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麗
摘要:目的:探討和分析心血管內科常見問題及合理用藥。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實際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評價臨床用藥中常見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合理用藥建議。結果:心血管內科300例中,臨床用藥不合理34例,占總人數的1.13%,其次是不合理的藥物劑量和用法>不合理的診斷和用藥>忽視禁忌證>不合理配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結論:在心血管內科治療中,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時有發(fā)生。應逐步加強對其的重視,通過藥品監(jiān)管,減少或預防不合理用藥。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問題;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092-01
我院心血管內科主要是治療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與心臟、血管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關疾病。這些疾病通常需要采用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方式。在使用藥物治療時,由于我國藥物使用管理較為松散,常出現臨床不合理用藥現象,對患者治療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不合理用藥后患者治療效果不能充分保證,可能延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治療失敗,甚至出現患者死亡。藥品在使用過程中均會有一定不良反應,從而引起其他并發(fā)癥,使患者病情加重,影響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心血管病人,其中有56名男性患者, 44名女性患者,年紀在33歲~92歲之間,平均數為(51.47±9.09)歲;最短病程為6個月,最長病程為21年,平均數為(6.47±4.84)年。均滿足世界衛(wèi)生組織針對心血管內科病診斷標準。
1.2方法
通過對3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臨床資料的整理,分析存在的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再依據相關的工作經驗和文獻研究,對用藥不合理表現進行總結,再提出整改措施。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統(tǒng)計軟件是SPSS21.0統(tǒng)計軟件,利用此軟件對文中所涉及到的相關資料數據進行統(tǒng)計,前者用( )表示,組間數據施行t檢驗;后者用(%)表示,組間數據施行x2檢驗。P<0.05時,對數據進行比較之后具有意義。
2結果
在300名心血管患者中,存在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的患者為34例,總發(fā)生率為1.13%,依次為藥物劑量用法不合理>診斷及用藥不合理>忽視禁忌證>配伍不合理>抗菌藥使用不合理。
3討論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治療風險高于其他科室疾病。心血管疾病通常采用藥物治療,而心血管疾病藥物種類較多,用藥方案十分復雜,治療期間極易產生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直接影響,還會由于不良反應的出現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用藥合理性分析十分必要。
下面將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臨床循證證據缺失:循證證據是將目前得到的準確性證據與主治醫(yī)生個人專業(yè)技能和臨床經驗相結合,再加入患者意愿,從而形成的具體治療方案。心血管疾病包含較多疾病類型,主治醫(yī)生需要掌握患者各項指標水平,再結合專業(yè)技能與經驗對患者所患疾病進行確診。如果臨床循證證據缺失,主治醫(yī)生掌握的數據較少,在選擇治療手段時會產生錯誤選擇,從而影響治療效果?;颊呶吹玫接行е委?,會發(fā)生病情加重或威脅生命安全等事件,不利于患者康復。
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心血管內科治療過程中常普遍應用抗菌藥物,存在抗生素濫用問題。由于濫用抗生素,導致患者產生較強耐藥性,致使抗生素藥物治療作用不斷降低。分析原因是因為主治醫(yī)生在用藥時無法準確掌握抗菌藥物及未把患者實際情況考慮在內,只是憑借自身經驗用藥,導致患者產生耐藥性。
用藥缺失針對性:心血管內科在用藥治療患者時,需要針對患者癥狀加入對應的藥物治療。由于患者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同時,又伴隨其他病癥,需要主治醫(yī)生針對多種疾病給予藥物治療。由于患者所患疾病類型較多,藥物間又存在相克因素,醫(yī)生在給藥時會選擇可以同時治療多種疾病的藥物。在此種藥物治療下,雖然藥物具有一定療效,但因為缺失針對性,使疾病治療效果與治療前相比較未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延長治療時間,加大患者負擔。
心血管內科給予藥物治療過程中存在較多用藥不合理現象。改善這些問題的措施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醫(yī)院要加強醫(yī)生藥物知識培訓工作,不斷提升醫(yī)生對藥物的掌握能力。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過程較為復雜,并且常出現不斷變化的過程,每位患者存在的病癥存在較大差異,需要掌握每位患者的病情并對癥下藥。另外,藥物的藥理作用、適應證、不良反應是決定患者病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醫(yī)生需要詳細掌握這些藥物特點,才能提高用藥質量。醫(yī)生在給予藥物治療后,還需要不斷觀察患者病情,根據病情確定治療效果及是否產生不良反應,從而改變給藥方式及劑量,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治療效果。(2)明確掌握藥物配伍禁忌: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同時會伴隨其他病癥,醫(yī)生進行藥物配伍時,如果發(fā)生配伍不合理,則會降低藥效并產生不良反應。醫(yī)生要不斷提升自身藥理知識,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運用多種藥物治療時,明確配伍藥物、給予劑量、給藥方法等,使所采用的藥物與患者實際病情相符,提高治療效果。(3)強化用藥指標工作:由于心血管內科患者年齡均較大,經常發(fā)生服藥時間、劑量錯誤等現象。相關醫(yī)務人員要明確用藥安全對治療的影響,加強用藥指導工作,使藥物實現合理化應用,提高用藥安全。另外,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用藥宣教,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藥物服用錯誤帶來的危害,要嚴格依照醫(yī)囑服用藥物,使藥物治療效果提高。(4)藥劑科與主治醫(yī)生加強溝通:醫(yī)生開具的藥方要經過藥劑科檢查,如發(fā)現問題要及時提醒更正,加強用藥針對性,以便充分發(fā)揮藥物作用,從而達到藥物合理化目標。
結論
目前心血管科藥物的使用仍存在許多問題,導致臨床用藥質量下降。有必要針對臨床用藥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以保證用藥安全,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晏文宇,韓瓊,馮婷婷,等.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的常見問題及合理用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9(28):82-83.
[2]侯光強.心血管內科患者臨床用藥常見問題及其合理用藥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9,14(A02):124-125.
[3]徐其宏,馮紅英,李健.心血管內科臨床用藥的常見問題及合理用藥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9,4(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