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
摘 要:武漢軌道交通6號線是一條跨越江漢,連接漢陽、漢口的交通線路,于2016年12月底通車,是目前為止武漢軌道交通網(wǎng)中最長也是最具城市特色的地鐵線路。整條線路與以往地鐵站的風格有所不同,以獨特的懷舊風格引起公眾的關注,無論是主題,還是公共藝術形式,都更貼近公眾的生活與曾經(jīng)的記憶,喚起的都是公眾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和對家的記憶。武漢地鐵6號線路的公共藝術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選取怎樣的視角去傳達曾經(jīng)的情感,是值得我們?nèi)シ治龊陀懻摰?。文章采用調(diào)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對武漢地鐵6號線的有代表性的站點進行分析與考察,了解地鐵站點背后的故事,了解一座城市的發(fā)展與變遷,了解城市居民的內(nèi)心訴求,了解公共藝術的主題,從而進一步推動武漢地鐵公共藝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讓一個城市的地鐵文化走進大眾的生活、走進大眾的心里。
關鍵詞:城市記憶;武漢;地鐵;公共藝術
武漢地鐵6號線是一條主打追尋城市記憶的地鐵線路,其站點途經(jīng)的都是具有老武漢文化特色和具有地標意義的地區(qū)。筆者選擇的四個站點分別是臨近武漢最繁華、人口最密集的商業(yè)中心的江漢路站,臨近華中地區(qū)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的漢正街站,臨近武漢開設最早的火車站的大智路站以及臨近武漢最大、全國知名社區(qū)典范常青花園的常青花園站。
武漢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漢口還是我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說起漢口,那就不得不提江漢路站了。江漢路是武漢最早的商業(yè)中心,擁有中國最長的步行街,這里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商業(yè)老街,同時也是老武漢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由于江漢路地鐵站是一個換乘站,整個站點有兩幅大型公共藝術,一幅是地鐵2號線上的壁畫,記錄了武漢商業(yè)中心繁華的景象,另一幅是用木制結構描繪了江漢路的倩影,木質(zhì)結構高低錯落,鱗次櫛比。
武漢坐落于國之中心,猶如圍棋棋盤上的天元,有九省通衢之稱,它憑借自身地理位置優(yōu)勢,發(fā)揮著引南接北、承東啟西的流通作用,成為中國中部地區(qū)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毗鄰這一商品市場的漢正街地鐵站用古式建筑將公眾帶入從前的市井街景中,使熟悉的聲影與對話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宛如歷史重現(xiàn)。
大智路地鐵站連通1903年由張之洞提議在大智門附近修建的大智門火車站,公眾一踏入這一站臺仿佛一下就回到幾十年前:一輛黑色火車正??吭谝慌裕坪醯却每偷牡絹?。
夜晚來臨,當你來到常青花園站,映入眼簾的是一幅萬家燈火的場景,這一站點靠近的是全國文明社區(qū)——常青花園。
一、漢正街站——市民生活,活靈活現(xiàn)
一提起漢正街,整個湖北省做生意的小老板們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是華中地區(qū)最大最全的小商品市場。走進漢正街,車水馬龍,到處是吆喝的賣家,貨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而走進地鐵6號線的漢正街站,整個空間似乎發(fā)生變換:映入眼簾的是頭頂蔚藍的人造天空和楚式風格的仿古建筑,楚風格的紋樣裝飾著整個站臺。漢正街站的墻壁上,采用白描的方式描繪了小商品市場,琳瑯滿目的商品、街上緊鄰的商鋪、來來往往的市民、街邊吆喝的小商販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在人物旁邊還用文字記錄了買賣雙方對話的場景,觀者在觀看時,會不由自主地笑出來。想必這些地道的方言、熟悉的形象都是武漢市民共有的城市記憶,反映了其共同經(jīng)歷過的生活場景。漢正街站公共藝術設計選擇將市民生活情景納入,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搭建橋梁,貼近群眾,充滿了生活樂趣。整個站臺還采用古建筑的樣式,將庭臺樓閣搬入空間內(nèi),墻面上楚式紋樣把武漢的地理位置、歷史發(fā)展、世俗生活很好地進行了結合。同時,整個空間營造出的蔚藍“天空”,讓我們不由得回憶起記憶中兒時簡單、快樂的生活。
