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精神共同體的粘合劑,馬院師生教學共同體的形成必須重視情感溝通。但情感與感情不同,在區(qū)別二者的基礎上,以書信為載體的綜合性教學在情感溝通方面獨具優(yōu)勢,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有助于師生精神共同體的建立。
關鍵詞:馬院;教學共同體;情感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精神層面的強大支撐。馬克思主義學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研究傳播真理、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光榮使命。面對信息化帶來的日益復雜的社會生活局面,馬院要完成自己的光榮使命,必須“馬院姓馬,在馬言馬”,帶動廣大師生形成強大的合力。這種力量,既可以被物質的、制度的力量所驅動,也可以被精神的、情感的力量所驅動。而后者因其持久性、穩(wěn)定性而為人所珍視。馬院不論在教學、科研還是日常工作中,都應自覺以“精神家園”的建構為導向,努力打造包括師生員工在內的“精神共同體”。在此過程中,情感溝通的力量不容小覷,本文將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對情感在馬院師生教學共同體形成中的作用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定位
(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情感的基本認識
情感與感情不同,感情是情感的上位概念,包括情緒與情感?!扒榫w是尚未成為人格的感情,因而也就是不穩(wěn)定的、具體的、離不開特定情境的感情;情感則是已成為人格的感情,因而也就是穩(wěn)定的、一般的、可以離開特定情境的感情?!本退枷胝卫碚撜n而言,教學雙方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感情因素——包括情緒與情感——的左右,從而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特有的情緒與情感。首先,以是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為標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情緒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之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有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之分。質言之,促進、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的實現(xiàn)的情緒與情感,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正面情緒和積極情感;阻礙、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的實現(xiàn)的情緒與情感,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負面情緒和消極情感。其次,從客體指向的角度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正面情緒和積極情感體現(xiàn)為對該課程的喜愛與認可;負面情緒和消極情感體現(xiàn)為對該課程的厭惡與排斥。從主體指向的角度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正面情緒和積極情感體現(xiàn)為從該課程中獲得快樂與滿足;負面情緒和消極情感體現(xiàn)為從該課程中獲得痛苦與壓抑。再次,從情緒與情感的關系來看,情緒與情感是“同一種感情的內容與形式之兩方面:任何一種情感總要存在于一定的情緒中,任何一種情緒總要體現(xiàn)一定的情感?!钡@并不意味著積極情感總是以正面情緒體現(xiàn)出來,正如愛情并不總是體現(xiàn)為溫存,也可能是憤怒;也并不意味著以正面情緒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都是積極情感,正如激情中的婚外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不論教師一方還是學生一方,都面臨著情緒與情感的四種組合,分別是:①以正面情緒體現(xiàn)出來的積極情感、②以負面情緒體現(xiàn)出來的消極情感、③以負面情緒體現(xiàn)出來的積極情感、④以正面情緒體現(xiàn)出來的消極情感。其中,①②是情緒與情感的吻合狀態(tài),③④是情緒與情感的錯位狀態(tài)。情緒與情感或吻合或錯位的事實,不過表明了情緒的相對不穩(wěn)定性和情感的相對穩(wěn)定性之間的張力。這一認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有重要啟示。
(二)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定位
1.??? 情感應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起點。首先,與知識性的教育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核心價值觀教育”[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主要是重建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著力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情感是人類精神家園的粘合劑,沒有情感的參與,很難想象如何重建我們的精神世界。與知識相比,情感的傳遞處于主要地位,知識只是情感的依托,知識為情感而存在;與情緒相比,情感的表現(xiàn)處于主導地位,情緒是情感的外衣,情緒是彰顯情感。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教學的起點開始,情感就應該居于首要地位,知識的敘述不離情感,情緒的表現(xiàn)不出情感。其次,馬克思說“: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思想政治理論課試圖建立的精神世界,不是一般的精神世界,而是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高度認同的、以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精神支柱的、以“四個自信”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世界。這樣一種精神世界雖然宏偉壯麗,但同時也復雜精深,只有以情感為初始動力,才能夠吸引人不斷前行,一窺這座精神大廈的堂奧。
