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

2020-11-17 09:06:10汪錦濤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20年8期
關鍵詞:伊朗政府庫爾德人庫爾德

汪錦濤

在伊朗庫爾德問題的發(fā)展與演變過程中,庫爾德政黨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2004 年成立的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The Kurdistan Free Life Party,PJAK)使伊朗東庫爾德斯坦地區(qū)的安全局勢更趨復雜化。該黨的形成有著復雜的歷史與社會背景。從歷史上看,其產生主要是由于伊朗歷屆政府對境內庫爾德人的歧視、打壓與同化政策所致,也與西方列強殖民統(tǒng)治息息相關。從現(xiàn)實上看,伊朗庫爾德問題與中東地緣政治長期并存,并使中東庫爾德人所聚居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以及土耳其等國政局長期動蕩。1946 年伊朗曾建立了一個短暫的馬哈巴德共和國(Republic of Mahabad),但不久便宣告滅亡,此后庫爾德人再也沒有形成任何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目前,國內對伊朗庫爾德政黨問題的研究成果較少,①汪波:“敘利亞庫爾德人的政黨政治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 年第1 期,第62~75 頁;肖文超:“敘利亞庫爾德反對派主要政黨”,《國際研究參考》,2014年第5期,第52~57頁;肖文超:“敘利亞庫爾德民主聯(lián)盟黨與‘西庫爾德斯坦’自治的前景”,《世界民族》,2015年第2期,第57~65頁;王藝儒、劉霞:“伊朗庫爾德政黨及其政治前景”,《國際研究參考》,2017年第4期,第40~47頁。對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關注和探討尤為鮮見。因此,本文擬從該黨成立的歷史背景、成立過程及其影響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梳理與分析,以期彌補國內學者在該領域研究的不足。

一、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興起的歷史背景

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崛起有著多元而復雜的歷史因素與背景。

(一)立憲革命和馬哈巴德共和國的實踐對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的推動。20 世紀以來,亞非拉地區(qū)民族民主解放斗爭運動廣泛興起。在此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伊朗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機不斷加劇,反封建、反殖民的民族主義思想逐步形成。1905~1911 年,伊朗爆發(fā)立憲革命,人民提出自由、平等權利要求,并為此進行了長達6 年的抗爭,盡管這場運動以失敗告終,但革命持續(xù)之久沉重打擊了伊朗的封建勢力,迫使當局不得不保留憲法。這場伊朗資產階級立憲革命是亞洲覺醒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它客觀上促進了伊朗庫爾德人的民族意識覺醒。此后,為爭取自身合法權利,伊朗庫爾德人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斗爭持續(xù)不斷。

一戰(zhàn)爆發(fā)后,伊朗政府盡管對外宣布持中立立場,但是境內的東庫爾德斯坦地區(qū)仍成為俄羅斯、土耳其交戰(zhàn)的戰(zhàn)場。戰(zhàn)時帝國主義列強相對放松了對伊朗的控制,戰(zhàn)后列強實力又遭到嚴重削弱而無暇東顧,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此時,受俄羅斯十月革命和伊朗國內政治經濟環(huán)境惡化影響,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迅速興起。1921 年,禮薩·汗發(fā)動政變上臺,出臺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加大了對庫爾德民族叛亂的打擊力度。例如,禮薩·汗政府仿效土耳其政府派駐異族人士管理庫爾德地區(qū)事務,削弱庫爾德人中激進布爾什維克分子的有生力量,并禁止在公共場合使用庫爾德語。②Mcdowall David,“A Modern History of the Kurds,”History Reviews of NewBooks,Vol.5,No.4,2010,pp.62-69.這些壓制政策不僅未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更加激起了伊朗庫爾德人的憤慨。他們一面堅持反政府斗爭,一面伺機尋求民族自治的時機。

