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他手記》及侯馬印象"/>
蘇可楨
讀著侯馬的《他手記》,突然轉(zhuǎn)去網(wǎng)易云音樂聽肖邦的《降B小調(diào)第二鋼琴奏鳴曲》,這首深情哀婉令人顫栗的奏鳴曲,曾被安東·魯賓斯坦冠名為“死亡之詩”。 在夜晚聽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像聽肖邦的《夜曲》一樣使人心緒寧靜。特別是中間一段旋律,空靈縹緲,宛如天籟,沒有一絲死亡的氣息,仿佛只有天使的內(nèi)心獨白。聽畢,再回過頭來重讀《他手記》第031節(jié):“與死人同居一室,悄悄地生活,悄悄地腐朽,偶爾傳來肖邦的音樂。他生性追求塵世的寧靜與精神的不朽?!彪S即想到一個詞:永恒。隨即,在腦中閃過侯馬——一個政法工作者,他在這個場景中的合理細節(jié)。此處生性追求的寧靜,何嘗不是無電話鈴聲的安靜,沒有任何案件消息傳來的安靜;此處精神的不朽,難道不是一種英雄情結(jié)?同居一室的死者,他完全可能是恪盡職守、英勇無畏的工作同仁。那么,偶爾傳來的肖邦的音樂是多么適宜,這支因悼念為民族解放獻出生命的烈士的“葬禮進行曲”,顯得如此崇高、虔誠。
“生活的縫隙中,他打撈著詩神遺失的鉆石?!保ā端钟洝返?77節(jié))侯馬是一位善于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驗中體察和洞悉生命本真形態(tài)的詩人。他的詩思存在于任何時間、地點。他特殊的工作身份,又令他對人的生命和人生境遇,有著比普通人更逼近事物真相的深刻體驗?!案咚俾钒l(fā)生車禍,路過的司機都慢下來,偷窺死神的臉色,小心翼翼地不碾著它的披風(fēng)。這種好奇是一種本能,知道我們從那里來,要到那里去。也就是沉悶的一聲,連嘆息的間隙都沒有,這個結(jié)局配得上任何一種命運?!保ā端钟洝返?16節(jié))任何時候,他的思考永遠都是未完成狀態(tài)。車禍發(fā)生現(xiàn)場的恐懼、悲傷,完全隱沒在他平靜的敘述中,緩沖了事件的焦躁、緊急。他將意外的現(xiàn)場——生死一瞬間的殘酷,寫出了鏡中之幻的詩意。
海德格爾說:“當(dāng)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边@里生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存在”的意義。哲學(xué)研究者稱,只有生與死之間的部分才是“存在”,“存在”應(yīng)該依附于“記憶”。人出生時并不知道自己出生了,人死后也并不知道自己死了,只有“記憶”才能確定“存在”的存在?!八粫r間用完了:再給一秒鐘,他就可以點燃一支香煙,在命的烽火臺上冒出警示死的青柱?!焙铖R在《他手記》第088節(jié)中寫下了這個不可能的可能,他給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死了的“他”預(yù)留了最后一秒,那個“他”除了在最后一秒點上一支香煙,還要“在命的烽火臺上冒出警示死的青柱”。人是無法警示自己的生死的,這個假設(shè)來自于他面對死亡的理性——到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一種小心翼翼的重建,把酷似懷念的心情物質(zhì)化、邏輯化”的能力。因此,記憶尤其偉大。
中國有句俗話叫“三月認(rèn)母”,就是說人從嬰兒期開始就有記憶了,但三歲之前的記憶都會被封鎖在潛意識中,真正的記憶其實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才是“存在”最初的形態(tài)。而《他手記》正是一本回憶之書,一本捍衛(wèi)生命本真形態(tài)之書。侯馬自己也認(rèn)為,有回憶就有詩歌。他借助回憶,以多種創(chuàng)新的,甚至破壞的、顛覆性的表達方式,對復(fù)雜的現(xiàn)實、深邃而混沌的精神世界做了一次長長的探詢。詩集中大量童年經(jīng)驗的運用,使一些名字、一個家族、一個時代像博納富瓦那“遙遠的嗓音”一樣,令人側(cè)耳傾聽,一如看到了自己的笑和舞蹈,并從中獲得了親切又迷人的氣質(zhì)?!罢麄€童年在鄉(xiāng)村能見到的凈是麻雀。這培養(yǎng)了他的命運感:多么吻合呀,這土疙瘩鳥,土疙瘩世界里的土疙瘩人。珍奇的鳥十分罕見:燕子代表大姨遠方的愛,喜鵲是粗心大意的神或者父親。那不知名的鳥使他暈眩又心跳,意味著徒勞、虛無和幻滅。”(《他手記》第453節(jié))麻雀、燕子、喜鵲,不同鳥所代表的身份、位置、情感,是童年記憶反射而來的最明亮的光線,那些不知名的鳥,是回憶的蒙太奇所延伸而出的錯漏、遺憾的陰影,抑或是某種不可取回的凌亂的日常碎屑。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它們都在飛,從侯馬的記憶里,到紙上。