2.??? 情感應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歸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
學的成功,其實質是其所追求的政治價值觀是否成為學生穩(wěn)定情感的一部分,即通常所講的“內化于心,外化與行”。情感傳遞的失敗通常有三種表現(xiàn):其一,情緒豐滿,情感骨干。在特定的情境中,特別是當并不涉及自身利益時,熱情高漲,可是,一旦轉換了情境,特別是當自身的利益牽涉其中時,則無法保持應有的情懷。其二,說說而已,從不當真。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脫離情感體驗的單純的認知學習,只能造就夸夸其談的‘口頭革命派”。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知識與情感本末倒置,知識傳遞成功,情感傳遞受阻所致。其三,陽奉陰違,拒斥逆反。這種情況不但無法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而且產生了反作用。這或者是由于教師成功地傳遞了消極的情感;或者是由于教師沒有成功地傳遞積極的情感。
3.??? 情感應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線。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就必須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情感的魅力,使情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線。早在民國時期,文學家夏丏尊就指出:“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逼浯?,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要“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將情感融入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哲學又被稱為情感哲學,它認為“對于人的存在而言,情感具有基本的性質?!彼枷胝卫碚撜n教學以情感為主線,也具有豐富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資源。再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情感為主線,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供給側改革的要求。近年來,人們的“教育懷舊”心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教育情感回歸的渴望,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對此作出回應。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情感溝通方式的考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的情感溝通,首先需要對現(xiàn)有的情感溝通方式進行一番考察,在此基礎上,取長補短,創(chuàng)新情感溝通方式,最終實現(xiàn)有效的情感溝通。
(一)現(xiàn)有情感溝通方式的考察
1.??? 傳統(tǒng)授受教學中的情感溝通。這種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嚴格地講,這種教學方式中只有情感傳遞,而沒有情感溝通。教師(專家)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內容在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時間通過演講的方式傳遞給特定的受眾,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滲透著演講者的情緒,例如對自己所講內容的喜愛,也試圖傳遞自己的情感,例如對某種價值認同。可是,一方面,受眾是否愿意接受演講者試圖傳遞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演講者憑借著自己的學識可能打動人心,從而看似實現(xiàn)了與受眾的情感溝通,可是,這種情況只不過表明演講者恰好對應了這些受眾的胃口,因此具有偶然性。對于另一些不認同其觀點的受眾,由于缺少交流的機會,則無法實現(xiàn)心心相通。另一方面,特定的時間與特定的地點,決定了特定的情境,而特定的情境決定了特定的情緒。這也就意味著演講者在講課的過程中情緒是好是壞,能否把自己的情感清楚明了地傳遞出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即使一個成熟的教師,也可能有狀態(tài)不佳,魂不守舍的時候。此外,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精神疲倦常常不可避免,思想惰性總是難以消除。教師的幽默感也許能給學生帶來好的情緒,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盡情捕捉快樂的情緒,而不愿意做費力的思考,從而導致教師情感傳遞的失敗,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情感溝通。當然,這種方式流行至今,自然也有其優(yōu)勢,主要是易于組織,便于教師(專家)事先作出安排,場面比較好控制,教學節(jié)奏比較好把握。
2.??? 傳統(tǒng)對話教學中的情感溝通?!皩υ捠侵笌熒谙嗷テ降?、尊重和信任的立場上,通過言語交談和傾聽而進行的雙向或多向溝通方式”。對話是最理想的情感溝通方式,朋友之間的友誼常常要靠直接的對話去建立和維持??墒牵@種方式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也有其不足。除缺乏效率外,也存在著“親其師,不信其道”的可能。私人之間的友誼建立起了了,可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卻沒有達到。
