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群懿
摘要:敦煌本《韓朋賦》作時不詳,該賦講述了一個韓朋夫婦為愛情雙雙自殺殉情的故事。韓朋夫婦的故事源于先秦時期,歷經(jīng)秦漢,發(fā)展日臻豐富。歷來對敦煌本《韓朋賦》的研究多集中于新材料的證明和故事源頭的追溯,對《韓朋賦》主題的研究也僅限于對已經(jīng)成型了的故事主題進行探討。其實在韓朋故事演進的同時,其不屈強權(quán)的愛情和懲惡揚善的二重主題也逐漸成熟,呈現(xiàn)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該過程始于先秦的敬君故事傳說,至敦煌本《韓朋賦》時,終于成型。
關鍵詞:敦煌本《韓朋賦》; 韓朋故事;不屈強權(quán)的愛情主題;懲惡揚善主題
1900年6月,敦煌石室中發(fā)現(xiàn)了五萬多件公元5世紀到12世紀的寫卷和少數(shù)刻本。張錫厚先生依據(jù)P.2653、P.2922、S.3227、S.3227、S.3873、S.4901、S.3904、S.10291七種寫本輯成《韓朋賦》的足本。本文以張錫厚輯校本為依據(jù)。參照伏俊璉先生的《敦煌文學總論》對敦煌俗賦的分類,將《韓朋賦》歸于故事類俗賦。敦煌本的《韓朋賦》雖面世較遲,但其中所講的韓朋故事卻流傳已久,該故事的主題也是耐人尋味的。
一、敦煌本韓朋故事本末
敦煌故事俗賦不僅有完整的故事框架,更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和細節(jié)。《韓朋賦》這篇俗賦大概有以下情節(jié):韓朋從小喪父,長大后娶妻名貞夫,二人恩愛如魚水?;楹箜n朋出仕宋國,期去三年,六載不歸。韓朋之妻貞夫思夫心切,修書一封寄予韓朋。朋得書思念貞夫以至于三日不食,精神恍惚之中遺失了貞夫?qū)懡o他的書信。恰巧“宋王得之,甚愛其言”。于是,宋王派梁伯誘騙貞夫來朝,并將誘騙至朝的貞夫封為王后。貞夫為此而悶悶不樂,宋王察覺到貞夫心中念著韓朋,立即殘害韓朋,使之淪為階下之囚。貞夫暗中跑去看望韓朋,寫下訣別之詩。韓朋看完后自殺殉情而亡。貞夫要求宋王以三公之禮下葬韓朋,宋王不得不依從要求,不料下葬韓朋之時貞夫跳墓而亡。三年之后,貞夫韓朋之墓上生有梧桐桂樹,兩根相連,枝枝相交,葉葉相覆。宋王打獵途中遇此情狀,氣急敗壞,命人砍伐樹木。頓時,梧桐桂樹血流如注。兩片木札變成比翼齊飛的鴛鴦。一飛沖天的時刻,恰逢一根羽毛落下,這羽毛化作利劍砍下了宋王的頭顱。鄭振鐸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國俗文學史》中認為,《韓朋賦》是“一篇沉痛的敘事詩”。
二、《韓朋賦》主題及其發(fā)展
從敦煌本《韓朋賦》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篇講述愛情悲劇的俗賦所表達出來的是不畏強權(quán)、至死不渝的愛情和懲惡揚善的雙重主題。韓朋與韓朋之妻貞夫真心相愛,宋王卻貪戀貞夫之色去棒打鴛鴦。韓朋夫婦二人寧死也不屈于宋王的淫威,誓死捍衛(wèi)愛情,故釀成夫婦二人雙雙殉情的悲劇。在故事中,二人為了愛情,不懼生死,不論宋王如何阻撓,夫婦二人依然相愛如故。這體現(xiàn)了韓朋夫婦為愛情不屈服于強權(quán)的主題;就在韓朋夫婦的精魂化作鴛鴦飛天之時,羽毛落下,摩拂宋王之身,復仇成功,且宋王身死國滅,寵臣父子發(fā)配邊疆。該情節(jié)揭示了惡人終有惡報的主題。敦煌本《韓朋賦》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帶有雙重主題的完整的故事,但是,《韓朋賦》所講的韓朋故事并非一蹴而就,因而,其主題也是隨韓朋故事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一)先秦時代韓朋故事的主題:強權(quán)之下的愛情
伏俊璉先生在《韓朋故事考源》一文中認為韓朋故事當源于先秦而韓朋故事情節(jié)模式來自于《說苑》中的一則故事:
齊王起九重之臺,募國中有能畫者,則賜之錢。有敬君,居常饑寒,其妻妙色。敬君工畫,貪賜畫臺。去家日久,思憶其妻,遂畫其像,向之喜笑。旁人瞻見之以白王。王召問之。對曰:“有妻如此,去家日久,心常念之,竊畫其像,以慰離心,不悟上聞。”王即設酒與敬君相樂,謂敬君曰:“國中獻女無好者,以錢百萬,請妻可乎? 不者殺汝。”敬君傽惶聽許。
