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深度貧困縣目前對外宣稱有11989人在扶貧公益崗上就業(yè)。該縣有一個貧困村,全村貧困戶有189戶,貧困人口933人,設扶貧公益崗101個。
“在這些崗位上的人中有一些是收入不穩(wěn)定的貧困勞動者,像家里生病的,不能外出務工的。有的家庭可能夫妻兩個人都在扶貧公益崗就業(yè)?!碑?shù)啬撤鲐毟刹空f,只要這些貧困戶的收入達到標準且穩(wěn)定脫貧沒什么風險了,這個崗位就可以轉給其他人。
由于“活少、責任輕、有收益”,一些地方的扶貧公益崗成“香餑餑”,甚至出現(xiàn)爭公益崗位的情況。某些深度貧困地區(qū)甚至將有勞動能力的大部分貧困群眾納入扶貧公益崗,搞“雨露均沾”。
西南某地駐村干部反映,該村扶貧公益崗數(shù)量主要是縣里下發(fā)的指導數(shù),即使村里的事情不需要這么多扶貧公益崗,也不行。此外,扶貧公益崗容易在貧困戶中助長等靠要思想?!昂芏啻迤鋵崨]有那么多事情,一些貧困勞動者不干活也可以拿到錢?!币幻鲐毟刹空f。
扶貧公益崗之所以趨于過濫,背后折射出一些地方短期突擊式脫貧心理。一些扶貧干部坦言,開發(fā)更多扶貧公益崗,不僅操作起來難度小,而且省時省事省心、見效快。
脫貧攻堅收官之際,一些地方已出現(xiàn)或者正在形成一種潛規(guī)則:不再將符合條件的村民新增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而是將他們作為村里邊緣戶對待,同時為他們安排了扶貧公益崗,“保障”他們有穩(wěn)定收入。
一線扶貧干部認為,在設置扶貧公益崗時,不應只圖簡單省事、“分發(fā)指標”,而應根據(jù)實際需要,統(tǒng)籌各個崗位的職責,做到崗位設置合理、崗位責任明晰、村內(nèi)治理有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