在一篇訪談里看到侯馬談童年的生活,他說當(dāng)時住在一個大雜院里,經(jīng)常玩分撥打架、用石頭砍砸的血腥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手心手背分撥兒,分完以后兩邊互相砸石頭,直到有一邊兒的人腦袋給開了瓢,鮮血直流,大家就一哄而散,過兩天再玩。另外一種玩法是在房頂賽跑,分頭站在房上面,同時開跑,一人跑一個房脊。這兩種童年游戲,無形之中是在為他的職業(yè)開展預(yù)言性的訓(xùn)練,為未來面對各種危險事件培養(yǎng)勇氣和膽量。那么,追求先鋒寫作的詩人和捍衛(wèi)正義、良知的警察之間,又隔著幾種游戲呢?答案可以有兩種:一、將詩句分行。二、不分行。詩評家沈奇曾將《他手記》評析后分類匯總,得出的結(jié)論是:詩集中共有53首現(xiàn)代詩,29首散文詩,近400首則是無標(biāo)題詩。并且,侯馬故意采取無規(guī)則的排序方式,很多章節(jié)之間根本無法探察他前后鋪排的理由。更具實驗性的是,他會將同一個主題內(nèi)容,用不分行和分行兩種寫法來同時呈現(xiàn)。
《他手記》第211節(jié):
他用手指捏著爺爺給的一張紙幣。紙幣硬刷刷的,閃著新鮮綠豆的光芒。
供銷社不開門,他拎著空醬油瓶子回家,穿過胡同的時候,他同夏日的風(fēng)一起飛了起來。一邊飛,一邊嚼起了紙幣。那是鹽、煙絲、紅糖的味道,來自于堆著算盤、草紙、整麻袋貨物的柜臺,或者爺爺?shù)目诖?,他大聲咳嗽、吐痰,從貼身褂子摸出骯臟的手帕。他嚼著這難以下咽的牛皮、錫箔紙、金屬絲、粘牙的石蠟和肥皂。
他來到門樓下的時候,被突然的覺醒驚呆了,他把兩角紙嚼爛了。他迅速地吐出來那有棱有角的紙團。把它埋在灶臺的灰燼中。他開始下沉,下沉,緊扯著他七歲的意識,1974年的夏天,還有若干年的葬禮。他小小的經(jīng)驗告訴他,這個巨大的灶臺,家里不死人是不會啟用的。
《他手記》第212節(jié)小經(jīng)驗:
他把兩毛紙幣∕嚼了∥在拎著空醬油瓶∕從供銷社∕回家路上∥帶咸味的唾液∕咽到胃里∥咽不下去的一團∕他秘密地埋在∕灶臺的灰燼中∕家里死了人∕這個灶臺∕才會啟用
以上兩種表達對比閱讀,很顯然,侯馬更嫻熟于自由敘述的深意。不分行比分行的整體意義更充盈、完滿。前者背景人物爺爺一出現(xiàn),就已經(jīng)為童年的時間性作了明晰的見證?!傲嘀蔗u油瓶子回家”也感受不到絲毫失落,仍然“同夏日的風(fēng)一起飛了起來”,最后竟不知不覺地把兩毛錢的紙幣嚼爛了,這似乎更符合情節(jié)的步步推進,凸現(xiàn)童年的天真、無憂無慮,與結(jié)尾的死亡氣息形成溝壑般的自然之魅。而后者第一行直接進入“他把兩毛紙幣/嚼了”,缺乏嚼紙幣的荒謬的前提條件,寥寥幾行也無法陳述清楚具有年代感的時代背景,前者的紙團是在意識的突然覺醒后吐出來埋進灶臺的,后者則是咽不下去才埋在灶臺里,不同的畫面效果,只不過后者用了“秘密”一詞,與結(jié)尾吻合,而前者埋進灶臺的情節(jié)卻沒有“秘密”一詞,可見作者在創(chuàng)造和實驗中的著意用心,使得兩種表達各懷技在身。
童年的侯馬特別渴望生活在天邊外,命運安排他做了一名警察時,他從內(nèi)心靠近了美國詩人史蒂文斯。這位與他同樣畢業(yè)于法學(xué)院的杰出詩人,是一位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的副總裁,每天和他做著同樣的工作,與各種各樣的案件打交道。史蒂文斯自己曾論及,寫詩和處理法律案件的他是同一個人,這并不矛盾?!霸姼杈褪菍Π讶粘J澜绮粩嗯は蛘_之必要性的回應(yīng)”,他認(rèn)為嚴(yán)肅的工作反而能振奮心智,檢驗自身對現(xiàn)實世界的回應(yīng),加深自省。