戰(zhàn)國時,宋康王射天笞地,喪盡天良,統(tǒng)治殘暴,是宋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稱王的國君?!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酚醒裕骸熬仁荒?,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婦人?!?因而,百姓恨之入骨,恨不得與之同歸于盡;而《說苑》故事中的齊王的原型是與宋康王同一時期的另一個荒淫暴虐,以致于身死國滅的齊湣王。戰(zhàn)國時期,齊湣、宋康二位昏君并稱的傳說流行于世,很有可能民間將二者混為一談?!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分械摹绊n朋”就是齊湣、宋康之時的人,但此人仕韓而使魏。并沒有關于韓朋仕于宋國的記載,但是民間故事將他拉到宋國。再結(jié)合《說苑》中的故事情節(jié)單元,韓朋故事初具形態(tài)。
從先秦時期的韓朋故事來看,敬君離妻日久,思妻心切,以至沉浸于妻子畫像之中,喜笑顏開。這說明敬君夫婦之間也是很恩愛的。但齊王利用強權(quán)搶奪其妻時,敬君只是屈從于強權(quán),并不是像后世故事中所講的那樣發(fā)生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這時候的故事主題呈現(xiàn)的是屈從于強權(quán)之下的愛情,更多的是通過這個故事體現(xiàn)齊王之無道昏庸。
(二)漢代韓朋故事的主題:不屈強權(quán)的愛情
裘錫圭先生對1979年在甘肅敦煌西北馬圈灣出土的一枚漢簡做了考釋,證明西漢末已存在韓朋故事。他在《漢簡中所見的韓朋故事的新資料》一文中詳細地闡述了對漢簡考釋所得的結(jié)果,證明了西漢時敦煌本《韓朋賦》中所見的韓朋故事已經(jīng)出現(xiàn)。漢簡具體內(nèi)容識讀為:
……書而召韓傰問之,韓傰對曰:“臣取婦二日三夜去之,樂游三年不歸,婦……”
這枚漢簡應是韓朋之妻致韓朋書信,卻恰巧為宋王所得,宋王召韓朋對答時的語言。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韓朋故事的史料。與此同時,《藝文類聚》卷九十二,鳥部下,鴛鴦類中有一段引自《列異傳》的關于韓朋故事的記載:
宋康王埋韓馮夫妻,宿夕文梓生,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交頸。音聲感人。
《列異傳》中所述諸事大多自漢代以來,故可以判斷,及至漢代,韓朋故事在民間已經(jīng)有相當規(guī)模的流傳。
從上述的故事演變來看,此時的韓朋故事較之先秦時期已經(jīng)得到豐富。當然,故事的主題也愈加豐富。前文已述,先秦時期屈服于強權(quán)下的愛情主題已有端倪,且從先秦故事來看,主要是表現(xiàn)齊王搶奪民女的可惡。而漢代很明顯韓朋夫婦已經(jīng)為了相愛相守而雙雙殉情,寧死不屈于宋王強權(quán),維護愛情的主題已經(jīng)得到顯現(xiàn)。從先秦到漢代,韓朋故事主題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兩大豐富和發(fā)展:其一,由先秦的齊王無道的重心偏向于突顯韓朋夫婦至死不渝的愛情;其二,由先秦的愛情屈從王權(quán)轉(zhuǎn)向漢代的為愛不懼生死,甚至精魂化作鴛鴦交頸相鳴,悲劇色彩突顯。
(三)魏晉及其以后的韓朋故事主題:雙重主題的表達
綜合看來,學術(shù)界普遍的觀點是敦煌本的《韓朋賦》應當產(chǎn)生于唐初至五代這一時期。張錫厚先生在《敦煌賦匯》中認為,該故事始見于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一“韓憑妻”條: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淪)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日:“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奔榷醯闷鋾?,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倍矶鴳{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彼尬糁g,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跋嗨肌敝?,起于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從《搜神記》所載的這則韓朋故事和敦煌本的《韓朋賦》對比來看,二者有頗多不同之處。主要有三:其一,故事人物姓名有異:前者宋王身邊的大臣名“蘇賀”,后者曰“梁伯”;前者韓朋之妻為“何氏”,后者稱“貞夫”。其二,敦煌本《韓朋賦》中所講的韓朋故事結(jié)尾與前者略有不同。敦煌本《韓朋賦》結(jié)尾如下:“宋王即遣人誅伐之,三日三夜,血流汪汪。二札落水,變成雙鴛鴦,舉翅高飛,還我本鄉(xiāng)。唯有一毛羽,甚好端正。宋王得之,遂即摩拂其身,大好光彩。唯有項上未好。即將摩拂項上,其頭即落。生奪庶人之妻,枉殺賢良。未至三年,宋國滅亡。梁伯父子,配在邊疆。行善獲福,行惡得殃?!焙苊黠@,敦煌本的《韓朋賦》中增加了復仇的情節(jié)以及梁伯的下場。其三,敦煌本《韓朋賦》敘事更加豐滿,更加詳備。比如,《搜神記》中形容韓朋之妻只一個“美”字而已,《韓朋賦》中卻寫了她“明解經(jīng)書”,甚至于對韓朋之妻所寫的書信內(nèi)容在《韓朋賦》中都有交代。
