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悅
摘?要:本研究旨在對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的實踐進行教改并提出解決方案,來支持和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人們普遍認為,英語教學的實踐總是伴隨著外來文化價值觀的引入,而其并不符合我們原有的文化價值觀。為了與國家教育目標保持一致,克服這一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融入英語的教學實踐中,以支持“語言文化+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從而發(fā)展素質教育,為我國培養(yǎng)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我們認為“課程思政”在鼓勵、改善和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英語教學?素質教育
“教育發(fā)展”源自對“經濟發(fā)展”概念的模仿。教育為我國未來的經濟的增長和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敖逃币辉~的定義: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努力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過程,使學習者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求知的潛力,發(fā)展自我控制、素質、智力、道德以及高尚的品格和技能,是個人對國家的需求。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同時也要響應不斷變化的時代的需要。我們試圖通過研究我國英語教學實踐中共同存在的問題,因為外語教學易于植入異域文化,所以根據國家教育目標,本研究傾向于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引入新的視角,通過融入“課程思政”來促進提升中國的素質教育,進一步達到富國強國、繁榮經濟的目的。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英語使交流和學習變得更加容易。這使英語成為學校最重要的教學科目。英語教學實踐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交際能力。英語教師為激勵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總是嘗試使用各種情境來呈現所討論的特定語境,并滲透能體現這種情境的文化背景,這種模式在外語課堂實踐中非常普遍。其中是否有效弘揚傳統文化是當前重要議題。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數在尋找合適的相關語料,教師通常會想到的是找到最符合課程中提到的教學和學習活動目標的材料,而沒有對可能包含在其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有效的升華。
我們認為,如果不討論英語教學的文化,英語教學的實踐就是無效的。大多數教師認同傳承文化是語言教授和學習的必然需求。目前的英語教學實踐可能最重要的影響是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喪失現象,年輕一代有些人不清楚民族文化,他們甚至忘記自己的文化身份。因此,我們需要在從事外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滲透并弘揚民族文化。
這需要從理解“文化”這個詞的概念開始。除定義外,也談到了文化的一些特征。認為文化不僅被視為繼承的產物,而且也可以是后天習得的,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法來改進我國的英語教學實踐,因此英語教學在傳播外國文化的同時也需要融合“課程思政”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用來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實踐,盡管兒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形成和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結果。
這一定義提供了關于素質教育概念的術語。素質的起源的字面意義,是一個人或一個地域的特質的特殊組合,使他們區(qū)別于其他人。對“素質”一詞的另一個定義來自道德主義的觀點,素質教育似乎等同于道德教育,有素質就相當于具有道德高尚的良好品格。
“素質”一詞與一個特定的人的態(tài)度、行為或個性密切相關,這是由于他的觀點、思維方式、態(tài)度和行為通常受信念、美德的影響,從而內化形成的。因此,民族素質的發(fā)展必須以塑造個人素質的形式進行。此外,民族文化和素質的發(fā)展必須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將學生視為其社會文化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一部分。
因此,要想積極地使用外語進行交流,不僅需要對語言熟練掌握,而且需要對其文化有全面的了解。通過融入“課程思政”的英語教學實踐進行新的審視是不可避免的。將這一新視角應用于語言教學的根本原因是教師需要整合“思政”教育的精神,以保持民族認同,也要更仔細地解釋包含文化內容的材料,以避免使學生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建構一個新的語義框架。
“課程思政”與“傳統”相輔相成,傳統的定義為“繼承社會中仍然存在的行為習慣,源于認為原來存在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判斷”。
審視這些對民族文化的定義,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課程思政”價值觀是大有裨益的,因而發(fā)展、維護和弘揚民族文化價值觀的重要性,是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fā)展,“課程思政”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整體融入符合其相關性和意義。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課程思政”可以是選擇包含時政熱點和價值觀的材料,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讓學生從價值目標層面、社會層面、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深刻領悟,提高覺悟回饋社會。
大多數人認為,只有討論英語文化,其教學實踐才會有效。然而,這可能導致學生認為外國文化優(yōu)于傳統的文化,并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內化外國文化價值觀。因此,從事外語教學和學習的教師應該在講授外國文化的同時融入“課程思政”弘揚民族文化。
英語教學實踐離不開文化的滲透,考慮到保持民族認同的需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課程思政”將大有裨益。這可以促進“語言文化+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繼而發(fā)展素質教育,為振興東北經濟培養(yǎng)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實踐“課程思政”在融合語言教學方面發(fā)揮著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