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在麻醉科護理帶教中的實踐意義。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9月選取的研究對象為該院麻醉科實習護士50名,將其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其中25名實習護士采用傳統(tǒng)的一對一帶教學模式,為常規(guī)組;另外25名實習護士采用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為實驗組。實習結束后,兩組實習護士的考試成績評分、護理教學質(zhì)量評分以及兩組實習護理對帶教的滿意度等相關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的理論考試成績以實踐考試成績均顯著低于實驗組實習護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的護理教學質(zhì)量均顯著低于實驗組實習護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帶教滿意度為80.00%,實驗組帶教滿意度為96.00%,常規(guī)組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模式,在麻醉科進行護理帶教,不僅能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還可增強實習護士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麻醉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7(b)-0167-03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One-to-one Teaching Path in the Nursing Teaching of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WANG Chun-yu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Laixi People's Hospital, Laixi, Shandong Province, 26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one-to-one targeted teaching methods in nursing teaching i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the selected research objects were 50 trainee nur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in the hospital,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routine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Among them, 25 trainee nurses used the traditional one-to-one teaching mode, which was the normal group; the other 25 trainee nurses used one-on-one with targeted teaching path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internship, the test scores, nursing teaching qua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intern nurse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intern nurses to the teach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st scores of the practice nurses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ursing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practice nurses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eaching practice nurses in the group was 80.00%,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eaching teach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00%. The rout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dopting a one-to-one targeted teaching path model and teaching nursing in the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enthusiasm of the trainee nurse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ne-on-one; Targeted teaching path; Anesthesiology; Nurs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隨著醫(yī)療水平不斷的發(fā)展期,人們對于臨床護理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醫(yī)院需要理論知識豐富、操作技能熟練的護理人才,因為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1]。臨床上,對于實習護士進行帶教的核心則是,采取個性化教育,做到珍視個體,并承認個體之間的差異,注重不同個體之間的興趣和特長,從而不斷提升實習生的能力。臨床帶教護理是護理教學的一部分,作為一種院校教學的延續(xù)方式,它是幫助實習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結合起來的重要階段;使實習生將基礎理論知識轉移到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實踐中,在此過程中實習生能夠獲得必須的專業(yè)技能、個人技能、態(tài)度及行為。在麻醉科的護理帶教中,最常見的就是一對一帶教學模式,其帶教老師則根據(jù)實習護士存在的個體差異,實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2]。但是,隨著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很多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在一對一帶的護理教學模式中。因此,該文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麻醉科實習護士50名。主要對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在麻醉科護理帶教中的實踐意義進行探討?,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研究對象為該院麻醉科實習護士50名,將其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采用傳統(tǒng)一對一帶教學模式的25名實習護士為常規(guī)組,其中男性有3名,女性有22名,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87±0.53)歲;采用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的25名實習護士為實驗組,男性有4名,女性有21名,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31±1.53)歲,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和實驗組實習護士之間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兩組實習護士實習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該科室的情況,其中包括工作人員、工作制度、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場所以及涉及的物品等多方面。然后所有實習護士需要進行與該科室有關的理論知識培訓,時間為1周。培訓結束后,進行一次理論考試,理論考試合格之后,才可以進入護理帶教模式。
常規(guī)組采用傳統(tǒng)一對一帶教學模式:①帶教老師在實際操作和患者溝通的時候,實習生則在一旁進行觀看;同時,帶教老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以及教學計劃,向?qū)嵙曌o士提出問題,并讓其回答問題。②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后,帶教老師則需對其進行點評,特別是回答錯誤的地方,老師需要把該處指出來,并進行反復指導。③實習護士在與患者溝通或者是操作時,帶教老師需要在現(xiàn)場進行指導。④老師與學生進行相互溝通時,需要對其的臨床實踐進行點評,學生將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帶教老師給予解答[3]。
