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 金衛(wèi)東 勉有錄
大氣降水降落到地面后,形成面流,向低洼處匯集,形成流水;在勢能的作用下,流水具有一定的動能,沖蝕(侵蝕)低洼處,形成溝谷,使坡面破碎;流水進一步下切,切穿地下含水層,溝谷演變?yōu)楹庸?典型的河水侵蝕地貌)。流水的沖刷(侵蝕)和堆積(沉積)是相輔相成的,當?shù)貏萋洳畲?,流速快,即侵蝕大于沉積時,以侵蝕為主;當?shù)貏萋洳钚?,流速慢,侵蝕小于沉積時,以沉積為主;一般河流上游以侵蝕為主,河流下游以堆積為主。流水侵蝕地貌主要有溝谷、河谷、峽谷、瀑布、河流階地等;流水沖積地貌主要有洪積扇、沖積扇、河漫灘(平原)、沖積平原(典型的河水堆積地貌)和河口三角洲等。另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既有水的靜態(tài)溶蝕,也有流水的沖蝕和沉積。
流水沖、積而出的“考點”是一個高頻考點,其中河道在近幾年考查的頻率最高,筆者主要利用歷年高考試題,從“考什么”“學什么”方面答疑解惑。
【考什么】
主要考查流水侵蝕對地表形態(tài)和人類活動的不利影響;影響流水侵蝕強弱的因素;流水侵蝕地貌的形成過程和特點;結合河床剖面圖,考查流水作用對河道的影響;結合河谷垂直剖面圖或景觀圖,考查流水作用的過程、特點及影響;峽谷和瀑布的形成原因等。
【例1】(2019年全國卷Ⅲ,37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河發(fā)源于美國內陸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節(jié)性融雪和大氣降水補給。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該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內變化大,但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下圖示意該河段典型河流斷面不同時間的水體形態(tài)。
(1)對該河段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的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
(2)指出4—6月該斷面河水深度的變化特征,并說明原因。
(3)分析8月該河段河底淤積的原因。
【試題評析】該題以美國內陸高山某河流的補給類型、流量、含沙量、流水侵蝕而成的河床剖面等特征為背景,在閱讀圖文材料,提取信息的基礎上,主要考查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的原因、河水深度的變化特征及原因和河底淤積的原因。
(1)高山地區(qū)的河床是地殼抬升、河水下切而成的;河面寬度和形狀一般受地形和巖石性質的影響,即高山地區(qū)河床落差大,以下蝕為主,河床深度變化大;兩岸巖性一致,且堅硬,抗侵蝕能力強,側蝕受阻,不利于河床擺動,河床寬度變化不大。
(2)河水深度的變化受補給類型的制約,該“河流上游河段受季節(jié)性融雪和大氣降水補給”,4—6月該河以季節(jié)性融雪補給為主,隨著氣溫升高,融雪量增大,河流水位上升;因含沙量低,隨著流速增大,其下蝕作用增強,河水深度增加。
(3)“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由此信息可知,坡面侵蝕增強,河流含沙量高;降水變率大使徑流量與流速變率大,8月當降水減少時,徑流量減小,流速降低,泥沙快速淤積。
【參考答案】(1)(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未擺動);單一巖性(巖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變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補給為主,流量持續(xù)增長,水位上升;融雪補給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續(xù)加快,侵蝕河床。
(3)降水補給,(坡面侵蝕強)河水含沙量高;徑流量與流速變率大,流速降低時泥沙快速淤積。
【學什么】
2.河流侵蝕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為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溯源侵蝕使河流向源頭延長;下蝕使河床加深,在上游山區(qū)鑿出宏偉峽谷;側蝕使河谷拓寬,在中下游地區(qū)形成蜿蜒曲流和寬坦的谷底平原。不同河段河流外力作用的側重點不同,上游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中游以下蝕和側蝕為主,局部河段形成河漫灘,侵蝕和堆積并存;下游以堆積為主,侵蝕較弱。
3.流水侵蝕的強弱受地勢落差(勢能)、流量、含沙量、基巖性質、植被、補給類型、降水特征和季節(jié)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4.流水侵蝕使地表破碎,溝谷或河谷加深、延長,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較高;使土地破碎,耕地減少,肥力流失;侵蝕河岸,住房等建筑受損;影響人口分布、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居民出行和空間聯(lián)系等。
5.峽谷由地殼抬升或流水沿斷裂帶下切而成;瀑布由流水跌落陡崖或因巖石軟硬差異被流水沖蝕而成。
6.河流階地是地殼間歇性抬升的結果,在地殼相對穩(wěn)定時期,因河流側蝕和堆積形成侵蝕面,在地殼抬升、河流迅速下蝕且高出洪水面形成的呈階梯狀的地形;愈向高處形成的愈早(年代愈老)。
【考什么】
高考試題往往以地貌景觀圖、地形剖面圖(斷面圖)、示意圖、坐標圖、文字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信息,主要考查流水沖積地貌的類型和成因;流水沖積地貌類型的分布特點;流水沉積物的物質組成特點;河道變動或擺動(河曲、堆積性游蕩河道)的原因;河道的開發(fā)與保護;流水沖積的利弊分析;流水沖積地貌與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關系;如何合理開發(fā)利用流水沖積地貌;人類如何調控流量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等。
