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上海臨港海上風電二期工程區(qū)域海洋水沙特征分析

2020-11-06 05:50沈彥軍陳亮王國波
中國水運 2020年9期
關鍵詞:風浪潮汐潮流

沈彥軍 陳亮 王國波

摘 要:本文重點分析上海臨港海上風電二期工程區(qū)域海洋水沙特征,主要對潮汐、潮流、風浪、泥沙及海床地形等實測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為該海域的海洋風電及其它工程項目的研究立項、開發(fā)及管理提供科學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臨港海上風電;潮汐;潮流;風浪;含沙量;海床演變

中圖分類號:P7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09-0138-03

1引言

上海臨港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位于南匯邊灘以東,杭州灣與長江口南槽的交匯處,西起-5m等深線附近、東以長江口南支航道以西避航區(qū)為界、北至南匯大治河延長線、南為環(huán)球海底光纜以北(相距1km),可利用海域面積約45km2。風電場規(guī)劃總裝機容量20萬kW,場址分為南北兩部分,本次研究區(qū)域為北側二期工程部分(見圖1),裝機容量10萬kW級。

本文研究區(qū)域位于長江口和杭州灣的交匯地帶,受長江口與杭州灣水沙交換相互影響,二十世紀以來,分別實施了南匯東灘圍墾工程、長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槽航道治理工程、洋山深水港工程、東海大橋工程等,工程的實施改變了原南匯邊灘外邊界。國內學者研究方向多集中在南匯邊灘近岸段的動力過程、剖面塑造機制及演變規(guī)律等方面進行了分析[1-3],但未對南匯邊灘的離岸區(qū)域和本風電場海域內水沙特征進行深入分析。本文將基于研究區(qū)域內的潮汐、潮流、風浪、泥沙及海床沖淤變化等實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該區(qū)域海洋水沙特征,為該海域的海洋風電及其它工程項目的研究立項、開發(fā)及管理提供科學參考依據(jù)。

2 海洋水文特征分析

2.1 潮汐特征

本風電場海域內沒有驗潮資料,故以本風電場東南約10km的大戢山、西約18km的蘆潮港長期驗潮資料作為潮位分析的依據(jù),以兩站驗潮基準面的高程關系作為風電場工程高程基準的依據(jù),并以兩站驗潮資料表征風電場海域潮汐的基本特征。參考以上兩海洋站驗潮資料,可知,本海域的潮汐屬非正規(guī)半日淺海潮。

風電場海域的最高、最低潮位極值的出現(xiàn),是在重大天氣系統(tǒng)侵襲,風暴增、減水造成。本海域最高潮位極值發(fā)生在9711號臺風影響期,最低潮位極值發(fā)生在1980年10月25日。

杭州灣口內和口外的潮差存在差異:潮差的大小口內明顯大于口外,但最大潮差極值均出現(xiàn)在0012號(派比安)臺風期;潮差的月際變化存在著兩種類型。蘆潮港月平均潮差一年中呈一高一低型。即9月最大,1月最下;大戢山的月平均潮差一年中呈兩高兩低型。兩高出現(xiàn)在3月和9月,兩低出現(xiàn)在6月和12月。

外海潮波進入風電場海域后,受地形和徑流的作用,潮波逐漸變形,前波增陡,后波變緩,使得落潮歷時長于漲潮歷時,歷時差從東向西逐漸增大。

2.2 潮流特征

本風電場位于南匯嘴外、大戢洋的西北側,為杭州灣與長江口南槽的交匯處。長江口南槽是長江口與杭州灣水沙交換的直接通道,東海潮波進入長江口與杭州灣交匯區(qū)后,進入長江口的潮波方向為305°,漲潮流的主導方向為316°,進入杭州灣北部的潮波方向為257°,漲潮主導流向為268°。

2007年6月30日~7月8日在本風電場海域布設兩個流速流向測站N1、N2,進行了流速流向觀測。N1、N2測站分別位于風電場北側及南側。本次N1站實測漲潮平均流向為255°,落潮為83°~92°,表明本風電場海域主要為杭州灣流徙控制,同時也受到長江口流系的作用影響。本風電場海域的潮波接近駐潮波,潮流與潮位存在位相差,在一個潮周期中有漲潮落潮流、漲潮漲潮流、落潮漲潮流、落潮落潮流四個階段,其中落潮落潮流時間最長,其次為漲潮漲潮流,漲潮落潮流,落潮漲潮流時間最短,一般在1小時左右。

本風電場實測最大流速流向具有以下特征:以垂線流速看,實測最大流速在潮次間的變化為:N1站中潮最大,大潮次之,小潮略小;N2站大、中、小潮流速變化很小,表層流速大潮最大;本風電場的優(yōu)勢流不顯著,且南、北相反;本風電場的潮流成旋轉狀態(tài),流向在垂向、潮次間有一定的變化,但大、中、小潮垂線最大流速的流向還是較穩(wěn)定。