實驗組采用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①建立討論群,帶教老師將已制定好的教學計劃,與所帶教的實習護士一起進行討論,將自己覺得有問題的地方提出來,這樣實習護士不僅可以將老師提出問題解決掉,同時也就自己的疑問,與學生通過討論或者是查找文獻等方式解決[4]。②在進行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有需要帶教老師進行指導的,可以直接征求帶教的意見,帶教老師回答學生的問題后,還可以將學生提出和質(zhì)疑的原因,給予文獻支持等。③面對學生的疑問時,帶教老師應給予重視,若是答案無爭議,可以指導學生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若是答案有爭議,帶教老師則可以與學生共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討論[5]。④實習生將每天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統(tǒng)計和總結,將已經(jīng)得到肯定答案問題進行鞏固與復習;將未肯定答案的問題,則可與同期實習生進行探討,然后將所得到的答案與帶教老師再次進行討論,直到答案肯定為止。該教學模式,帶教老師需要發(fā)揮出導學促進者以及鼓勵者的作用,對學生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潛在能力[6]。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實習護士的考試成績評分、護理教學質(zhì)量評分以及兩組實習護理對帶教的滿意度等相關情況進行評估。
①考試成績評估:實習期結束后,由帶教老師對其進行考核,所有的實習護士均參加理論和實踐考試,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效果越顯著。
②護理教學質(zhì)量評估:采用該院自行設計的教學質(zhì)量測評量表進行測評,以護理能力提升反映教學質(zhì)量,較大提升分值為3分,稍有提升分值為2分,無明顯提升分值為1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教學質(zhì)量越高。
③帶教滿意度評估: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由兩組實習護士對帶教進行評分,滿分100分。滿意:80分以上;一般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度率=(滿意+一般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00%。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展開整理分析,χ2用于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t用于檢驗計量資料,檢驗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和實驗組實習護士的考試成績比較
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的理論考試成績以實踐考試成績均顯著低于實驗組實習護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和實驗組實習護士的護理教學質(zhì)量比較
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的護理教學質(zhì)量均顯著低于實驗組實習護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和實驗組實習護士帶教滿意度比較
常規(guī)組實習護士帶教滿意度為80.00%,實驗組帶教滿意度為96.00%,常規(guī)組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醫(yī)院護理教學管理是組成醫(yī)院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醫(yī)院的護理水平、醫(yī)療水平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其中關鍵在于對醫(yī)院護理專業(yè)的實習學生以及護理人員進行教學,確保學生和護理人員掌握全面的專業(yè)知識,完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通過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情況,培養(yǎng)應對各種護理問題的能力,保證學生順利畢業(yè)。帶教在臨床上屬于護理教學中的一部分,是院校教學的延續(xù),不僅是理論教學從臨床實踐的過渡的重要過程,還是培養(yǎng)實習護士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醫(yī)院對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重要手段,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基礎;而對于醫(yī)院來講,臨床護理人員處于供不應求狀態(tài),醫(yī)院培養(yǎng)實習生,不僅可以為醫(yī)院提供人才,且對醫(yī)院整體的護理水平提高非常有利[7]。
在麻醉科工作的護理人員首選需要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術和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高專業(yè)知識能力,而實習護士想要達到這種水平卻有著極高的難度。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在實習的過程當中大約有70%的實習護士的主觀能動性都不高,而想要提高學習的效果,首先就要加強主觀能動性[8]。在傳統(tǒng)的一對一帶教學模式中,帶教老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②可以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感情等優(yōu)勢,但是這種教學卻不能將學生的主觀動能性激發(fā)出來,學生一般都是按照老師所說的照做,不會主動思考,所以其教學效果也就不如人意[9]。而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的核心就是將學生的主觀動能性提高,能夠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充分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從而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可以把教師與相關學科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和理解提高;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性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訉W習的狀態(tài),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優(yōu)點[10]。從以上研究中可看出,實驗組采取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模式進行護理帶教,其學生的考生成績以及整體護理教學質(zhì)量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采用的傳統(tǒng)一對一帶教學模式(P<0.05),表明在麻醉科實行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模式進行護理帶教,其實踐結果證明,效果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在麻醉科采取一對一帶針對性教學路徑模式進行護理帶教,能夠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增強實習護士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慧嫻,張愷辰,魯美靜,等.SimMan 3G情景模擬教學在麻醉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3):250-253.
[2]? 鄭良杰,陳超,肖昕,等.目標管理在麻醉專業(yè)住培教學中的應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8,24(24):3749-3751,3816.
[3]? 蒙秋悅.PDCA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骨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2017,11(2中旬版):259.
[4]? 歐陽惠嫻,黃明福,李春艷,等.微信結合模塊化教育在微創(chuàng)手術護理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9,25(12):1465-1468.
[5]? 羅鵬,戴舒惠,魚洋,等.多模態(tài)可視化教學在神經(jīng)外科住院醫(yī)師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2):191-195.
[6]? 張璇.情景教學聯(lián)合問題導向教學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4):3438-3440.
[7]? 鐘美華,鄭敏琪,陳涵瑜.PBL教學法在外科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9,25(4):525-528.
[8]? 劉志芳,支晶晶,李翠霞.目標教學聯(lián)合階梯式考核法在肝膽外科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2):3131-3134.
[9]? 朱杰,胡雪萍,王清.護理帶教中實施SBAR溝通模式的效果評價[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9,25(1):27-30.
[10]? 寇惠娟,高登峰,王洪濤,等.以病例為基礎的"兩微一翻"教學法在心電圖實習帶教中的體會[J].中華診斷學電子雜志,2018,6(4):281-285.
(收稿日期:2020-04-21)
[作者簡介] 王春云(1964-),女,本科,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麻醉科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