1.洪積扇
【例2】(2017年全國卷Ⅱ,9~11題)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下圖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據(jù)此完成9~11題。
9.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
( )
A.坡度和緩 B.巖石裸露
C.河流、溝谷眾多 D.降水集中
10.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降水較少 ②山地相對高度較小 ③河流較長
④風化物粒徑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shù)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較高 B.土層淺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試題評析】該組高考試題是以洪積扇的概念和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物質組成為素材的,以自然地理為主的試題,主要考查影響地貌形成的因素、影響地貌物質組成差異的因素、形成耕地的自然原因等相關地理知識。
9.賀蘭山是干旱和半干旱區(qū)的分界線,賀蘭山東坡為迎風坡,降水較多,流水侵蝕發(fā)育的河流和溝谷眾多(如圖),流水搬運的泥沙在賀蘭山東麓形成了集中連片分布的洪積扇群。
10.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礫徑的大小受河水流速、地表物質礫徑、河流長短的影響。賀蘭山東坡風化物礫徑差異較小,讀圖可得,甲地洪積扇以西的山地相對高度較小(落差較小),形成甲地洪積扇的河流較長,河水流速較慢,搬運能力較差。
11.“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土層淺薄,不適合耕作。
【參考答案】9.C 10.B 11.B
【學什么】
1.在搬運途中因流速減慢或受地表事物阻擋,泥沙堆積,形成流水堆積地貌。
2.洪積扇(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和沖積扇(分布于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分布于山前地帶,眾多的洪積扇(沖積扇)相連形成洪積—沖積平原,例如成都平原是由發(fā)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個沖積扇重疊聯(lián)綴而成的復合沖積扇平原;河漫灘平原一般分布于中游地區(qū);沖積平原一般分布于中下游地區(qū);河口三角洲分布于入海口。
3.流水沉積一般具有分選性,由河床向河岸沉積物粒度減小,由洪積扇頂?shù)竭吘壋练e物粒度減??;因流水流速和搬運物質粒徑的差異,沉積物粒度不同。
4.利用地貌景觀圖、地形剖面圖(斷面圖)、示意圖、坐標圖等分析特點、尋找異同、分析原因。
5.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地上河”,水患嚴重。
6.流水沖積而成的平原因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對外聯(lián)系方便等,是人類居住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chǎn)的理想之地。
7.河床沉積泥沙的多少受沉積和侵蝕的共同作用,在自然狀態(tài)下許多河段泥沙的沉積量和侵蝕量維持著動態(tài)平衡,在人類的干預下,可能會打破這種動態(tài)平衡,當沉積量大于侵蝕量時,河床抬高;當沉積量小于侵蝕量時,河床加深。人類通過植樹種草、加固河堤、興修防洪和泄洪區(qū)、興修水庫、跨流域調水等措施趨利避害。
8.泥沙沉積和海水侵蝕動態(tài)維持著河口三角洲的生消。
9.因地制宜,合理開發(fā)利用沖積地貌。
10.河道采砂、傾倒垃圾、工程建設(修建大橋、水壩、固化河堤等)等會破壞河道天然生態(tài),影響洪水排泄、水生生物、水質水量等。應依法保護河道,嚴禁亂采、亂挖、亂倒和不合理建設;疏通河道利于通航;研究河道生態(tài)規(guī)律,修復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河流自然功能。
2.堆積性游蕩河道
【例3】(2019年全國卷Ⅰ,9~11題)黃河小北干流是指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河段,全長132.5千米。該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匯入;河道擺動頻繁,沖淤變化劇烈,為典型的堆積性游蕩河道。如圖為黃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圖。據(jù)此完成9~11題。
9.黃河小北干流為堆積性游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段河流
( )
A.流量大,含沙量季節(jié)變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節(jié)變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節(jié)變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
10.黃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擺動范圍較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匯入 ③沿岸地貌 ④兩岸巖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黃河小北干流
( )
A.含沙量劇增,擺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積增強
D.侵蝕加強,河床加深