二、大智路站——城市變遷,時空穿梭
大智路站最大亮點在于有一輛刻有1917年的火車??吭谡九_邊,仿佛穿越時光,讓我們一下回到了幾十年前,等待著登上這列火車,駛向期待的遠方。這個設計主題反映了大智路以前是一個火車站的歷史。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發(fā)展,城市交通工具不斷更新?lián)Q代,如今的地鐵站連接著武漢三鎮(zhèn),大大縮短了大武漢各鎮(zhèn)之間的時間距離,使公眾的生活、工作都更加便利,而來到這一站點,很多公眾會停下匆忙的腳步拍照合影,感嘆時代的變遷、城市發(fā)展的驚人速度。大智路站點的主題是追尋城市歷史記憶,用時空的轉化與對比呈現(xiàn)出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同時也讓公眾回憶起初次坐火車時的新奇與激動。
三、江漢路站——城市發(fā)展,時尚江城
地鐵6號線途經(jīng)的江漢路站是漢口的商業(yè)中心地鐵6號線上的江漢路站臨近漢口的商業(yè)中心,位于武漢最現(xiàn)代、最繁華的地段。如果有朋友來武漢旅游,這一定是必去的景點之一。由于這個站點是一個換乘站,整個站點有兩幅大型公共藝術作品:一幅是在地鐵2號線上,記錄的是江漢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繁華的步行街景以及市民豐富的文化生活;另一幅公共藝術作品是用木制結構將武漢江灘的景色、長江邊上大量的西式建筑全部記錄下來,將漢口江灘邊,高低起伏的西式建筑全部納入畫面。在此,人們似乎能聽到江漢關大樓大鐘敲擊的聲音、江邊輪渡的鳴笛聲,一個大都市的剪影浮現(xiàn)在公眾眼前。
四、常青花園站——萬家燈火,溫馨家園
1994年,在張公堤外的金銀湖地區(qū),興建了全國最大安居工程——常青花園。這是一個居住著十萬居民的美麗社區(qū)。走進地鐵6號線的常青花園站,墻壁上繪滿了一幅幅萬家燈火、溫馨浪漫的場景。其中的一幢幢房子,高低起伏,在黑暗中點亮了無數(shù)明燈。整個地鐵站以溫馨家園為主題,塑造了一個文明、健康、溫馨的家園形象,讓人在下班歸家的旅途中不由得感受到家的溫馨,到達站點后有種回家一般的感覺。
常青花園是個新時代文明小區(qū)的典范,常青花園站將家的溫馨與文明現(xiàn)代化相結合,“將小區(qū)是我家,人人愛護她”這個主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公眾在這里體會到家的溫馨。
武漢地鐵6號線主題是以記錄城市變遷,反映市民生活,共創(chuàng)和諧家園,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尋歷史的影子,整個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都反映了老武漢的城市變遷。城市在快速發(fā)展,公眾的生活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平房住進單元房,從公交車到城市地鐵,武漢三鎮(zhèn)通過地鐵無縫連接,大大縮短了交通距離,但在發(fā)生巨大改變的同時,我們熟悉的老武漢街景、熟絡的鄰居都漸漸離我們遠去。主導地鐵6號線的公共藝術主題的懷舊風,將這些勾起居民兒時記憶的場景、街道、社區(qū)、建筑都融入地鐵站里,將舊水壺、時鐘、相機、喝水的“鋼瓷”等老物件擺放到整條線路的櫥窗內(nèi),讓公眾不由得停下腳步去拍照留念,回憶起從前。整個地鐵6號線打破了公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勾起公眾兒時的記憶,給人無盡思戀與懷戀,猶如一部老電影,讓人沉浸其中,如時光穿梭一般。
武漢地鐵6號線的最大特點在于成功地吸引公眾的注意,使公眾產(chǎn)生了很強的內(nèi)心共鳴,讓乘客能停下匆忙的腳步,享受片刻的歡樂與內(nèi)心的寧靜。站在地鐵站看到如此多的笑臉,令人不由得感嘆公共藝術對公眾的影響與改變。這一主題的設定,考慮了公眾的心理需求。地鐵在改變城市速度距離的同時,也應該思慮到人與城市的心靈距離。那么,在未來的公共藝術主題設定時,需要更多地關注公眾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內(nèi)心情感需要,貼近公眾生活,記錄城市公眾生活的美好瞬間,更加關注公眾的生活狀態(tài)。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公眾難免產(chǎn)生心理壓力,藝術主題應該更通俗易懂、充滿溫情與人文關懷,以此去撫慰觀眾疲憊與焦慮的心靈。
作者單位: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