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玲
天津市薊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天津 30190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的特點,早期由血栓脫落形成的肺血栓栓塞癥在病死原因中位列第3,嚴重時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其與創(chuàng)傷、手術、高齡、妊娠及腫瘤等病理生理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炎癥因子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相關資料顯示,D-二聚體(D-dimer,D-D)、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炎癥介質不僅可直接損傷內皮細胞,還可誘導凝血系統(tǒng)表達炎癥因子、擴大炎癥反應并促進凝血過程,在抗凝、抗炎及纖溶系統(tǒng)中均有重要的作用[2]?;诖?,本研究通過聯(lián)合檢測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D-D、CRP、IL-6水平,總結并分析了其在該病臨床診斷中的作用與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46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作為試驗組,選取同期的46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試驗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7~76歲,平均(51.52±3.13)歲;左下肢深靜脈血栓19例,右下肢深靜脈血栓27例。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26~76歲,平均(51.38±3.15)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受檢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發(fā)病時間超過1周,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系統(tǒng)性骨髓增生及紅斑狼瘡性疾病,近期使用過避孕、創(chuàng)傷及炎癥等藥物,拒絕參與研究的患者。
分別采集兩組的空腹靜脈血約3.5 ml,待其凝固后,以離心半徑13.5 cm、轉速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置于-80 ℃冰箱中凍存待測,之后取上層清液,分別置于凝血管與生化管中,采用免疫散射比濁分析儀(上海斐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型號:NORMAN系列)檢測D-D,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型號:SL800)檢測CRP,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檢測IL-6,試劑盒購于南京金益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比較兩組入院時的D-D、CRP及IL-6水平,統(tǒng)計D-D、CRP及IL-6水平分別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的效能。
入院時,試驗組D-D、CRP及IL-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D-D、CRP及IL-6水平比較
將各外周血指標水平的檢測結果作為檢驗變量,將患者是否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作為狀態(tài)變量,繪制ROC得到D-D、CRP、IL-6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AUC分別為0.741、0.892、0.901,均有一定的診斷價值;D-D、CRP、IL-6對應的最佳閾值分別為2.601 pg/ml、24.112 mg/L、9.412 mg/L,可得到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最佳效能;以上3個血清指標聯(lián)合檢測下肢深靜脈血栓得到的AUC為0.941,見表2。
表2 ROC分析結果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由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三大因素引起[3]。近年來,下肢深靜脈血栓與炎癥因子的關系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相關研究顯示,血栓的形成與炎癥密切相關,其產物可引起炎癥反應,同時,炎癥反應又可促進高凝狀態(tài)的形成[4]。
血栓的形成易調動機體纖溶系統(tǒng),并激活纖維溶解酶,利用降解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方式利于實現(xiàn)血栓的液化與崩解,過程中可形成D-D,其可反映高凝狀態(tài)與繼發(fā)性纖溶抗體的存在,因此,D-D可作為深靜脈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檢測指標,具有靈敏度、準確度高(95%以上)等特點,可提高臨床診斷率[5]。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D-D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機體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因此,通過監(jiān)測D-D水平對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篩選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的意義。CRP水平的升高能夠反映炎癥反應機制處于激活狀態(tài),若機體組織發(fā)生損傷或感染,血清CRP水平會迅速升高;此外,CRP還可調節(jié)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激活補體,清除機體內壞死、凋亡、損傷的細胞組織;總之,血清中該物質水平的高低可準確反映機體的炎癥反應程度及血栓的狀況,便于臨床檢測[6]。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CRP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CRP可參與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及發(fā)展的過程。IL-6是一種功能廣泛的多效性細胞因子,可誘導肝臟產生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與CRP,還可通過激活內皮細胞,致使高凝狀態(tài)下血栓性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增加,促進血栓形成及炎癥反應的釋放[7-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IL-6水平高于對照組,單獨檢測IL-6的AUC為0.901,說明IL-6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診斷價值較理想。聯(lián)合檢測的AUC為0.941,高于各指標單獨檢測,說明聯(lián)合檢測的價值優(yōu)于單獨檢測。
綜上所述,D-D、CRP及IL-6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有關,聯(lián)合檢測有利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對病情發(fā)展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