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城金帶街,東面東坡初寓惠州之巍巍合江樓,西接?xùn)|坡親筑之西湖蘇堤柳浪鶯啼。街道不寬,蜿蜿蜒蜒若金帶。朝迎麗日起,暮伴斜陽歸。街道兩邊,名門大戶林立。六百多個春來秋往,見證多少繁花盛凋,人物沉浮。街古多傳奇。妖也好,怪也好,剃頭陳得一說。
東江一線,自江西百花山經(jīng)龍川而來。枝江一流,打紫金、惠東烏禽嶂而下。兩江交匯處,風(fēng)緊浪急,江寬水闊,江頭一樓,高可百尺,碧瓦勾檐,古意盎然,正是合江樓。剃頭陳的檔口在街東,青磚到頂,一蓬艷艷若火三角梅覆滿門前鐵皮棚。門不大,迎江而開,面樓而立。門上一匾,書“剃頭陳”三字。不識的便笑那字東倒西歪不如五歲孩童所寫。識貨的卻肅然起敬,那字竟有張猛龍碑意,有高人啊。字是剃頭陳自己寫的。你說神奇不神奇?
檔口里面卻不小。迎門擺著一椅,墻上一鏡,捻須微笑立一人,不高,五六十歲,汗衫青褲,光頭黃臉,便是剃頭陳。邊上一小案,除了剃頭的家伙什,再無他物。再邊上,是熱水器花灑和臉盆,洗頭用的。余下寬闊所在,一個屏風(fēng)隔著,三面墻柜擺滿了書,中間卻是一張鋪著宣紙的書桌。此處卻是開放的,不管是否客人,看書寫字,隨意。所以,剃頭陳雖然日常生意并不熱鬧,但人總是有幾個,老的小的。
鵝城剃頭鋪,多已不在。年輕人愛上發(fā)廊,時髦??缮宵c年紀的男人,還是要找剃頭陳。剃頭陳剪平頭,一絕。
剃頭陳剪平頭,不著急,一定要先洗頭。為什么呢?去靜電。你瞧,人家連靜電都知道。洗好了,毛巾擦個半干,不吹,雙手順著后脖頸用力將濕發(fā)往上一捋,人精神了,頭發(fā)立起來了。然后是看,再摸。手上一頓忙活,嚓嚓嚓一陣響,行了。外面剪的平頭,能管三天不塌就不錯了,剃頭陳剪的平頭,可頂半月不塌。問他,他指指腦子說,研究。又說,二十天到回來,記住嘍。所以,金帶街的男人,打小被父母領(lǐng)著在他那剪平頭,能自己做主了,都去了發(fā)廊剪,可上點年紀,又找回他了。
剃頭陳最絕的,還是盲剃。盲剃,剃的是光頭。一把剃刀在手,真如關(guān)刀在握,氣壯山河。不洗,不剪。待客人坐定了,閉上眼睛。頭上摸幾把,脖頸上一捋,人精神,發(fā)直立,鐵指亂彈,刀下如飛,噌噌一頓忙活??腿俗允遣桓覄訌棸敕?,只覺頂上冷嗖嗖,剛想叫停,這邊已是好了。拿手一摸,滑靚!盲剃,別處還真沒有。問他,他指指腦子說,研究。
老街坊愛聽剃頭陳講古,因為他好研究,研究的可不止是剃頭。
剃頭陳講古先起范。喝口寶溪口的山子茶,桌子一拍,就講金帶街是個好所在。講金帶街洪武二十二年起建,歷經(jīng)六百多年,街上哪巷住過楊進士后來賣給陳縣長,哪號是為士子應(yīng)試而建,叮咚巷為啥叫叮咚巷。
剃頭陳最愛講東坡。說先生一肚子不合時宜,被貶惠州,住在政府迎賓館,又被人告,只好到白鶴峰另擇善地起宅。講蘇堤,講朝云,講東坡肉,講林婆酒,還講松風(fēng)亭爬山,東坡吟出“此處有什么歇不得處”。他說東坡先生身體里住著三個小人,一個是和尚,一個是道士,一個是孔老二。講到興奮處,必執(zhí)筆狂書,或“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味淳厚。
剃頭陳還講陳炯明不戰(zhàn)而下惠州府,窮病歸葬紫薇山。講他骨子里就是個讀書人,秀才造反,終究難成。
剃頭陳講得有趣,眾街坊聽得入神。有人說,你怎么還剃頭呢,賣古仔都發(fā)財啦。他就笑笑,說,剃頭可是吃飯本事。
剃頭陳無后,新世紀之初,去世了。去世之前,他將房子和書捐給了國家,來接收的同志直說謝謝陳研究員,說是剃頭陳是啥特邀研究員。街坊們就說,嚯,怪不得他那么愛研究!
【作者簡介】吳小軍,廣東省作協(xié)會員,廣東省小小說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惠州市小小說學(xué)會副會長。作品散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