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娥
【摘要】目的:評價分析瓷貼面粘接技術應用于牙體缺損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自:2018年3月-2019年12月進行瓷貼面粘接技術的48例牙體缺損患者為研究起止時間跨度,抽選樣本為48例牙體缺損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分組方案劃隨機分為研究組(n=24)和對照組(n=24),對照組患者行全瓷冠修復,研究組患者行瓷貼面粘接技術修復,對比兩組相關指標。結果:對比兩組患者修復效果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更具優(yōu)勢(P<0.05)。結論:牙體缺損修復中采用瓷貼面粘接技術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較高,并可減少各類不良反應,值得全面推廣。
【關鍵詞】瓷貼面粘接技術;牙體缺損;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82.2?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5.208
全瓷冠修復為牙體缺損的常規(guī)修復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牙齒美觀度,但其主要缺陷為術中牙體預備操作需大量磨除,極易誘發(fā)各類不良反應。瓷貼面粘接技術可減少牙體預備量,且修復體顏色與天然牙齒接近,可提升修復美觀度,減少不良反應[1]。為深入分析瓷貼面粘接技術的應用價值,本研究擇取本院患者為分析樣本,評價瓷貼面粘接技術應用的相關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3月-2019年12月為研究起止時間跨度,抽選樣本為48例牙體缺損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分組方案劃分為研究組(n=24)和對照組(n=24),納入標準:全部患者經(jīng)口腔X線檢查可見牙體缺損及變色,無牙槽骨吸收及牙齒松動,牙周組織無異常,無牙髓病變,符合牙體缺損修復指征,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患者,拒絕行口腔內(nèi)感染等手術禁忌癥患者??偨Y分析兩組各項臨床資料,研究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跨度統(tǒng)計值21-58歲,平均(39.52±2.77)歲,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跨度統(tǒng)計值23-57歲,平均(39.69±2.58)歲,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全瓷冠修復,常規(guī)口腔檢查后依據(jù)牙體缺損情況行患牙預備,排齦狀態(tài)下采用硅橡膠取模,石膏灌注模型,并利用比色板實施比色。指導患者試戴,如無異常且患者滿意可黏固。
研究組患者行瓷貼面粘接技術修復,常規(guī)口腔檢查確定牙體預備量,制作診斷蠟型及模型。(1)牙體預備:對實施修復的牙齒唇面區(qū)域行0.5mm磨除,切緣行1mm磨除,牙體、貼面舌側形成對接接觸模式,確保厚度較大的瓷層被切緣覆蓋。預備齦端頸緣區(qū)域,形成直角肩臺結構,寬度約0.5mm,齦下方約0.5mm區(qū)域為其終止線,使遠中與近中唇面形成凹形結構。(2)瓷貼面粘接:患者牙體磨除操作完成后,利用硅橡膠實施取模,并采用石膏灌注模型。依據(jù)操作規(guī)范要求選擇適宜材料制作臨時冠,并采用失蠟法完成內(nèi)冠的鑄造,以此為瓷基底冠。放置飾瓷面,指導患者試戴,詳細觀察牙體鄰接區(qū)域關系、瓷貼面頸緣密合情況、牙體顏色及形狀。如患者對試戴效果滿意,可清洗瓷貼面,并對其內(nèi)側實施氫氟酸酸蝕,干燥后實施硅烷化處理。瓷貼面內(nèi)部涂抹適量樹脂粘結劑,按壓后行2-3s光固化處理。清理多余粘結劑,行2次光固化,完成操作后調(diào)整牙頜及拋光。觀察患者基牙顏色,如存在異常需遮擋處理,并在粘接操作前利用試色糊劑,選擇顏色適宜的樹脂粘結劑實施粘結。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修復效果滿意度,如鄰牙與修復體顏色協(xié)調(diào),修復體表面光滑,修復體頸緣光滑,則為滿意;如鄰牙與修復顏色存在微小差異,修復體表面輕度粗糙,打磨后可顯著改善,修復體頸緣無間隙及懸突,則為較滿意,其他情況為不滿意。統(tǒng)計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計算各類數(shù)據(jù),本次研究中計量資料為(x±s),檢驗方法為t,計數(shù)資料為(%),檢驗方法為x2,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果
2.1對比兩組修復效果滿意度
對比兩組修復效果滿意度,研究組更具優(yōu)勢(P<0.05)。
2.2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兩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為繼發(fā)齲齒、牙齦異常反應及敏感等,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值(2/24)8.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值(9/24)37.5%,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牙體缺損可對牙齒美觀度產(chǎn)生不良影響,并可導致患者咀嚼功能異常,為此需采取有效的口腔修復治療方案[2]。
瓷貼面粘接技術為牙體缺損修復的全新技術,與常規(guī)全瓷冠修復相比,修復操作中對牙體組織磨除量較少,部分患者修復期間無需對牙體組織實施磨除操作,可最大程度上保留健康牙體組織,且修復期間無需殺傷神經(jīng)組織,有助于預防壞死及牙髓炎等后遺癥,繼而延長牙齒自然健康持續(xù)時間。同時,瓷貼面光學特性與人體天然牙齒接近,內(nèi)部材料中無金屬類物質,可顯著提升牙齒修復的美學效果,并可避免常規(guī)烤瓷修復模式下存在的黑線等問題[3]。本研究采用的鑄瓷貼面包含不同顏色的瓷塊,并可通過外部染色調(diào)整修復體顏色,有助于改善瓷貼面美觀度。另外,瓷貼面粘接技術可最大程度上保存患者舌側自然形態(tài),可在唇側完成與牙齦組織的連接,進而保護合牙組織,減輕對牙齦的不良刺激。分析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資料,研究組患者修復效果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認為瓷貼面粘接技術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分析,牙體缺損修復中采用瓷貼面技術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較高,并可減少各類不良反應,值得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卓.前牙修復中瓷貼面與全瓷冠牙科材料的臨床應用研究[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19,8(4):79-80.
[2]劉靜敏,吳少偉,楊宏海.超薄不備牙全瓷貼面修復前牙及前磨牙的存留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9,20(10):58-61.
[3]張麗,劉學峰,王宏.瓷貼面和全瓷冠在前牙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9,57(1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