隨著二戰(zhàn)的爆發(fā)和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出現(xiàn)復興之勢。1941 年,蘇聯(lián)在二戰(zhàn)歐洲大陸西線戰(zhàn)場上受制于納粹德國,需要大量后方物資補給,急需開辟一條經南方從波斯灣北上穿過里海的的運輸通道。然而,此時作為該通道必經之地的伊朗雖然表面宣布對作戰(zhàn)雙方保持中立,但實則與納粹德國暗通款曲。英國、蘇聯(lián)出于各自利益考量,分別自南北方出兵占領了伊朗,并逼迫親納粹德國的禮薩·汗國王退位。伊朗庫爾德知識分子中的有識之士則利用這一權力真空,開始加大庫爾德民族主義的宣傳活動。1945 年二戰(zhàn)結束后,蘇聯(lián)政府出于擴大戰(zhàn)后在中東勢力范圍、維護自身在該地區(qū)利益的考慮,開始公開支持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者。1946 年1 月22 日,馬哈巴德共和國在蘇聯(lián)紅軍的支持和保護下宣告成立。在伊朗庫爾德人歷史上,1942 年成立的庫爾德斯坦復興委員會(Komala Jiyanewey Kurdistan,Komala)是第一個庫爾德政黨。由于特殊性質原因,其成立之初便是個秘密組織,目標是在伊朗實現(xiàn)庫爾德人的民族自治,并擴大庫爾德人語言和社會權利,加強本民族的政治與社會影響。①王佳尼:“中東社會轉型與庫爾德問題”,《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年第1期,第37~38頁。而1945 年取代該黨的伊朗庫爾德斯坦民主黨(The 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KDP)在蘇聯(lián)幫助下于次年宣布建立馬哈巴德共和國。馬哈巴德共和國領導人大多來自庫爾德斯坦復興委員會,當時新興的庫爾德政權極其缺乏政治經驗,政府內閣成員政見分歧也較大,國家凝聚力嚴重不足,新政府的正常運轉主要依靠總統(tǒng)卡奇·穆罕默德的個人魅力和蘇聯(lián)支持。而蘇聯(lián)之所以支持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者則主要是維護自身利益,即為保證其戰(zhàn)時南方戰(zhàn)略補給線的安全,侵占伊朗石油資源、侵犯土耳其和伊朗的領土和主權完整。至于伊朗庫爾德人,蘇聯(lián)只是把其視為一個可以利用的棋子,庫爾德人民族自治乃至獨立建國的政治訴求并不在蘇聯(lián)的戰(zhàn)略安排之內??梢哉f,蘇聯(lián)一開始就抱著利用庫爾德人的目的,并不愿為其實現(xiàn)政治理想投入更多精力。二戰(zhàn)后,美國和蘇聯(lián)開始爭奪在中東地區(qū)霸權,但美國壓力下,蘇聯(lián)被迫放棄了在伊朗的利益。蘇聯(lián)駐軍的撤回,使得馬哈巴德共和國失去了最有力的外部保護和屏障。此后,在得到美國支持和土耳其、伊拉克這兩個同樣遭受庫爾德問題困擾國家的默許下,親西方的伊朗巴列維政府派軍隊于1946 年12 月剿滅了馬哈巴德共和國。馬哈巴德共和國盡管前后只存在了不到一年時間,但其斗爭實踐為伊朗庫爾德民族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實踐基礎,也為后來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二)巴列維政府對庫爾德人的政策。1941 年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Mohammad Reza Pahlavi)在伊朗上臺執(zhí)政,伊朗主體民族波斯人屬于伊斯蘭教什葉派,而提出民族自治要求的庫爾德人則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由于伊朗庫爾德人經常開展跨境反政府活動,巴列維政府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實行孤立庫爾德人的政策,以達到切斷外界對伊朗庫爾德人援助的政治目的。孤立主義是此時巴列維政府對庫爾德人政策的核心。

