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結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傾向”。多年來,德育實效不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傳統(tǒng)的德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視教育的主體性,把學生看作德育知識的容器和被動接受約束、限制的客體,這是過去德育實效性不高的最主要原因。無數(shù)事實表明,只有使品德修養(yǎng)成為學生內在自覺的要求,使學生成為教育和塑造自己這一過程的主體,德育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一、充分認識實施主體性德育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根本途徑
所謂主體性,簡單地說,就是人在所從事的物質活動或精神活動中所構筑、表現(xiàn)出來的自主性、自覺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培養(yǎng)人為根本目的的德育應以人的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作為根本出發(fā)點,但現(xiàn)代學校德育卻忽視道德的主體性,偏重道德的外在規(guī)范及其社會約束性,缺乏對人的關注,把人自身的精神世界、內在思想放在自己的理論視野之外,淪落為一種完全目中無人的隔離式教育,在這樣的德育中,學生完全被當作改造和塑造的客體,聽話和服從是對學生的最高要求,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情感共鳴、思想活動和創(chuàng)造精神,只有被動地聆聽、機械地接受,不厭其煩地因循千篇一律的程序。這種被看管、制約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其行為表現(xiàn)必定在家和在學校不一樣,在老師面前和不在老師面前不一樣,是“整”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很難有內心精神世界的真正塑造。社會造假現(xiàn)象與學校德育工作不無關系。
我認為,教師對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認識、學生本人對德育的認同和參與程度、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強弱程度,對德育的效果有決定性的意義。例如,我班學生羅××的轉化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過去是有名的品德后進生,被同學背后稱為“自私鬼”,對班集體漠不關心,衛(wèi)生值日輪到他時,經(jīng)常借故請假遲來,“合法”地逃避掃地工作,有時還設法占同學的便宜。班主任深入了解的結果,發(fā)現(xiàn)他其實懂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他對班級中一些不良現(xiàn)象也很不滿意,也完全知道自己的缺點。他的自私行為是在班中不受重視而放縱自我的表現(xiàn)。我認為,在希望受重視這一點上,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于是鼓勵他參加班干部競選。通過“競選演說”,他當選為生活委員,其后他盡職盡責,組織同學們搞好本班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每天最早到課室,下午最遲離開,平時只要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有一點不清潔,他就自己動手或請值日生及時清理。整整一個學期,校務日志上該班再未出現(xiàn)過“不潔”的記錄。
品德教育成功的關鍵,是使“做個品德優(yōu)良的人”成為學生的內在要求,如同羅同學那樣,從“要我做”轉變?yōu)椤拔乙觥保蔀榻逃约旱闹黧w。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這一轉變的關鍵是情感變化。知、情、意、行是一個人品德心理發(fā)展的完整過程。過去我們重視規(guī)章制度教育,這是對的,但僅靠規(guī)章制度不能深入情感領域,不能產(chǎn)生自覺地堅持正確行為和抵制不良意識侵襲的意志。羅同學說得好:“我喜歡生活委員工作,因為在工作中我越來越愛我們班,愛我們班的一切,對以前自己的做法感到后悔?!币囵B(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情感,使其愛國、愛校、愛集體,只有這樣,才能使符合規(guī)范的行為成為發(fā)自內心的要求。
長期單一地實施約束、防范為主的教育,會使學生逐漸失去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有主體性德育才能培養(yǎng)自覺的、富于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正如教育家班杜拉所說的:“兒童的道德行為并不是單調乏味、按部就班的‘加強—懲罰學到的,而是通過‘觀察—模仿方式學到的?!绷_同學在老師沒有向他布置任務的情況下,主動組織同學參加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手抄報和手工制作比賽,在準備參賽過程中想了不少辦法,表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才能,這充分證明“尊重學生的德育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是德育的成功之路。
所以,主體性德育不是采用束縛、強制、灌輸?shù)姆椒▉硗瓿傻?,不是對既有的道德?guī)范的遵從,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努力和活動,通過發(fā)展人的主體素質,提升人的主體性,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個體品德的充分完善和個性的充分發(fā)展。
二、努力實施主體性德育,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深刻地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種個人同他自己的關系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幾十年內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睘榱藢嵤┲黧w性德育,我主要是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1. 創(chuàng)設主體性德育實施條件