《搜神記》中關于韓朋故事的這段記載主題相對單一。宋王企圖以強權(quán)將韓憑之妻何氏據(jù)為己有,然而韓憑夫婦雙雙殉情。尤其是韓憑之妻“陰腐其衣”,毅然決然地投臺而亡,王之左右抱攬不得,更體現(xiàn)出何氏為愛不懼死亡。夫妻二人生前不得善終,死后任宋王雷霆震怒,也要讓精魂化作鴛鴦,日夜悲鳴,訴說相思之苦。人間至真至誠之愛情得以彰顯,充分反映了不畏強權(quán)下的愛情主題。相對于先秦、兩漢的主題來講,不屈強權(quán)的愛情主題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當韓憑得信自殺之后,韓憑之妻陰腐其衣,決然投臺而亡,宋王左右欲阻不得??梢?,當時韓憑之妻抱了為愛必死的決心,為愛不屈的主題較之兩漢又進一步。
較之《搜神記》,敦煌本的《韓朋賦》不僅故事上增加了更多的細節(jié)描寫,使得故事本身更加豐富和生動,而且就故事的主題而言,復仇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對于強權(quán)的強烈抗爭。僅僅對宋王個人的復仇是不夠的,所以,不及三年,宋國也滅亡。宋王最終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甚至于在宋王身邊“出謀劃策”的梁伯也沒有好結(jié)果,連同兒子一起發(fā)配邊疆,充當韓朋夫婦為愛歸天的祭品。宋王、梁伯終究得到嚴重的懲罰,而韓朋夫婦生前本該完滿的愛情遭來橫禍,但死后也要相守,精魂化為鴛鴦比翼齊飛,再續(xù)前緣。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了懲惡揚善的主題。
三、韓朋故事主題發(fā)展總結(jié)
敦煌本《韓朋賦》所載的韓朋故事主題隨著先秦以來韓朋故事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先秦時,韓朋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單元初見端倪,愛情尚屈從于強權(quán)之下,更多的是表現(xiàn)齊王利用強權(quán)搶奪人妻的昏庸無道;到了漢代,漢簡和《列異傳》中所載的韓朋故事片段有力地佐證了韓朋故事在漢代的流傳,同時也可以看出,這一時期韓朋故事的主題實現(xiàn)了從愛情屈從強權(quán)到不畏強權(quán)的愛情主題成功轉(zhuǎn)向;《搜神記》記錄的故事使主題的表現(xiàn)更加系統(tǒng)化,不屈強權(quán)的愛情主題更得以鮮明的顯現(xiàn);到《韓朋賦》時,除了有關于不屈強權(quán)的愛情主題的更加強烈的表現(xiàn)之外,出現(xiàn)了復仇情節(ji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懲惡揚善的主題。敦煌本《韓朋賦》中結(jié)尾的“行善獲福,行惡得殃”八個字,可以說是懲惡揚善主題的準確體現(xiàn)了。至此,敦煌本《韓朋賦》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畏強權(quán)的愛情和懲惡揚善的二重主題形成。
參考文獻:
[1](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2]張錫厚.敦煌賦匯[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3]伏俊璉.敦煌文學總論[M]甘肅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M]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5](漢)司馬遷 撰,韓兆琦 評注.史記[M]岳麓書社,2011年版。
[6]伏俊璉.韓朋故事考源[J]敦煌研究,2007年第3期。
[7]李純良.敦煌本《韓朋賦》創(chuàng)作時代考[J]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
[8]裘錫圭.漢簡中所見的韓朋故事的新資料[J]復旦學報,1999年第3期。
[9]尹策.韓平夫婦傳說研究[J]安徽文學,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