1941~1979 年巴列維在位時期曾一度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庫爾德民族發(fā)展的政策。例如,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允許庫爾德人在政府監(jiān)督下開辦民族語學校、廣播電臺等。但是,這種教育、社會活動受到政府的嚴格監(jiān)督和控制,限制了庫爾德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40 年代,巴列維政府對庫爾德人實行了溫和的軍事政策,允許庫爾德人服兵役、參加政府軍。因此,伊朗庫爾德地區(qū)局勢也曾出現(xiàn)20 世紀40 年代近十年的和平發(fā)展期。然而,在20 世紀50 年代初至1979年巴列維執(zhí)政后期,受摩薩臺內閣政變和國際冷戰(zhàn)影響,伊朗局勢動蕩不安。②1951~1953年出任伊朗民選首相的摩薩臺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是把伊朗石油業(yè)國有化。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yè)自1913 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后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后則由英國政府操控。摩薩臺的決定令英政府相當不滿,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政變,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摩薩臺政權,后巴列維王朝在美國支持下重新掌握實權,對國內加強專制統(tǒng)治,導致伊朗民族主義運動高漲。此外,1950~1953 年的朝鮮戰(zhàn)爭和1959 年美蘇冷戰(zhàn)時期最嚴重正面對抗事件——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fā)使得國際局勢異常緊張。為此,巴列維適時調整了對庫爾德人的政策,強化了對庫爾德地區(qū)的恐怖統(tǒng)治和軍事鎮(zhèn)壓。①Fragiskatos, Peter,“The Kurds and the State: Evolving National Identity in Iraq, Turkey, AndIr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Vol.18,No.3,2006,p.224.可以說,在1979 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的相當長一段時期里,巴列維政府對庫爾德人采取了嚴酷的打壓政策。例如,1956 年,伊朗克爾曼沙汗省附近的庫爾德人發(fā)動起義,但很快便遭到政府的武力鎮(zhèn)壓。同時,伊朗政府針對庫爾德人實施孤立政策。如1958年,馬哈巴德共和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毛拉·穆斯塔法(Maura Mustafa)結束國外流亡生崖重回祖國伊拉克,便引起了伊朗政府的警惕。②唐志超著:《中東庫爾德民族問題透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06頁。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毛拉·穆斯塔法領導的伊拉克庫爾德民主黨(Kurdish Democratic Party of Iraq,DPI)為爭取民族合法權益同伊拉克政府展開了激烈較量,需要巴列維國王的有力配合與支持。而作為交換條件,巴列維國王要求他鎮(zhèn)壓伊拉克境內的伊朗庫爾德民主黨。為取得伊朗政府的幫助和支持,毛拉·穆斯塔法驅逐并逮捕了許多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分子。他的這一做法激起了伊朗庫爾德人的強烈不滿,認為他背叛了“庫爾德革命”,但伊朗政府卻通過此舉達到了切斷伊朗庫爾德人與外界聯(lián)系的政治目的。1979 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后,在伊朗建立起了一個現(xiàn)代的政教合一國家,庫爾德人的民族自治斗爭也進入了新階段。

(三)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歷經坎坷,困難重重。伊朗政府對其庫爾德等少數(shù)民族一貫采取歧視和壓迫政策,因此,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處境向來十分艱難。早期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的領導人既缺乏政治實踐經驗,又在建國理念、治國方針等方面存在嚴重意見分歧,致使各方矛盾重重,難以調和。如馬哈巴德共和國領導層中既有支持總統(tǒng)卡奇的庫爾德部落,又有支持共和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毛拉·穆斯塔法的派別??ㄆ婧兔つ滤顾▋扇藶闋帄Z權力,勾心斗角,彼此轄制。因此,共和國內部的政治基礎十分薄弱,可謂一盤散沙。伊朗庫爾德斯坦地區(qū)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相對落后,不同酋長部落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很大。伊朗政府針對庫爾德地區(qū)的這一特點,先是采取分而治之、逐個瓦解的政策,以削弱東庫爾德斯坦地區(qū)的橫向聯(lián)系,隨后便大舉派兵進攻馬哈巴德地區(qū)??ㄆ嬲周浫鯚o能,在伊朗政府軍兵臨城下時幾乎未作任何抵抗便臨陣逃脫,最終于1946年12月被推翻。馬哈巴德共和國垮臺后到1979 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fā)前的這段時期,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陷入沉寂期。③Storm Lise, Ethnonational Minorities in the Middle East:Berbers, Kurds, and Palestinians,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7,p.37.1979 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君主立憲政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同年3 月21 日,即庫爾德歷法新年的前一天,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Khomeini)派遣空軍和革命衛(wèi)隊悍然進攻庫爾德城市薩蘭達季。這次行動傷害了伊朗庫爾德人的民族感情,引起了強烈不滿。因此,在當年3月85%~90%的伊朗庫爾德人抵制了政府就伊朗國名舉行的全民公決。此后,伊朗政府通過修憲不斷削弱庫爾德人的民族權利。1979 年11 月伊朗憲法草案的最初版本中還含有保障庫爾德等少數(shù)民族權利的部分條款,如其中第21 條規(guī)定,伊朗通用語言為波斯語,但允許學校和媒體使用少數(shù)民族語言。④唐志超著:《中東庫爾德民族問題透視》,第212頁。然而,在憲法草案修改后,上述規(guī)定被取締。為表達不滿,伊朗庫爾德民主黨拒絕參加憲法公投,與政府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1980年9月兩伊戰(zhàn)爭爆發(fā),中東地區(qū)形勢愈加錯綜復雜,庫爾德人不幸淪為大國博弈的政治工具。而此時,伊朗庫爾德人卻認為可利用這一時機來為自身爭取合法權益。伊朗庫爾德政黨向政府表示愿意加入反擊伊拉克入侵的戰(zhàn)爭,希望借此來換取自治權,遭到拒絕。兩伊戰(zhàn)爭期間,伊朗和伊拉克政府均支持對方的庫爾德反政府武裝,以此作為削弱對方政府在戰(zhàn)場上實力的手段??傮w來說,這一時期,伊朗政府雖然面臨來自伊拉克的巨大軍事壓力,在戰(zhàn)場上損失慘重,但穩(wěn)固國內安全與穩(wěn)定的大政方針沒有改變,對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繼續(xù)采取壓制政策。

