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
高考地理試題采取情境、任務式命題方式。通過文字材料和圖像表格設置情境,文字材料提供類型、屬性、變化等地理事實,圖像表格提供分布、數(shù)量、空間聯(lián)系等地理事實。選擇題通過題干,明確試題要求;通過選項,提供四類可能,題干和選項構成任務,引導學生根據(jù)情境做出理性判斷。綜合題通過設問,明確試題要求;通過參考答案,設置學生思維的預期表現(xiàn),設問和答案構成任務,要求學生依據(jù)情境,通過邏輯推理過程,解決地理問題。因此,科學搭建情境和任務間支架,有利于邏輯思維過程的展開。下文分別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以典型試題為例,從實際解題過程出發(fā),探討實施知識支架解題的途徑。圖1為地理選擇題(綜合題)結構圖。
圖1
高考地理選擇題通常采用題組方式命題,按照情境,可分為:圖像情境、文字材料情境、圖文綜合情境等類型,按照選項,可分為組合式選擇題和單項選擇題。解答地理選擇題,一般分四步,根據(jù)題干明確要求;根據(jù)圖文獲取信息;調動知識獲得依據(jù);結合選項做出判斷。遵循從任務—情境—任務的閉合認知過程。因此,建立題干、圖文、知識、選項之間的邏輯一致性,是正確判斷的重要途徑。下面結合典例1來分析。
【典例1】(2020年全國卷Ⅱ,6~8題)對我國甘肅某綠洲觀測發(fā)現(xiàn),在天氣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會季節(jié)性出現(xiàn)綠洲地表溫度全天低于周邊沙漠的現(xiàn)象。圖2呈現(xiàn)該綠洲和附近沙漠某時段內地表溫度的變化。據(jù)此完成6~8題。
圖2
6.圖示觀測時段內
( )
A.正午綠洲和沙漠長波輻射差值最大
B.傍晚綠洲降溫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綠洲和沙漠降溫速率接近
D.上午綠洲長波輻射強于沙漠
7.導致綠洲夜間地表溫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綠洲
( )
①白天溫度低 ②蒸發(fā)(騰)多
③空氣濕度大 ④大氣逆輻射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這種現(xiàn)象最可能發(fā)生在
(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參考答案】6.C 7.A 8.C
1.讀題干
審讀題干,重點是找關鍵詞。關鍵詞一般是名詞或名詞詞組。名詞的知識結構指明信息解讀的視角和調動知識的思路,是銜接題干、情境和知識的支架。譬如,典例1中第6題題干關鍵詞是觀測時段,要求判斷從18時到次日18時內沙漠和綠洲的長波輻射和降溫速率變化特點。又如,典例1中第7題題干關鍵詞是綠洲夜間地表溫度仍低于沙漠的原因。夜間氣溫較低,要從大氣逆輻射、地表物質組成、大氣運動等方面來考慮。解讀圖文信息、調動地理知識也要從大氣逆輻射的變化,地表物質的組成,大氣運動等方面來分析。再如,典例1中第8題題干關鍵詞是特殊低溫現(xiàn)象發(fā)生的月份。特殊低溫現(xiàn)象月份判斷主要考慮不同季節(jié)氣溫變化的特征及原因等。同理,氣溫變化的特征及原因也是解讀信息的視角和調動知識的思路。
2.讀圖文
讀圖文信息,必須以關鍵詞為指引,建立關鍵詞與圖像、材料信息知識間的映射關系。知識的映射關系是溝通題干與圖文信息的支架。譬如,根據(jù)典例1中第6題題干的關鍵詞觀測時段,在圖文情境中尋找長波輻射、降溫速率變化的具體信息,發(fā)現(xiàn)傍晚綠洲地溫曲線下降緩,沙漠地溫曲線下降陡,凌晨綠洲和沙漠地表溫度曲線接近平行。這些信息是地理事實知識,但直接支持關鍵名詞的判斷。又如,根據(jù)第7題題干關鍵詞夜間地表溫度低的原因,要根據(jù)大氣逆輻射,地表物質組成等知識從圖文情境中尋找具體的信息,發(fā)現(xiàn)圖像中白天綠洲地表溫度較沙漠低的重要信息。
3.調知識
調動知識需要根據(jù)知識間的聯(lián)系,如因果關系、影響、意義、屬性等,知識聯(lián)系因具體的試題情境而生成,為思維的升華,正確的判斷搭建了支架。譬如,典例1第7題,判斷夜間地表溫度低的原因,調動知識,往往需要建立下列知識聯(lián)系:水汽變化—影響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能力—大氣逆輻射作用變化—地溫和氣溫高低變化等。聯(lián)系沙漠和綠洲不同的自然背景,考慮沙漠和綠洲水熱差異的變化,為科學判斷奠定基礎。又如,典例1第8題判斷特殊低溫現(xiàn)象發(fā)生的月份,在思維過程中,建立氣溫特征—變化的原因—特定時空的因果鏈條等。聯(lián)系該地白天沙漠地溫高達37 ℃,夜晚綠洲最低溫也在15 ℃以上,晝夜溫差大,推斷該季節(jié)地溫高。
4.讀選項
對于復雜的選擇題,還需要比較容易混淆的選項,才能做出科學的判斷。由此可見,在解答地理選擇題過程中,不同階段關注重點和選擇支架不同。具體而言,閱讀題干明確要求,核心是找關鍵詞,明確知識結構。閱讀圖文獲取信息,重點是建立關鍵詞和圖文信息的映射關系。調動知識獲得依據(jù),途徑是建立地理知識間的聯(lián)系。結合選項做出判斷,一定要符合邏輯關系等。如圖3示意地理選擇題支架。
圖3
