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強
記錄民族風情
陳霖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霖接觸了英國攝影師吉米·納爾遜(Jimmy Nelson)的作品。陳霖發(fā)現,這位英國攝影師是一個名為“在他們消失以前”項目的發(fā)起人,致力于觀察和研究存在于世界上各個角落的行將消失的土著人群,并從中找到關于現代社會與人類未來的啟示。
現在,陳霖獨自一人駕駛已經伴隨他十多年的那輛“老別克”,從北京出發(fā)一路向南,第一站選擇的是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什么第一站選擇那里?陳霖的想法很簡單:“我當時認識一個那里的苗族小男孩,聽他說那里的錫繡非常精美,有很多漂亮的民族服飾,而且春節(jié)期間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應該有空拍?!?/p>
到達的第二天,村里正好有戶苗族人家在辦婚禮,村民們熱情地邀請這位從北京來的攝影師參加婚禮。陳霖當時開心極了,以為這對新人一定會穿著民族盛裝舉行婚禮,結果到了現場才發(fā)現,新郎竟然穿著西服,頭發(fā)還挑染了一撮棕紅色。
“你為什么不穿你們民族自己的服飾?多漂亮啊!”陳霖不理解。新郎得意地點了一根煙,說:“我在南方打工四五年了,那邊好多人穿西裝,當然是穿西裝時髦,穿起來還簡單,哪里像我們那些民族服飾,又是包又是裹的,既麻煩又土氣……”
陳霖轉而又問了穿著一身民族盛裝的新娘:“你為什么還愿意穿自己民族的衣服?”新娘的回答是:“我本來也不想穿的,可為了這套衣服我繡了七八年,這次如果不穿以后估計就更沒有機會穿了,那我不是白繡了嗎?”
那場婚禮,加劇了陳霖的緊迫感,他覺得自己必須要和時間進行賽跑了。從黔東南返回北京后,他一邊抓緊沖洗照片,一邊馬不停蹄地聯(lián)系其他的少數民族拍攝對象。
2019年11月中旬,陳霖和助手帶著滿車的攝影器材,自駕來到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鎮(zhèn)什那村,為一戶有直系血緣關系的四代同堂大家庭拍攝,然后又趕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將鏡頭對準了在國慶70周年大典上參加國慶巡游方陣的海南黎族代表:石紫薇家庭。之后的一周,陳霖多次往返???、五指山、保亭三地進行拍攝。當地一名攝影愛好者被陳霖的執(zhí)著感動,帶著他收藏的極其珍貴的黎族五大方言支系的服飾來到現場,義務配合拍攝。
為了獲得更滿意的拍攝效果,陳霖使用的是大畫幅膠片相機進行拍攝。他認為,大畫幅相機拍出的影像,成像清晰,質感真切,影調與色調層次細膩動人,色彩更加飽和逼真。但這些設備體積大、分量重,每次拍攝時,光是架好機器就要花一個多小時,全部拍完至少要4小時。
相比拍攝技術,陳霖覺得更大的困難在于尋找拍攝樣本。比如,仡佬族主要集中聚居在貴州省北部的兩個苗族自治縣,獨龍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的獨龍江峽谷兩岸、北部的怒江兩岸,以及相鄰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齊樂鄉(xiāng)和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察瓦洛等地。有時候為了尋得一個合適的拍攝人家,陳霖甚至要駕車走數百公里的山路。
2019年10月,正在貢山進行創(chuàng)作的陳霖經朋友介紹,聯(lián)系上了云南怒江一帶的一戶獨龍族人家,那家的老奶奶是當地為數不多的文面女之一。
考慮到老奶奶家最近正在準備一場大型家宴,一大家人好不容易能夠聚齊,正是拍“全家福”最好的時機,陳霖便連夜駕車80多公里、拐了1000多個彎,接近凌晨才找到了這戶位于獨龍江邊的人家。讓陳霖沒有想到的是,原先在電話里答應得好好的這戶人家,竟然突然說“不想拍了”,沒有任何理由。
那天深夜,沮喪至極的陳霖在朋友圈發(fā)了一條信息。沒想到,朋友圈中的一位北京女醫(yī)生,當時正帶領醫(yī)療團隊在西藏進行醫(yī)療援助工作,偶然看到了他的這條朋友圈信息。這位熱心的大姐連夜聯(lián)系怒江州的朋友,請他們幫忙重新尋找合適的拍攝對象,兩天后還真的找到了一戶四世同堂的獨龍族人家。這樣的感動,陳霖在之后的拍攝過程中時常遇見。
最讓陳霖難忘的是位于黔桂交界的一戶水族人家。這家的老爺爺已是百歲高齡,聽說有個北京來的攝影師要給他們拍“全家?!?,便執(zhí)意讓孩子們找出他最漂亮的一件民族服飾仔細穿戴好,等著陳霖拍攝。陳霖怕老人家太累,告訴他:“您先進屋休息,等我架好機器,全部準備好了,再請您出來拍?!崩先思疫B連搖頭,說:“你從北京那么遠來,都沒覺得辛苦,我等一下有啥辛苦的!”
現在,陳霖已經拍攝完成了漢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畬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等37個民族。陳霖感慨道:“越是拍攝這個專題,我的緊迫感越強,我覺得自己現在是在跟時間賽跑?!睘榱诉@個特殊的拍攝專題,他已經把自己僅有的70多萬元積蓄全部投入進去,目前主要靠一些商業(yè)拍攝來維持拍攝進程。
為勞動人民拍攝全家福
我們是一家人
陳霖說,他計劃用5年時間拍完56個民族,每個民族選取一個或幾個家族,以個人或大合影的形式,用8×10英寸大畫幅膠片相機拍攝,用傳統(tǒng)銀鹽放大工藝,計劃在國慶75周年前舉辦一場名為“我們是一家人”的大型攝影展,并出版同名大型攝影畫冊。有人問陳霖:“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陳霖笑道:“不為什么,只是為了展示各民族的風情、風貌,展現咱們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僅此而已。人活著,總得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吧!”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