兩伊戰(zhàn)爭結束后,一些伊朗庫爾德游擊隊繼續(xù)開展武裝斗爭,但規(guī)模有限,未對政府構成重大威脅。20世紀90年代,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基本沒有進一步發(fā)展,武裝游擊活動也基本停止,部分主張與政府和談的溫和派庫爾德民主黨領導人也遭暗殺,其力量遭到嚴重削弱。1997年8月,伊朗溫和改革派教士哈塔米(Khatami)上臺,采取了一些相對開明的政策方針:如擴大公民政治選舉自由、對庫爾德等少數(shù)族群采取寬容政策。哈塔米任命多名庫爾德人出任總統(tǒng)或內閣成員顧問,允許庫爾德刊物公開討論民族主義、庫爾德歷史等問題。①唐志超著:《中東庫爾德民族問題透視》,第216頁。哈塔米的改革政策使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又一度活躍起來。然而,哈塔米的改革觸及了保守主義者,尤其是波斯人的族群利益,進而遭到保守派的強烈批評和竭力阻撓。保守派接連發(fā)動反擊,哈塔米則節(jié)節(jié)退讓。直至2004 年2 月,伊朗大約一半的庫爾德議員被禁止參加議會選舉。

綜合來看,伊朗1979 年進入政教合一體制后,新政權對庫爾德人的民族政策日趨強硬。②唐志超著:《中東庫爾德民族問題透視》,第211頁。這與1919 年土耳其凱末爾政府在資產階級革命時,對國內庫爾德人采取利用和容忍并存政策,革命后卻對其采取強硬鎮(zhèn)壓措施的情形十分相似。在此形勢下,一些伊朗庫爾德有識之士積極推進民族自治進程,并竭力發(fā)展政黨勢力,讓更多的庫爾德精英和百姓參與到爭取民族獨立的事業(yè)中,這為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但是,伊朗的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在政府的一再壓制和打擊下,幾度沉浮與起落,其實現(xiàn)民族自覺、自治與獨立建國的美好愿望始終未能實現(xiàn)。

二、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組建與發(fā)展

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是一個激進的左翼民族主義反伊朗政府組織。自2004年成立以來,該組織一直在為伊朗庫爾德人爭取自治權與政府持續(xù)抗爭,并為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的庫爾德政治及武裝團體提供支持和保護,被伊朗、土耳其視為恐怖組織。2009 年,美國也將其列入恐怖組織名單。

