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琛
最早的酒是用來治病的。自從原始時代的人們偶然吃了含糖發(fā)酵的野果而治好了某種疾病后,酒便與醫(y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繁體字“醫(yī)”即從“酉”(酒)?!墩f文解字》也明確指出:“酒,所以治病也。”而由糧食配以各種藥草釀制而成的藥酒,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湯液,更是中醫(yī)治病的重要之物。《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提道:“自古圣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邪氣時至,服之萬全。”而所謂“湯液”,即由各種藥物煎熬而成的藥液;所謂“醪醴”,即早期的低度酒。春秋時期的名醫(yī)扁鵲曾說:“其(疾)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焙笫赖娜藗円卜Q酒為“百藥之長”。
由于酒是谷物的精華,又能給人們帶來祛病健身的福祉,故早期的酒還往往帶有一種神圣的色彩,被用于祭祀及各種典禮?!吨芏Y·天官·酒正》曰:“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祭祀可以使人獲得心理上的某種滿足,從而調(diào)解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并起到聯(lián)結(jié)整個氏族的作用。酒實為祭禮的重要載體。
除祭祀外,古代婚姻的“合巹”之禮也要靠酒來完成。所謂“合巹”,即將一瓠(葫蘆)分為二瓢,內(nèi)中盛酒,婚禮之夕,夫婦各執(zhí)一瓢而飲。后世所謂的“交杯酒”,即由此演變而來。
古代還有一種“鄉(xiāng)飲酒禮”,即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十月初一,由地方長官出面組織的一種以崇賢敬老為宗旨的酒宴。參加酒宴的都是年高德劭之人,為首一人曰“賓”,次曰“介”,又次為“眾賓”,合稱“鄉(xiāng)飲耆賓”。此禮至清末猶存,對培養(yǎng)敬老的社會風(fēng)氣曾起過良好的作用。此外,國家的典禮要設(shè)酒宴以示隆重,軍隊的出征要靠酒以壯行色,賓客的往來要用酒以表主人的盛情,親朋的聚會要舉杯以暢情懷,甚至連古代的學(xué)術(shù)討論會也要由一名“祭酒”(后演變?yōu)閲颖O(jiān)長官)來主持。至于歲時之禮,更少不了酒。如春節(jié)之飲屠蘇酒,清明之郊外“流杯”,端午之飲菖蒲酒,重陽之飲菊花酒,皆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歡快和諧的氣氛,從而將人與人、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酒作為一種美味,還能令人生情,無論人情、友情、愛情、才情,均可由酒而生;也能使人忘情,無論年齡、性別、親疏、恩怨,又皆可因酒而忘。所以,酒也常常被用于社交場合,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
喝酒最能令人放松。酒過三巡,不管是知己故交,還是萍水相逢,更不論貧富貴賤、男人女人,距離一下子便拉近了,大家全都成了朋友。一時間,各自也都露出了“真面目”,吐出了平時不肯對人講的“真言”。酒至情至,一個個真實的自我便在觚光杯影中呈現(xiàn)出來。假如遇到難題,也盡可借酒解圍,而又不失人情,無傷大雅。在“鴻門宴”上,劉邦以“不勝杯杓”為由逃宴,撿了條命。魏晉之際,阮籍則大醉六十日,以避晉文帝提親。還有當年的那位才女卓文君與才子司馬相如,為了解決“經(jīng)濟危機”,夫妻二人竟在臨邛開起了酒館,一個“當壚”,一個“滌器”,將個卓王孫羞得只好出資“百萬”了事。
古今因酒而使其才情大增的文人很多?!巴达嬀?,熟讀《離騷》”曾一度成為名士的標準。陶淵明是以酒大量入詩的第一人,他的《飲酒》詩20首便是“無夕不飲,顧影獨盡”“既醉之后,題數(shù)句自娛”的產(chǎn)品。杜甫稱“李白斗酒詩百篇”,而李白自己則在《月下獨酌》中說:“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唐代還有一位大書法家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fù)得也”。至于那位以“把酒問青天”留下千古名詞的蘇東坡,則更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酒從產(chǎn)生以后,便具備三項功能,這就是醫(yī)療健身功能、禮儀載體功能以及情感表達功能。
(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