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麗/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在校黨委堅強有力領導下已經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2019年,筆者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情況調查”、“新時代思政教師隊伍現狀”兩個主題,分別從1313名學生和40位思想政治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中了解我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狀況。
思想政治課在素質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科目所不可取代的,通過問卷調查,師生對于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舉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一致,97.5%的學生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課堂是實現系統教育的有效方式,思想政治課是實現系統的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通過思想政治課可以實現規(guī)范的國家、社會、家庭不同層次的德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思想政治課,也需要思想政治課。
學校嚴格按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落實學時學分。本科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3學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5學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3學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3學分、“形勢與政策”課2學分。各門課程有序銜接,嚴格按照本科生先學習“基礎”課、“綱要”課,再學習“原理”課、“概論”課。所有課程覆蓋本科生全體,并且貫穿大學四年全過程,保證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續(xù)性和連貫性。
通過調研,我們確實發(fā)現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任務任重而道遠,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雖然目前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但如能及早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發(fā)現的問題,對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發(fā)展實在是大有裨益的。
在實用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雖然思想政治課的開課的學時學分得到了保障,但是在重視程度上遠遠落后于專業(yè)課,面對不斷前移的就業(yè)壓力,學校更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術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師認為只要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開設相關課程就可以了。甚至有的會認為這些課程學不學都不重要。殊不知,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如果一個學生都不熱愛自己的祖國,都不愿意了解自己祖國的發(fā)展歷史,不知道祖國需要什么?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能相信他將來會為祖國、為社會做貢獻?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根本保障,只有熱愛祖國、了解祖國才有可能成為祖國的建設者,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只能加強,也必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等教育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所起的作用必須充分肯定。進入新時代,我們當更加自覺、深刻地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等教育發(fā)展中所處的戰(zhàn)略地位。
眾所周知,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式,所起到的教學效果可能相去甚遠,就目前來說,大多數思想政治課教師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課本為主要載體,教師為中心,學生是信息接收者,這樣的被動的知識獲取、強迫的知識記憶,在信息爆炸的社會顯然已經落伍了,單純的照本宣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只會給學生留下思政課就是這么空洞乏味,沒有任何意義的刻板印象,極大地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降低了思想政治課的獲得感。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共有22人,其中專職教師僅3人,其余思想政治教師均由輔導員和外聘教師組成,而學校輔導員普遍年輕,教齡在3年以下的占了50%,很多都是剛剛從校園出來,直接又跨入校園,缺乏實踐教學經驗,還處于邊教學邊積累階段,且部分教師所學專業(yè)不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淺,授課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無法貼近學生的關注點,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影響了思想政治課的時效性。另一方面,外聘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管理起來也不易。
近幾年我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流動性較大。主要原因是民辦高校的薪資待遇偏低、績效獎勵機制不完善,無法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另外,相比專業(yè)課教學重視度而言,思想政治課教學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多種因素下,每年都有一部分思想政治課教師因考取公務員、事業(yè)編制或前往企業(yè)就職而離職。由此帶來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不穩(wěn)定,思想政治教學的不連續(xù)性等弊端日益顯現。
一方面,學業(yè)、就業(yè)的壓力促使學生一切向“實用”、“有用”看齊,不喜歡高高在上的政治理論和抽象的思想說教。學校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也鼓勵學生更熱衷于學習專業(yè)知識,因此,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僅滿足于應付考試,獲取學分,學習僅停留于膚淺的認識,機械的記憶。很少運用理論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對于時政新聞和熱點事件雖有關注,但是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另一方面,學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方式老套,一味的機械記憶,使學生對于思想政治類課程的認識停留在枯燥、空洞、乏味,沒有實際用處的層面,再這樣的認知狀態(tài)下,可以想象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一門重要課程,不僅是知識教育更是認同教育,只有對國家有強烈的認同感,才能培養(yǎng)出堅定的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加強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宏觀指導和頂層設計,建立結構合理的思想政治課師資隊伍,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抬頭率和點贊率。
2019年8月14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各級領導必須把思想政治課教學作為推動和加強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加強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頂層設計”,統籌部署。大力推進思想政治課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專業(yè)化水平,積極推進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工作。
“加強思政課建設關鍵在于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政治立場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保?]學校必須加強隊伍建設,首先要嚴格落實教育部相關政策要求,配足思想政治教師工作隊伍;其次,提高思政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教師教與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并將科研與教學結合,形成以教促研,教學與科研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第三,加強思想政治教師業(yè)務培訓、進修、晉升機制。通過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形成一支“專家型”的思想政治教師工作隊伍,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化水平提供保障。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充分利用新技術進行教學改革,是學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首先,引用優(yōu)質的在線開放課程和教學軟件,推進思想政治課教學形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微博、微信、抖音等各式各樣的網絡平臺,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時時刻刻在對學生產生著影響,新媒體以它的便捷、迅速、影響范圍廣等絕對優(yōu)勢成為了大學生表達意見、訴求的首選渠道。以教學方式的變革推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熱情和積極性,實現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根據學校自身特點以及學校所處城市的獨特紅色資源,打造具有學校特色地方特色的一流課程,如學校身處歷史悠久的六朝古都就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利用好紅色資源,宣講好紅色故事,弘揚好紅色文化,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舉措。[3]善于運用各種載體開展不同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系列教學方式的改變真正落實思想政治課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