(一)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初建期(2004~2010 年)。伊朗政府對境內少數(shù)民族長期實行宗教壓迫和打擊政策,導致后者的強烈不滿,它們?yōu)闋幦⌒叛鲎杂珊妥诮虣嗬粩嗫範?,在此背景下,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應運而生。2004年,該黨在庫爾德民族主義分子頭目哈賈邁迪領導下宣告建立,③王藝儒、劉霞:“伊朗庫爾德政黨及其政治前景”,《國際研究參考》,2017年第4期,第40~47頁。宣稱它是一個“政治的、社會的、帶有軍事色彩的文化運動組織”,宗旨是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伊朗神權體制政府,建立一個民主的聯(lián)邦制國家,實現(xiàn)伊朗庫爾德人、俾路支人、阿塞拜疆人和阿拉伯人等少數(shù)民族的地區(qū)自治。④汪波著:《中東庫爾德問題研究》,時事出版社,2014 年,第329頁。該黨擁有武器裝備,目前約有3000 名來自伊朗、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和庫爾德人散居地區(qū)的武裝力量。伊朗和土耳其政府視其為恐怖組織,但歐盟、聯(lián)合國和俄羅斯等并未予以界定。一位該黨創(chuàng)始成員稱,1997 年該黨在伊朗剛剛萌牙時,它只是個帶有青年學生性質的為爭取學生權利而奮斗的組織,并受到伊拉克建立庫爾德自治區(qū)成功實踐的激勵和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武裝斗爭鼓舞??紤]到以往庫爾德人屢次起義失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該黨領導人最初只希望建立一個伊朗庫爾德民族認同的政黨,并努力阻止伊朗政府試圖重新建構與同化伊朗庫爾德民族,使其成為伊朗人或雅利安人一部分的民族策略。在伊朗政府對該黨及國內庫爾德人實施一系列鎮(zhèn)壓政策后,其領導人于1999 年逃往伊拉克,定居在甘迪勒山區(qū),這是一個距離伊朗邊境不到10英里的由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控制的地方。2004 年,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宣布成立后,很快就發(fā)展成為伊朗最大的反對派,并打破了伊朗庫爾德民族主義運動一度消沉的局面,⑤敏敬著:《中東庫爾德問題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第194頁。表現(xiàn)出較強的組織活動能力,且獲得了足夠的外部力量支持。

(二)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鞏固與發(fā)展期(2011~2015 年)。隨著區(qū)域安全形勢的變化和發(fā)展,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開始適應外界變化并重新制定了自身發(fā)展路線。一是把謀求伊朗庫爾德民族問題國際化作為政治斗爭的突破點。2011 年底,該黨創(chuàng)始人兼秘書長拉赫曼·哈吉·艾赫邁迪前往美國尋求政治支持和協(xié)助。對此,伊朗政府持堅決反對態(tài)度,并制定了把反庫爾德分離主義同反美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大政方針。①Kenneth Katzman, “Iraq: Post-Saddam Governance and Security,”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ibrary of Congress,Vol.10,No.3,2009,p.32.二是號召所有伊朗庫爾德人“為承認各民族權利、聯(lián)邦制、民主的伊朗而戰(zhàn),也為世俗的、男女平等、宗教和文化自由的庫爾德斯坦而戰(zhàn)”。三是與土耳其庫工黨聯(lián)系密切。該黨前身在伊拉克甘迪勒山區(qū)活動期間,曾接受土耳其庫工黨的安全保護,與庫工黨聯(lián)系密切,時常相互策應展開合作。該黨還采納了庫工黨領導人阿卜杜拉·奧卡蘭的政治思想和軍事策略。在庫工黨思想影響下,該黨從一個民權運動組織發(fā)展成為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獨立運動組織。四是其宗旨是通過武裝斗爭爭取伊朗庫爾德人的民族自治,繼而建立獨立的庫爾德共和國。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武裝斗爭曾給伊朗政府制造了許多麻煩,伊朗安全部隊也曾多次對其進行清剿,雙方雖均有傷亡,但自由生活黨受到的打擊更大,其二號人物馬吉德·卡維安即于2011年被伊朗安全部隊擊斃。

武裝斗爭一直是該黨的基本斗爭策略。2010年4 月24 日,自由生活黨武裝襲擊了克爾曼沙汗省的一個警察局。據(jù)伊朗政府消息報道,該事件共造成18 名警察和8 名叛軍喪生。不久后,一架伊朗軍用武裝直升機襲擊了一座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村莊,該村莊被認為是自由生活黨的大本營。2011 年后,伊朗軍隊發(fā)動的針對自由生活黨武裝分子的軍事行動有增無減。如2011年7月16日,伊朗軍隊開始對位于伊拉克北部山區(qū)的自由生活黨武裝分子盤踞地區(qū)發(fā)動了猛烈進攻。據(jù)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的一名成員稱,在清剿行動中,共有數(shù)十名自由生活黨武裝分子被殺。