全潮平均流速流向是一個全潮各時次漲潮、落潮實測流速流向的矢量平均。N1站全潮漲潮垂線平均流速大、中、小潮分別為61cm/s、77cm/s、62cm/s;落潮分別為68cm/s、79cm/s、67cm/s。N2站全潮漲潮垂線平均流速大、中、小潮分別為52cm/s、67cm/s、63cm/s;落潮分別為65cm/s、67cm/s、63cm/s;N1全潮平均流向與強流向有10°左右的偏差。平均流速的垂向變化為表層最大、中層次之、底層最小。

2.3 風浪特征

本風電場周邊有引水船、大戢山兩個長期波浪觀測站。引水船海洋站是借助于停泊在九段沙東側的引水船進行風、波浪等項目的觀測,距風電場北側12km左右。大戢山海洋站位于風電場東南約10km,測風點位于山頂、海拔高度81m,四周空曠。測波點位于島的東北方向,離岸約500m,浮筒處水深18.8m,NW~S向的波浪有良好的代表性,包括了風電場海域的常浪向、強浪向。

通過分析上述兩個站的資料得出:風電場海域風向的季節(jié)變化十分明顯,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年常風向為NNE、NE,年強風向為偏北向,1978~2002年NNE向10分鐘平均風速最大為28m/s(海面10m高度)。年常浪向為NNE、NE向,年強浪向為偏北(NNW、N、NNE、NE)向,其中H1/10最大為7.0m(NNE向)。

2.4 泥沙和海床演變特征

本工程區(qū)域海床表面主要為淤泥和淤泥質粉質粘土。工程所在海域懸沙含沙量隨年內季節(jié)變化和潮汐變化而相應變化,冬季含沙量普遍大于夏季含沙量;大、中、小潮比較,大潮含沙量最高,中潮含沙量較小,小潮含沙量則明顯為低。根據(jù)水文測驗資料,場址區(qū)大潮垂線平均含沙量為1.2kg/m3左右,懸沙級配比較均勻,平均粒徑基本上為0.008mm左右,為粉沙質粘土。場址區(qū)海域泥沙底質為比較均勻的粉沙質淤泥,平均粒徑為0.010~0.015mm。

依據(jù)不同時期杭州灣水下地形測量成果及東海大橋2002-2003年水下地形測量成果,通過對場址區(qū)域斷面變化情況比較,分析了海床演變情況。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所在工程區(qū)1962年~1976年間處于淤積狀態(tài),年平均淤積3cm左右;1976年~1997年間工程區(qū)離岸4~6km范圍內沖刷,6km以外為淤積,沖淤幅度不大,21年間最大沖淤幅度0.6m左右,海床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由近年的資料分析也可看出,海堤外水下邊坡區(qū)和海床內邊緣有一定的沖刷,但離岸5km以外沖刷量趨小[4]。

本風電場場址區(qū)西側距離岸線最近處9.2km,所在的岸線目前基本為人工海岸,岸線已被固定,本風電場工程海域近岸6km范圍內近年基本處于微沖狀態(tài),6km以外海床基本處于微淤狀態(tài)。因此,本風電場工程區(qū)海床總體上基本穩(wěn)定。

3 結論

(1)本海域的潮汐屬非正規(guī)半日淺海潮,海域落潮歷時長于漲潮歷時,歷時差從東向西逐漸增大。

(2)本風電場海域的潮波接近駐潮波,潮流成旋轉流狀態(tài),大、中、小潮垂線最大流速的流向較穩(wěn)定,平均流速的垂向變化為表層最大、中層次之、底層最小。

(3)風電場海域風向的季節(jié)變化十分明顯,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年常風向為NNE、NE,年強風向為偏北向。年常浪向為NNE、NE向,年強浪向為偏北向。

(4)本工程區(qū)域海床表面主要為淤泥和淤泥質粉質粘土;所在海域冬季含沙量普遍大于夏季含沙量;大中小潮含沙量依次減小。

(5)本工程海域近岸6km范圍內近年基本處于微沖狀態(tài),6km以外海床基本處于微淤狀態(tài),總體上工程區(qū)海床基本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付桂.長江口南匯邊灘短期沖淤變化分析[J].水運工程,2018(11):97-103+137.

[2]付桂, 李九發(fā), 應銘, 等.長江河口南匯嘴潮灘近期演變分析[J]. 海洋通報. 2007, 26(2): 105-l12.

[3]趙建春, 李九發(fā), 李占海, 等.長江口南匯嘴潮灘短期沖淤演變及其動力機制研究[J]. 海洋學報. 2009(4): 103-111.

[4]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 上海臨港海上風電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上海:上??睖y設計研究院, 2015.

猜你喜歡
風浪潮汐潮流
我經過的最大風浪
字母濃湯
不怕風浪的小船
絕美海灘
East Side Story
心的方向
閃電潮汐轉化儀
潮流
潮流
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