【試題解析】該題組以黃河小北干流河段河道擺動為背景,主要考查河道擺動的原因、影響黃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擺動范圍較小的主要因素、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黃河小北干流河段水文特征的變化。河道特征受地形、地質(基巖和沉積物)、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9.黃河小北干流為堆積性游蕩河道,即該河段為辮狀河道,小北干流河段支流較多,且流經(jīng)黃土高原地區(qū),含沙量大;黃河流經(jīng)晉陜大峽谷攜帶大量泥沙出禹門口后,河道變寬,河面比降降低,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淤積;該區(qū)域為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使該河段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
10.汾河河口到涑水河河口之間沒有大的支流匯入,小北干流流量變化不大;受沿岸地貌束縛,黃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擺動范圍與主河道基本一致;兩岸巖性堅硬,抗侵蝕能力強,河道較窄,河流擺動范圍小。
11.渭河河口位于黃河小北干流河道南段,渭河洪峰(水位高)注入黃河,頂托渭河河口以北的小北干流河水,使小北干流流速減慢,下泄水量減少,導致小北干流水位上升,淤積增強。
【參考答案】9.D 10.C 11.C
【學什么】
背對河流流向判斷左岸和右岸。河道的類型是指河流流經(jīng)的路線在平面上的圖形。河道類型可以分為曲流、辮流、分汊和順直,其中以曲流與辮流為主。因流水侵蝕和沉積的此消彼長以及河流水文特征的變化使河道變動或擺動。
河曲又叫蛇曲,多分布在有松散堆積物的平原或河漫灘上,在河流發(fā)育過程中,隨著河床比降的降低,下蝕減弱,側蝕增強,河道拓寬(變?yōu)閷捁?,受地形、巖性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河道彎曲,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使河道越來越彎曲,形成在寬闊的谷底能自由擺動的河曲(曲流)。在自由河曲的發(fā)展過程中,相鄰凹岸間的曲流頸逐漸被河流側蝕而變窄,曲流頸一旦被洪水沖毀,就產(chǎn)生自然的裁彎取直,被裁去的河灣與河流分離,形成牛軛湖。
堆積性游蕩河道屬于辮狀河道(辮流),多發(fā)育在沖積扇或洪積扇、山前傾斜平原、三角洲上。其特點如下。
1.河床寬,多河道,河道不固定,河床淺,彎曲度小,河道多松散堆積物,多分叉(江心洲和沙洲),河水時分時合,河道反復分岔合并。
2.河流含沙量大,流量不穩(wěn)定。
3.辮狀河道以上河段河床比降大,水流急,沉積物搬運量大。
4.河道側向遷移迅速。
【小試牛刀】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時提出:“下游的黃河三角洲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黃河三角洲濕地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位于山東省東北部的渤海之濱,是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處沉積形成的沖積平原,位于黃河入海口處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qū)正是以保護河口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濕地類型保護區(qū),保護區(qū)內大面積喜濕、耐鹽的蘆葦生長在退海灘涂上。發(fā)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jīng)濟先后列入國家“十五”計劃和“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如圖為黃河三角洲位置示意圖。
(1)簡述黃河三角洲蘆葦灘的主要生態(tài)功能。
(2)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土壤鹽堿化問題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發(fā)展高效生態(tài)經(jīng)濟是黃河三角洲經(jīng)濟區(qū)的目標和方向,試分析其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結構生態(tài)化的基本途徑。
(4)隨著我國糧食需求的增長,有人建議開墾黃河三角洲上的宜農荒地,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1)凈化水質;為土壤提供有機物質,提高土壤肥力;為野生動物(鳥類)提供棲息地;減輕海浪侵蝕,保護海岸等。
(2)自然原因: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且含鹽量高;降水量少,蒸發(fā)旺盛。人為原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3)農業(yè)要因地制宜,農、林、牧、漁業(yè)全面發(fā)展;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工業(yè)要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實施清潔生產(chǎn);積極發(fā)展第三產(chǎn)業(yè)(生態(tài)旅游業(yè))。
(4)贊同。因為黃河三角洲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黃河水作為灌溉水源,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我國人口眾多,隨著耕地面積的減少,開墾黃河三角洲上的宜農荒地可滿足我國糧食需求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不贊同。黃河三角洲主要為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開墾黃河三角洲上的宜農荒地可使?jié)竦厣鷳B(tài)功能喪失,無法“促進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