(三)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活躍期(2016 年至今)。2016 年以來,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活動趨于活躍,這從伊朗媒體相關報道中可窺一斑。如2016年7月16日,伊朗政府發(fā)言人科曼卡爾宣布伊朗部隊發(fā)動了針對自由生活黨據(jù)點的襲擊,共造成53 名伊朗士兵喪生。②Latif Tas, The Influence of Diaspora Politics on Conflict and Peace: Transnational Activism of Stateless Kurds, New York: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p.167.科曼卡爾還指出,伊朗軍隊正使用重型武器并與伊斯蘭輔助者(Ansari-Islam)一道對自由生活黨武裝采取聯(lián)合行動。伊朗媒體后來報道稱,阿巴斯·阿斯米將軍是圣城庫姆經驗最豐富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指揮官之一,他和至少5名革命衛(wèi)隊士兵在伊拉克邊境附近與自由生活黨庫爾德武裝分子的沖突中喪生。此后,據(jù)路透社報道,伊朗政府指責自由生活黨發(fā)動了針對伊朗天然氣管道的破壞性襲擊,并伏擊了政府軍。

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領導層內部并不完全贊成對伊朗政府一味采取武裝對抗政策。2016 年8 月8 日,在伊朗政府軍與該黨武裝發(fā)生沖突時,恰逢伊斯蘭教歷的齋月,該黨領導人哈吉·艾赫邁迪告訴記者,他正準備與伊朗政府談判,并堅稱庫爾德問題需要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他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妥協(xié)是不可避免的,并表示自由生活黨愿意放下武器。他還表示,武裝斗爭可能最終無助于庫爾德人在伊朗獲得政治和文化權利。然而,同年9 月2 日,伊朗政府拒絕自由生活黨的任何停火請求,稱后者別無選擇,只能放下武器或離開邊境地區(qū),警衛(wèi)隊還恢復了武裝攻勢。9月19日,伊朗地面部隊一位高級指揮官稱,其部隊將在未來幾天消滅自由生活黨的庫爾德武裝等叛軍。2017 年10月2日,在雙方戰(zhàn)斗持續(xù)一個月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開始了新一輪對自由生活黨的地面清剿行動。10月9日,伊朗媒體稱,在與自由生活黨武裝分子的戰(zhàn)斗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準將阿里·賈尼薩里被擊斃,這使政府軍進一步加大了對該黨武裝的打擊力度。③Van Bruinessen Martin,“The Kurds between Iran and Iraq,”Middle East Report,Vol.141,No.3,1986,pp.24-27.10 月30 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地面部隊部署副司令、準將阿卜杜拉·阿拉奇宣布,伊朗部隊已成功占領位于西北部邊境地區(qū)的賈索山(Jasosan)高地,自由生活黨則承認軍事失利,并同意撤退至遠離伊朗邊境一公里以外的地區(qū),保證不再進入伊朗軍事活動區(qū),也不再吸納伊朗公民加入該黨。另據(jù)伊朗媒體報道,伊朗政府軍在隨后對賈索山高地的一次清剿行動中,共剿滅了180 名該黨成員,并致使其300名成員受傷。2018年7月21日,靠近伊拉克邊境的一處伊朗軍事檢查站遭到不明武裝分子襲擊。據(jù)伊朗半官方通訊社法爾斯通訊社報道,遭襲的檢查站位于伊朗首都德黑蘭以西約620 公里的庫爾德斯坦省馬里文鎮(zhèn)附近,由于襲擊導致彈藥庫發(fā)生爆炸,造成至少10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士兵喪生。①“Kurdish PJAK Claims Responsibility for Killing 11 IRGC Forces in Iran,”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8-07/22/c_137340105.htm.(上網(wǎng)時間:2020年5月2日)這次襲擊是近年來伊朗軍方在與伊拉克接壤的邊境地區(qū)遭襲事件中遇難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自由生活黨隨后發(fā)布聲明宣稱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