3.??? 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溝通。閱讀教學是指“以教師指導與學生自育自學相結合,通過讀書、講授、研討、筆記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加強和深化對理論知識理解,實現(xiàn)知識傳授和能力習得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因應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趨勢的情感溝通方法。根據(jù)柳禮泉教授的總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閱讀實踐包括“精選閱讀內容、優(yōu)化閱讀指導、自學與小組研討相結合、通過課程考試與作業(yè)進行考核”4個環(huán)節(jié)。在實踐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存在著情感的交流,教師在對學生的指導中也存在著情感的交流,這是該方式的優(yōu)點。可是,困難在于,學生的主動性仍然沒有發(fā)揮出來,學生自身的情感仍然缺乏表達的渠道。
(二)以書信為載體的綜合性教學中情感溝通方式的考察
以書信為載體的綜合性教學,即以書信為載體,思想交流為主、口頭交流為輔的新型教學方式。隨著即時通訊工具的出現(xiàn),書信作為傳遞消息的工具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書信在傳情達意方面卻有著其他通訊工具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首先,感情的溝通以真情的流露為前提,書信為真情的流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其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所要溝通的情感,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情感,是對理性思考結果的高度認同感,而寫信的過程同時也是理性思考的過程,這一過程會排除掉情感中過于隨意的成分。再次,書信一旦寫成,其中所滲透的情緒就被固定下來,不會再受到具體情境的影響,只要書寫時熱情洋溢、激情澎湃,對方在閱讀時體會到的仍然是同樣的情緒。最后,書信與作業(yè)(例如論文)不同。書信由于意在私人之間的交流,所以個性更強,術語較少,理解起來更容易,閱讀起來更有趣味性。
(三)以書信為載體的綜合性教學中情感溝通方式的實現(xiàn)路徑
1.??? 教師寫信和發(fā)信。可以由教師給學生寫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等精神融入其中,集思想性、學術性、通俗性于一體,注意語言的親和力,作為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閱讀材料。信件采用電子版,便于傳播。這一過程,也是教師與自己的靈魂交流的過程,通過交流,認識自己,檢討自己,提高自己。發(fā)信可以利用微信等新傳媒工具,在稱呼欄進行個性化設置。
2.??? 學生讀信。學生閱讀教師寫給自己的信件,并將閱讀中的思考列成提綱。
3.??? 師生交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信件、思考提綱中提出的問題和內容展開討論,口頭交流溝通,教師也可參與其中。
4.??? 學生回信??陬^交流結束后,學生結合交流的情況,可以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用書面形式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不論是自己的心得還是疑惑,都用書信的方式吐露心聲。
5.??? 教師評議。教師選取比較有價值的學生的回信,與全班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任何學生可以對作品中的觀點提問,作品的主人現(xiàn)場進行回應。教師同時對學生的回信進行點評。
6.??? 學生修改完善自己信念。作為成績的評定依據(jù)。
7.??? 如有進一步的需要,利用各種通訊工具,學生可以和教師隨時進行課外互動。
8.??? 考核方面,淡化期末考試。分數(shù)評定的依據(j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參與課堂教學的情況,包括出勤、發(fā)言以及和教師其他書面交流材料等;二是學生信件的質量。信件的質量在總成績中占主要地位。對優(yōu)秀的作品,匯編成冊,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予以出版,作為學生大學學習的重要成果,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海明.新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2]?? 張苗苗.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核心價值觀教育[J].教學與研究,2014(10).
[3]?? 韓慶祥.核心價值觀與中國人精神世界重建.[EB\OL].http://news.gmw.cn/2015-02/05/content_14746126.htm.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李建華,李麗紅,曾崯.情感教育: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的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02).
[6]?? 許傳紅,潘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情感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6).
[7]??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4.
[8]?? 蒙培元.人是情感的存在——儒家哲學再闡釋[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02).
[9]?? 肖曉瑪.走向對話教學.[J]教學與管理,2004(11).
[10] 柳禮泉,段麗.閱讀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形式[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4).
作者簡介
折軍(1978—),男,漢族,甘肅慶陽人,碩士,西北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8年西北工業(yè)大學黨建基金項目:共同體導向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工作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號:DJY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