史蒂文斯習(xí)慣訴諸匿名式的第三人稱表達,即“他”或“她”,甚至一個更為渺茫的人稱“人”。侯馬談起過對他影響最大的詩人便是史蒂文斯,因此,《他手記》中“他”這個第三人稱的旁觀者立場,一定是受史蒂文斯的啟發(fā)。他們都善于以一種客觀、冷峻的立場,對現(xiàn)實進行深度挖掘,有著捍衛(wèi)人性價值存在的執(zhí)著態(tài)度。但他們并沒有一張緊繃著的法律的臉,在作品中常常顯現(xiàn)出幽默、智趣。并且,侯馬敢于用日常生活的殘酷真相進行自我教育,比如:“世界變?yōu)槟奥啡?,首先是親人變?yōu)槟奥啡恕!保ā端钟洝返?84節(jié))“從其他家族成員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點,這與生俱來的先天缺陷使人氣餒。人通常不像自己希望的那樣優(yōu)秀?!保ā端钟洝返?21節(jié))假借“他”之口,道出了人生無奈的本相。人性之美與人性的平庸有時會同時存在:“一個上了年紀(jì)的人,尊嚴(yán)來自于得體而又忍讓的生活態(tài)度。他評價一位老同事的病故:難得的人才,太可惜了。語氣像失敗者,又像民眾代表?!保ā端钟洝返?18節(jié))一句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出的話,在“語氣像失敗者,又像民眾代表”的前面,向內(nèi)心振射出某種強烈的引力波,對作者、讀者都可能是一種自我匡正。
《他手記》除卻回憶,主要描寫與自己相關(guān)的、或觀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從中發(fā)掘出獨具特色的智性和哲理,幽微細致,詩意含蓄。分行部分大多使用日??谡Z,而不分行部分的詩歌風(fēng)格更為迥異、寬闊,充滿彈性和張力,可闡釋的指向更為豐富?!八艘煌翜?、一胡同的時光來搬石頭。/石頭下面,是大地的秘密、黑暗的秘密、潮濕的秘密。草根都脫了褲子,光著瘦骨伶仃的腿腳。/昆蟲突然暴露在光亮中:一只威風(fēng)凜凜的蝎子。/他陰暗而快樂的動機,趕不上春去秋來的步伐;他一生的幸福在蠕動,軀體混合著土壤被細心地團成小顆粒?!保ā端钟洝返?86節(jié))搬開石頭,可洞見活生生的生命現(xiàn)實。被壓在石頭下面的蝎子,它不得不用磨煉得威風(fēng)凜凜的腳爪來對抗生存環(huán)境的堅硬。這只蝎子,它只是看似粗魯,但也許并不恐怖。這何嘗不是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有一點點小小的幸福,就像一只蝎子在陽光下蠕動著靈活的身體,溫馨,滿足。侯馬認(rèn)為,文學(xué)的本質(zhì)是對精神的開拓,作品中常常顯露出悲憫情懷和普世情懷,他相信善惡自有公論。一頭牛如此,它了解人的惡行。一只鴿子如此,把幾噸重的骨骼減到幾兩,它仍需保有恐龍那驚悸、茫然又善良的心。
如果說記憶確定了人在生與死之間的那個“存在”,那么給予記憶的命才是真實的那個“存在”。然而世間萬物,自然存在的東西難道不是更多?詩人侯馬以寫作這種最溫和的方式,堅定他決絕的內(nèi)心?!懊鞘裁??命首先是骨頭。它在柔軟的肌膚之下?lián)沃|體、意志、尊嚴(yán)、愛恨、情仇。時光最終證明她硬過石頭,硬過金屬,硬過大自然的消蝕之物。物質(zhì)不滅就是骨頭不滅,五千年相擁的尸骨不算什么,五億年飛翔的化石也不算什么。命在骨在,骨在命在。只要人類誕生,只要人類的意志永存,那舍利之光就會洞穿死亡的黑幕,那生的秘密必將從巖層深處顯露?!保ā端钟洝返?74節(jié))
此刻,應(yīng)該從肖邦的《降B小調(diào)第二鋼琴奏鳴曲》里走出來,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里去。當(dāng)命運開始敲門,就像藝術(shù)昭示的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把《他手記》中人的生命、社會的生命、時代的生命,重新安排在詩人侯馬的筆尖,他會寫下同樣的詩句嗎?當(dāng)然,命運的變數(shù)和人性的復(fù)雜,還會重新輸給生死,但侯馬相信,意志可以戰(zhàn)勝宿命,生的秘密是一首永遠存在的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