三、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的未來發(fā)展前景

目前看,伊朗庫爾德自由生活黨的未來發(fā)展前景不容樂觀。一方面,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存在本身即構成了對伊朗中央集權體制的嚴重現(xiàn)實威脅,招致后者的強力打壓;另一方面,庫爾德民族運動自身存在著巨大局限性。這從包括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在內的庫爾德政黨黨派別林立、內部紛爭不斷即可見一斑。同時,地區(qū)國家均從自身利益考量出發(fā),視自由生活黨為可利用的政治棋子。此外,盡管伊朗等國庫爾德人境遇引起西方國家的廣泛關注,但是從中東現(xiàn)實考慮,西方國家并不支持其建立一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國家。因此,自由生活黨獨立建國的理想仍難實現(xiàn)。

首先,自由生活黨嚴重威脅到伊朗中央集權和神權體制,政府必加大打擊力度。該黨不僅反對世俗的伊朗政府,而且對凌駕于最高政權的神權統(tǒng)治模式也十分抵觸,主張建立一個庫爾德民族自治政權,并要求將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巴赫蒂亞里人、盧爾人、俾路支人及土庫曼人等少數(shù)民族都平等地納入新庫爾德政權中。這無疑是對伊朗民族主義的公然挑戰(zhàn)和反政府行徑,因而遭到伊朗政府的強烈反對和鎮(zhèn)壓。而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來,中東局勢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給伊朗國內錯綜復雜的局勢又蒙上了一層陰影。伊朗政府勢必會加大壓制各種反政府勢力的力度,其與自由生活黨乃至其他庫爾德民族政黨之間的較量短期內不會停止。

其次,伊朗庫爾德政黨林立,互相之間也存在難以調和的分歧和矛盾。除了自由生活黨外,伊朗其他的庫爾德政黨還有庫爾德斯坦民主黨、伊朗群眾黨(Tudeh Party)等。這些庫爾德政黨互相傾軋,且斗爭目標、方針和綱領不一,未能形成一股與伊朗政府抗衡的強有力的政治力量。自由生活黨作為伊朗新興的庫爾德政黨,其斗爭方式較為靈活,如使用游擊戰(zhàn)、山地戰(zhàn)和陣地戰(zhàn)與政府周旋;原則性也較強,如長期堅決反對伊朗當局和美國干涉伊朗庫爾德事務等;更注重獨立、民主、自由的價值理念。而成立較早的伊朗庫爾德政黨則主要采取正面武裝斗爭方式,缺乏現(xiàn)代思想觀念。盡管伊朗庫爾德政黨在反對伊朗政教合一政體等方面是一致的,其成員也常常相互流動和展開合作,但是因其內部意見不一,矛盾和分歧難以彌合,無疑給伊朗庫爾德民族自治和獨立前景增加了不確定性。