非選擇題也是由材料和圖像構成試題的情境。情境類型主要有日常生活情境、地理學術情境和地理與生產(chǎn)聯(lián)系情境等。設問和答案共同構成試題的任務。與選擇題相比,綜合題的文字材料更加豐富,圖像往往采取組合方式,信息量增加,更加注重思維過程和表達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非選擇題的解答分為四步:根據(jù)設問明確要求,根據(jù)圖文獲得信息,調動知識獲得依據(jù),依據(jù)動詞構建答案。仍然體現(xiàn)任務—情境—任務的邏輯思維過程,探索設問、圖文、知識等情境、任務要素的一致性,是解答試題的重要途徑。
【典例2】(2020年全國卷Ⅰ,36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圖4為某坡度較大的地方采用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的景觀。該地位于52°N附近,氣候濕潤。
圖4
(1)當?shù)夭捎庙樒聣欧N植葡萄,據(jù)此分析該地區(qū)的降水特點。
(2)指出該地種植葡萄宜選擇的坡向,并分析與梯田相比,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yōu)勢。
【參考答案】(1)順坡壟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該地區(qū)降水應具有以下特點:降水頻率高(經(jīng)常降雨),強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較小),降水量季節(jié)分配較均勻。
(2)葡萄喜光。種植葡萄宜選擇向陽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陽坡,如南坡)。該地緯度高,太陽低(正午太陽高度小)。與梯田相比,順坡壟接受陽光照射的角度較大,植株和壟接受光照的面積較大。
1.讀設問
非選擇題的關鍵詞由行為動詞和名詞組成,是一個動賓詞組。動詞指明認知過程,即思維方式和程度。名詞包含知識框架,指明認知的內容,構成信息解讀的視角和知識調動的思路,搭起設問、情境和知識之間的支架。如典例2設問(1)要求“當?shù)夭捎庙樒聣欧N植葡萄,據(jù)此分析該地區(qū)的降水特點?!眲釉~是分析,名詞是降水特點。要求分析該葡萄園年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強度等方面的特點。設問(2)要求指出該地種植葡萄宜選擇的坡向,并分析與梯田相比,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yōu)勢。動詞分別是指出和分析,名詞分別是坡向和順坡壟光照的優(yōu)勢。該設問要求選擇陰、陽坡向,并比較梯田和順坡壟在利用光照的時間長短、強度大小方面的差異等。為閱讀圖像,解讀材料,調動知識指明思路。
2.讀圖文
圖像和材料承載信息不同,需要全面解讀。解讀信息必須以設問中關鍵名詞的知識結構為指引。建立圖文材料中事實信息和關鍵詞概念知識的映射關系,知識間的映射關系構成邏輯思維的支架,實現(xiàn)設問與情境的對接。譬如典例2設問(1),要分析降水的特點,就要從年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等方面閱讀圖文,從材料得知該地區(qū)氣候濕潤,說明年降水多,從圖文中得知順坡壟坡度大,推斷利于排水但不利于保肥。又如設問(2)選擇適宜的坡向并分析順坡壟的優(yōu)勢,根據(jù)圖文材料,順坡壟坡度大,可得出較梯田采光好等重要的信息。
3.調知識
調動知識的內容由關鍵名詞決定。思維線索是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地理非選擇題的高頻名詞有特征、原因、影響、過程和措施。知識間聯(lián)系不僅體現(xiàn)在學科內的因果、影響、意義、屬性等,還拓展到生活應用領域,甚至跨越學科界線,體現(xiàn)動態(tài)變化的綜合思維及復雜現(xiàn)實情境中的區(qū)域認知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知識聯(lián)系是情境與任務之間重要的支架。譬如典例2設問(2),分析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yōu)勢。關鍵詞是優(yōu)勢(影響),知識聯(lián)系就是地形(海拔、地勢、坡度等特點)—光照(時間、強度)的影響。
4.讀動詞
構建答案必須以行為動詞為指引。地理非選擇題設問中常見行為動詞有分析、簡述、說明、比較、評價等。不同的行為動詞認知要求不同,如分析,就是對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間的聯(lián)系等。行為動詞的思維指向和認知程度成為科學表述的直接支架。譬如典例2設問(1),分析降水的特點。就是剖析地形和降水之間的關系。又如,典例2設問(2),分析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yōu)勢。表述需要厘清地形與光照之間的關系,說明具體的影響。
總之,從知識結構、知識映射、知識聯(lián)系等顯性的支架入手,能將抽象思維過程轉化為可視的認知過程,從而提高解答選擇題的準確性和解答非選擇題的邏輯性(如圖3),并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建立在堅實的知識基礎上,突出調動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