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娜,鄭蔚,李俊玲,陳娜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a.介入科;b.院長辦公室;c.護理部,河南 鄭州 450014)
下肢靜脈曲張屬于靜脈反流性疾病,靜脈腔內射頻消融術利用腔內射頻的熱效應使靜脈血管完全閉合,從而有效阻斷下肢靜脈血液反流[1]。但術中制動、術后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等措施均會導致下肢靜脈處于高壓和淤血的狀態(tài),引起局部皮膚及組織的腫脹、疼痛。踝泵運動指個體通過自身踝關節(jié)用力、緩慢、全范圍的跖屈、背伸、外翻內旋活動來模擬“泵”運動以實現(xiàn)腓腸肌的收縮和舒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回流速度的加快[2]。本研究探討踝泵運動在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射頻消融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9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68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下肢血管系統(tǒng)檢查及臨床確診為下肢靜脈曲張;(2)擬行靜脈腔內射頻消融術。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原發(fā)性疾病或有嚴重感染、惡性腫瘤的患者;(2)踝關節(jié)疾病患者;(3)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本研究者?;颊呒凹覍俸炇鹬橥鈺?。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男8例,女26例,年齡24~91歲,平均(48.64±6.12)歲。觀察組男11例,女23例,年齡19~82歲,平均(51.26±5.71)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運動指導:避免久坐久站,術后立即活動30 min。觀察組在常規(guī)運動基礎上接受踝泵運動指導。(1)成立踝泵運動干預小組:①干預小組共10人,包括2名介入科醫(yī)生,1名康復治療師,1名護士長,6名護士(4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②介入科醫(yī)生負責踝泵運動影音視頻及健康教育資料搜集、整理、制作的指導,康復治療師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踝泵運動知識的培訓和對患者進行踝泵運動的指導,科室護士負責對患者實施踝泵運動干預,護士長負責干預全程的督導和協(xié)調。(2)制定踝泵運動視頻及健康教育手冊:①回顧前期研究者采用的運動方案并結合本研究納入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運動特點訪談患者、咨詢專家,依據(jù)毛賓堯[3]主編的第2版《踝足外科學》制定踝泵運動的操作標準;②由康復治療師對干預小組成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由培訓合格的護士講解和示范踝泵運動的方法、步驟、要領及注意事項,制作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冊和影音視頻。(3)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建立微信群,上傳踝泵運動影音視頻至微信群,發(fā)放踝泵運動健康教育指導手冊,一對一教授患者踝泵運動操作方法,對患者不足之處進行糾錯指導,直至其準確掌握。(4)實施踝泵運動,具體如下。①跖屈、背伸動作:患者平臥,下肢伸展、大腿放松,腳尖緩緩勾起以盡量使腳尖指向自己為目標,在抬起達到最大幅度時保持 3~5 s,再將腳尖向下緩緩彎曲達到最大幅度時保持3~5 s,然后放松下肢。②環(huán)繞動作:腳趾做趾屈、內翻、背伸、外翻組合在一起的360°環(huán)繞動作3~5 s。完成1次背伸、跖屈和環(huán)繞動作為1組,每次鍛煉25組,每天早、中、晚各鍛煉1次[4-5]。
1.3 觀察指標
1.3.1小腿周徑 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2周后采用規(guī)定皮尺對患者小腿周徑(髕骨下10 cm)進行測量。
1.3.2疼痛評分 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2周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感強烈為10分,無痛感為0分。評分越高,疼痛感越強。
兩組干預前小腿周徑、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小腿周徑短于對照組,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小腿周徑、疼痛評分比較
下肢靜脈曲張為臨床常見的慢性周圍血管疾病,由于下肢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導致靜脈反流,造成下肢靜脈血液瘀滯、壓力增高,表現(xiàn)為小腿淺靜脈迂曲、隆起,小腿局部疼痛、皮膚色素沉著、濕疹,嚴重者可出現(xiàn)下肢靜脈潰瘍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目前,手術是臨床醫(yī)生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主要手段,靜脈腔內射頻消融術因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及療效好等優(yōu)勢,較傳統(tǒng)手術更受推崇[1]。術中制動、術后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等都會引起下肢靜脈淤血,造成下肢皮膚組織腫脹、疼痛。術后患者應盡早運動。運動可以改善下肢微循環(huán),運動之后產(chǎn)生反應性充血,還可以為肌肉的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增強腓腸肌的收縮功能,提高其泵血能力,減輕下肢靜脈血液淤滯,緩解下肢靜脈高壓狀態(tài)[6]。
祖金美[2]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患者應用踝泵運動后下肢周徑縮小,生活質量提高,負面情緒減少。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小腿周徑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這與上述研究結果[2]一致,表明與常規(guī)運動相比,踝泵運動更有利于減輕下肢腫脹,從而縮短小腿周徑,減輕疼痛感。分析認為,下肢靜脈血液的有效回流依賴于腓腸肌泵的作用,但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腓腸肌泵功能不全,需要借助有效的下肢運動才能使靜脈回流加速,而踝泵運動正是作用于腓腸肌最為重要的運動,在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和改善肢體功能方面比常規(guī)運動的效果更好[7-8]。
于秀麗等[9]研究指出,只有規(guī)范、規(guī)律的踝泵運動才能保證良好的運動效果。因此,干預團隊成員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咨詢臨床醫(yī)護專家并結合臨床實踐制作標準化的踝泵運動影音視頻和踝泵運動健康教育資料。由康復治療師對干預組成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由培訓合格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指導,待患者熟練掌握踝泵運動步驟后入組接受干預。向患者發(fā)放踝泵運動健康教育手冊,上傳踝泵運動影音資料至醫(yī)患微信群,方便患者隨時查閱。除了嚴格保證患者的運動質量外,還要保障患者的運動依從性。在患者住院期間,干預團隊成員早、中、晚定時到病房對患者實施一對一指導。待患者出院后,干預團隊成員通過電話及微信隨訪詳細記錄患者的踝泵運動情況,要求患者設置早、中、晚的運動提醒,鼓勵患者將運動的照片及視頻發(fā)送至微信群。對動作標準、依從性好的患者給予物質獎勵,邀請這些患者與其他病友分享、交流經(jīng)驗。干預團隊采用這一系列措施提高患者實施踝泵運動的積極性和依從性。
踝泵運動簡單易行,干預團隊的指導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踝泵運動的益處并掌握踝泵運動的步驟和要點。手把手帶教融洽了護患關系,增強了患者康復的自信心,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積極實施踝泵運動。踝泵運動指導延續(xù)到了患者出院后的隨訪中,加強了醫(yī)患溝通,滿足了患者的護理需求,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護理能力。
總之,踝泵運動是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靜脈腔內射頻消融術后有效的運動方式,能夠減少術后下肢腫脹,改善小腿周徑,降低患者疼痛感,從而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