第三,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周邊地區(qū)大國從各自利益出發(fā),對自由生活黨態(tài)度不一。土耳其長期受西方國家影響,被視為西方國家向中東擴張的急先鋒。2011 年敘利亞危機爆發(fā)以來,土耳其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及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一樣,力主推翻巴沙爾政權。而支持巴沙爾政府的伊朗則指責土耳其干涉敘內政,充當“帝國主義強權的奴仆”。土耳其與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對立凸顯,如土支持敘反對派武裝,不承認巴沙爾的總統(tǒng)地位,伊朗則持相反立場。因此,土伊關系不睦。然而,在打擊庫爾德分離主義勢力上,雙方立場卻高度一致。2019 年3 月6 日,土內政部長蘇萊曼·薩蘇魯(Suleiman Sassoulu)表示,土耳其和伊朗正在討論針對庫工人黨和其在伊朗的分支自由生活黨的跨境打擊行動。庫爾德問題對土耳其而言十分棘手,庫工黨在土的暴力反叛行動在中東國家中是最激進的,土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近年來,在現(xiàn)實利益驅動下,土伊在伊核問題和庫爾德等問題上不斷拓展政治與安全合作空間。①杜軍:“中東變局以來的土耳其與伊朗關系探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8年第1期,第56頁。土也加強了打擊自由生活黨的力度,以切斷和遏制其與庫工黨的聯(lián)絡與合作。以色列境內庫爾德人很少,表面上看,以政府在庫爾德問題上一向持中立立場。但實際上,以政府一直暗中同美國一道支持自由生活黨等伊朗庫爾德政黨,以顛覆伊朗政權。盡管美國將自由生活黨列入恐怖組織名單,但暗中卻支援包括該黨在內的庫爾德政黨,對抗伊朗政府。薩達姆政權垮臺后,親美的伊拉克政權上臺,其一面同美國一致支持其他中東國家的庫爾德政黨,一面又不得不防范庫爾德勢力坐大,殃及自身政權穩(wěn)定。因此,伊拉克政府對自由生活黨等伊朗庫爾德政黨態(tài)度較為復雜。此外,在如何對待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庫爾德人問題上,美國等西方大國僅希望其能得到人道主義對待,改善其經濟文化條件而已,②唐志超:“庫爾德問題的歷史、現(xiàn)狀及前景”,《現(xiàn)代國際關系》,1999年第11期,第42~44頁。并不真心支持庫爾德人建國。它們更期望通過支持自由生活黨顛覆伊朗政權,為此,一面扶植和支持其反伊朗政府的行動,一面竭力強化對其政治上的控制,向其灌輸西方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為自己培育分裂伊朗政權的代理人。囿于中東地緣政治與大國博弈,自由生活黨欲實現(xiàn)民族自治與建國的愿望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

四、結 語

庫爾德民族是典型的跨界民族,伊朗庫爾德斯坦自由生活黨等民族政黨的形成、建立和發(fā)展都是歷史和國際政治利益斗爭的產物,目的是爭取庫爾德民族自治權利。然而,無論其斗爭方式合理與否,斗爭形式單一與多樣,其產生的外溢效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應在一種國際化的大背景框架中去審視,理性辯證地看待和分析伊朗和中東其他國家的庫爾德問題。誠然,庫爾德問題是處理多民族國家少數(shù)民族自治問題的現(xiàn)實案例,在政治多極化越來越朝向縱深發(fā)展的今天,如何合理地處理少數(shù)民族的合理政治訴求和實現(xiàn)其普遍應享有的民族權益,既是治國理政的關鍵,也是涉及人道主義、國際政治、大國博弈的現(xiàn)實問題。伊朗雖是多民族國家,但是其主體民族波斯人只占六成左右,而剩下的四成都是少數(shù)族群。對此,伊朗政府只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諸如開展不同民族間的交流對話與磋商,盡可能求同存異地開展合作,才能達成政治協(xié)商與和解,共同推進伊朗乃至中東地區(qū)的政治民主化進程,維護國際安全合作,促進世界和平進步事業(yè)的發(fā)展??梢灶A見,在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正確處理少數(shù)民族的合理政治訴求,維護和保障其民族權益將成為世界相關國家與國際社會須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之一。妥善有序地解決這一問題,將有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推動各民族間的良好交往互動以及民主化進程?!?/p>

猜你喜歡
伊朗政府庫爾德人庫爾德
伊朗查明核設施爆炸原因
庫爾德人幾番“建國”夢碎
在敘利亞遭美國拋棄,庫爾德人從美敵對勢力中找到新盟友
英語文摘(2019年12期)2019-08-24 07:53:48
石油歸誰所有?庫爾德前途與俄土博弈
能源(2017年11期)2017-12-13 08:12:24
伊朗給新生兒發(fā)金幣
鳳凰資訊報(2014年6期)2014-05-30 15:46:50
庫爾德人在敘成立“自治國”
平塘县| 甘南县| 新津县| 修水县| 景洪市| 芜湖市| 剑河县| 廊坊市| 肇东市| 襄城县| 大理市| 恭城| 多伦县| 乌拉特后旗| 仪陇县| 汶川县| 普定县| 湘阴县| 淮滨县| 含山县| 漾濞| 平乐县| 阿尔山市| 正宁县| 吉首市| 嘉荫县| 惠水县| 扬中市| 攀枝花市| 崇义县| 芦山县| 乐都县| 崇文区| 太仓市| 揭阳市| 绥江县| 潞西市| 雷州市| 奉贤区| 巴林左旗|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