩語氣,開簾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開簾一見新月,便即于階前隨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長期以來積有許多心事,許多言語,無可訴說之人,無奈而托之明月。以此無奈之情,正見其拜月之誠,因誠,固也無須興師動眾講究什么拜月儀式。
“便即”二字,于虛處傳神,為語氣、神態(tài)、感情之轉(zhuǎn)折處,自是欣賞全詩的關(guān)鍵所在:一以見人物的急切神態(tài),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這兩句三個字特別傳神,“見”呈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驚喜與心田的忽然開朗,“下”是“見”后的自然動作,由心情使然,會讓人覺得是敏捷地走下臺階,而神色開悅可喜。剛下臺階神速下拜, “拜”既體現(xiàn)了誠和信,又見到了內(nèi)心的迫切。這兩句以三個動作來表情,也為下兩句作鋪墊。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边@兩句刻畫女子感情專注而又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嬌羞神態(tài)?!凹氄Z”二字,惟妙惟肖地狀出少女嬌嫩含羞的神態(tài)。少女內(nèi)心隱秘,本不欲人聞,故于無人處,以細聲細語出之,詩人亦不聞也。其實,少女內(nèi)心隱秘,非愁怨即祈望,直書反失之淺露?,F(xiàn)只傳其含情低訴,只傳其心緒悠遠,詩情更醇,韻味更濃。庭院無人,臨風拜月,其虔誠之心,其真純之情,其可憐惜之態(tài),令人神往。即其于凜冽寒風之中,發(fā)此內(nèi)心隱秘之喃喃細語,已置讀者于似聞不聞、似解不解之間,而以隱約不清之細語,配以風中飄動之羅帶,似純屬客觀描寫,不涉及人物內(nèi)心,但人物內(nèi)心之思緒蕩漾,卻從羅帶中斷續(xù)飄出,使人情思縈繞,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兩句刻意描繪,而筆鋒落處,卻又輕如蝶翅。
古詩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盡。詩人駕馭文字,舉重若輕,而形往神留,藝術(shù)造詣極深。李端的《拜新月》即其一例。這首詩運用白描勾勒人物,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將人物一片虔誠純真之情烘托而出,讀之余音裊裊,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體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