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群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校對教學的要求,尤其在學生的素質教育方面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視。但是從眼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上依然傳統守舊,注重知識傳授和分數的高低,這種應試教育不僅增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是如此。對此教師應該積極應用“五導”教學模式,通過多方面的引導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實現高效學習。本文對此做了一系列研究。首先對五導教學模式做了介紹,隨后結合“乙酸”教學內容進行了教學過程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五導”教學模式;乙酸
近幾年來,很多學校都在研究“導學、精講、勤練”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在這種環(huán)境下誕生了“五導”教學模式,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在高中化學"乙酸"這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學習支架進行智慧引領,通過設計"導入、導學、導議、導悟、導達"的教學活動,來完成整個課堂教學的實現,這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宏觀和微觀角度理解乙酸的特點和性質,同時也能幫助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三重表征"思維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一、“五導”教學模式介紹
“五導”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相應的學習支架,然后通過“導入、導學、導議、導悟、導達”等方式對其進行智慧的引領,讓學生在“聞、講、辯、覺、練”的活動過程中,實現對于新知的“激趣、感知、理解、深化、遷移”。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同時也能幫助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良好的“三重表征”思維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1]。
二、教學思路及過程
“乙酸”的學習是高一化學中的重要內容 ,對于這一方面的內容雖然知識層面要求不高,簡單易學,學生完全可以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如果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用途”的認知關系,并與此同時形成化學學科特有的“宏觀—符號—微觀”三重表征思維方式,僅僅依靠教材內容是很難實現的。另外,在有機合成中羧酸是重要的中間體,發(fā)揮著關鍵的鋪墊的作用,而乙酸作為羧酸的代表性物質,能否重視和掌握乙酸的反應原理對后續(xù)羧酸知識點和相關有機物的學習十分重要。對此教師必須要合理的設計教學思路:
1.導入
課前導入的設計十分重要,導入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輔助的方式創(chuàng)設趣味的情境導入。如下:
展示資料:山西著名特產——山西老陳醋的圖片、視頻等資料。
配以導語:我國山西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其中飲食文化擁有著山西當地鮮明的地域特色,山西老陳醋便是山西的特產之一,具有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征,擁有“天下第一醋”的稱號。可以說,我們生活中陳醋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烹飪調味品,很多菜肴經過陳醋調味會變得更加可口,那么大家知道陳醋都包含了哪些有機物嗎?
學生回答:醋酸(乙酸)。
觀看視頻:為學生播放一段生產陳醋時候的視頻,組織學生認真觀看。然后鼓勵其交流和探討陳醋在生活中的其它用處。
歸納結論:陳醋中含有醋酸(乙酸)這一化學試劑,乙酸除了可以用來調味之外,還可以應用于化學生產。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以“山西老陳醋”作為案例,利用相關的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引出了陳醋的用途和價值,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 。隨后再導入乙酸的知識,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下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導學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掌握知識,深化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合理設計。
3.導議
針對上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乙酸電離”這一現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專門的交流和討論,引導學生在議論和思考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相關知識。
4.導悟
圖片展示:以圖片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乙酸的結構式。
問題引導:乙酸與乙醇反應的過程中碳氧鍵會斷裂嗎?應該如何驗證?要求學生結合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最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問題展開,學生始終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分析、思考和感悟,然后結合視頻模擬來驗證自身觀點的真實性,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于酯化反應的理解。
5.導達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新知的理解,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遷移,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思考交流、小組合作等方式在總結有機物結構特征的基礎上探討 醇—醛—羧酸—酯等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并鼓勵其根據已學知識構建乙醇、乙醛、乙酸、乙酯等有機物之間的聯系,達到新知與舊知的關聯。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研究化學知識,揭示不同的化學規(guī)律,并可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意義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總結反思
綜上所述,在“乙酸”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導學、精講、勤練”的基礎上采用了“導人、導學、導議、導悟、導達”的五導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科學。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化學教學中還存在一定問題有待解決,對于五導教學模式的應用并不是十分全面有效,對此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改變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本進行課堂引導和優(yōu)化,注重學生的需要和體驗,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引導幫助學生加深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根本上構建高效而靈動的化學課堂。