主要是做到了四個“進一步”:(1)進一步加強學習,明確德育的任務,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精神。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德育的目標和任務,是培養(yǎng)有理想和信念,有高尚情操,自覺地、創(chuàng)造性地為崇高目標而勇于實踐的人。(2)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yǎng)。主體性德育要求將規(guī)范性教育與感召性教育結合起來。教師良好的師德行為對學生來說是做人的榜樣、無字的課本。因此,教師的儀表要端莊,品行要高潔,行為要端正,語言要文雅,要為學生所景仰、敬慕和樂于親近,要成為學生的貼心人,使他們產(chǎn)生模仿和學習的強烈愿望。學生有了值得自豪的成績歸功于教師,做了錯事感到對不起老師,這就有了很強的自律的力量,成為德育的主體。(3)進一步改進德育的方法,改革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的工作方法,如革除課堂上罰站、放學留堂、罰做作業(yè)、罰搞清潔衛(wèi)生、強逼學生寫檢討和強逼學生當眾認錯、“一言堂”和“訓話式”的班會課、“告狀”式家訪、動不動向家長電話投訴、任命式的班干部制度等做法,代之以師生平等、話題開放、開放班會課等新的德育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民主和愛護,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集體管理。(4)幫助家長進一步改進家庭教育。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提高家長的認識,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做到“三個轉變”:①從不尊重子女,靠壓制、強迫子女做作業(yè)、復習,或者在子女成績不理想時進行打罵、懲罰,轉變?yōu)榻逃优J識學習的意義,啟發(fā)子女自覺、勤奮地完成學習任務。②從生活上過分呵護、包辦、讓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轉變?yōu)橐笞优畢⒓蛹覄談趧?,生活自理,具備生活上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形成獨立的人格。③從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關心其全面發(fā)展,轉變?yōu)橐龑ё优谕瓿晒φn之后,自主閱讀、交友、游戲、鍛煉,自主發(fā)展。
2. 廣泛開展試驗,推進主體性德育的實踐
多年來,開展這項工作的經(jīng)驗可以歸結為“一個歸還”和“三種教育”。
“一個歸還”就是把品德發(fā)展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我相信每個教師都希望學生有良好的品德,發(fā)展成為高尚的人。必須避免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那樣,教師是學生校園生活的主宰者,學生是教師意志的服從者;教師規(guī)定了學生的全部活動,按照教師標準、評價去選定學生干部,把工作分配給學生,無論是表揚和批評,大多數(shù)都由教師最終作出;教師永遠代表正確,錯誤總是學生一方;學生期望的是被教師所喜歡、所選拔,害怕的是被教師批評、忽視,有的教師恨不得連學生的每個行為都控制,甚至恨不得代替學生去生活、成長。這些行為看起來是愛護學生,實際是銷蝕了學生品德發(fā)展中最寶貴的自主向上、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形成了等待、依賴、盲從的消極的人格。
“三種教育”是指:(1)尊重教育。教育學生要自尊和尊重別人,從而使學生認識和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懂得自愛,懂得珍惜今天、爭取明天。這樣,學生就會具有主動向上的動力。例如,我班的小潘是名聞全校的后進生,經(jīng)常有遲到、曠課、打架等不良行為,還與社會上不正當青年來往,有破壞性傾向。鑒于過去用高壓手段和嚴歷批評不能徹底轉化他的狀況,我從調動其內在積極因素入手,以平等、尊重、愛護的態(tài)度與之親切交談,啟發(fā)他認識到自己由于不懂得尊重集體、尊重別人,因而失去了別人的尊重的道理。一個人做錯事不要緊,但不懂得自尊自愛是最可悲的,使他漸漸地萌生了改正的念頭,與同學的關系開始有所改善,違紀現(xiàn)象明顯減少。后來,學生們選他當了籃球隊長,由于他的出色表現(xiàn),他所在班級獲得了年級第一名。小潘終于選擇了與錯誤告別,穩(wěn)定地走上了健康發(fā)展的正道。
(2)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應達到讓學生與教師站在一起來共同教育自己、幫助自己進步的境界。我班有個后進生小葉,其當個體戶的父母由于經(jīng)常奔波賺錢而沒時間理他,他深夜才睡,早上很晚才起床,遲到時若無其事地踱進課室,還有過故意砸爛桌椅的記錄。我去家訪,勸說其父母放棄“棍棒政策”,與小葉一起下跳棋、跳繩,并贊揚他在體育和游戲中的聰明和敏捷,使他感到老師“夠朋友”。老師也用“心靈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他好勝這一積極心理特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支點讓他擔任班級的體育衛(wèi)生委員。他拾金不昧,我讓班干部寫稿在全校表揚他。而另一次,他假裝發(fā)燒感冒逃學,我沒有當眾揭穿,而是啟發(fā)他要珍惜自己已有的進步,不要前功盡棄。終于,小葉告別了拉攏他一起逃學、搗亂的一個小團伙,思想品行和學業(yè)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3)責任教育。學生自律能力的強弱決定于其責任感的強弱。我們要教育學生體會長輩的辛勞,體會國家對年輕一代的愛護和期望,要孝順父母和熱愛祖國,將對家庭、國家的依戀感上升為責任感,并且從身邊做起,首先是對班集體負責。我班的口號是“班是我的,我是班的”,這口號已成為學生們的共同語言,人人自我監(jiān)督,團結合作,為集體爭光成為濃厚的風氣。
總之,通過主體性德育的實施,學生在全方位參與自我管理的實踐中,學會了自理、合作、交往、反思,學會了公平處事、負責任,學會了戰(zhàn)勝困難、化解矛盾;教師在學生學會了遵從規(guī)范的同時,也嘗試著制定、創(chuàng)造新的規(guī)范,進而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